蔡昉:現在最需要的還是再分配,三次分配是社會責任和有益補充
連日來,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的話題引起諸多討論。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召開,“共同富裕”成為主要研究事項之一。三次分配作為調節收入分配、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備受關注。
為何在當前的時點提及“三次分配”?“三次分配”具體如何落實?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蔡昉在社科院金融論壇上回答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此次會議重點提及“三次分配”主要是回應社會上的一些爭議。
蔡昉表示,共同富裕已經談論多年,這次,在開啟現代化新徵程時特別強調共同富裕,也引起市場人士的擔憂,提出共同富裕是不是不再讓一部人先富起來的疑問,所以我們要回應這些問題,讓企業家打消顧慮。
“企業家確實有很多擔心,因此這次特別強調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等內容,我覺得這是必要的,也是讓企業家不用操心,(我們)不會殺富濟貧的,但是企業家也需要履行社會責任,在任何一個社會都有第三次分配這個功能。”蔡昉說。
蔡昉表示,要以再分配為主,第三次分配只是補充和輔助性的。美國是第三次分配最發達的國家,但美國的第二次分配在發達國家中也是最差的。根據文獻,第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存在替代關係,比如,在北歐,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就不那麼顯著。
蔡昉坦言,具體“三次分配”在中國怎麼做還有很多具體內容要考慮。“我的意思,就像我們產業發展是第一次產業、第二次產業和第三次產業這樣的順序來看,分配也講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以我覺得這個順序也很值得注意,改善收入分配重點現在需要放在第二次分配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