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程序中,“異地養老”的熱度一直很高。截至2019年底,長三角地區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達4676.89萬人,養老機構總數為7928家,養老床位數達167.65萬張。
為進一步加快建設開放、交融的養老服務市場,長三角“異地養老”探索步速正在加快。首批長三角異地養老機構名單今天在滬釋出。該名單涵蓋江蘇省張家港市、浙江省嘉興市等長三角地區20個城市的57家養老機構,核定床位共計25698張。
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是該名單的聯合釋出方。該協會會長徐啟華說,他們在制定名單時收到了來自各地區養老機構的踴躍報名。最終,他們從90多名“候選者”中精心挑選出了57家養老機構。這些入選機構的最大特點是連鎖化、品牌化運營。比如,人壽堂、九如城等品牌均已在國內運營了數十家養老院,擁有豐富的服務經驗。
多元服務供給,給老人最“適配”的選擇
為方便老年人及其家屬更便捷地查詢到名單中的養老機構,上海市養老服務平臺上的長三角頻道已開通了相關查詢服務。人們只要在螢幕上“點一點”,即可一鍵瀏覽首批57家養老機構的基本資訊。從床位數量、最少簽約入住月數,到周邊交通情況、專業技術人員配置情況等,都能做到一目瞭然。
據瞭解,57家機構涵蓋了老年公寓、康養中心、頤養院等多型別養老機構。“部分機構可以滿足老人旅居康養的需求,其他機構則可以滿足失能失智老人的價效比養老之選。” 徐啟華告訴記者,他們在選擇首批機構名單時充分考慮到了老人們的多元需求,希望他們在這其中都能找到最“適配”的養老機構。
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讓其安心“異地”
在尋找到合心意的養老機構後,老人們還焦慮著另一大難題——“異地養老”後,誰來保障他們的權益?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各地各部門都在積極推動便民舉措。比如,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41個城市已實現醫保結算“一卡通”。
在醫保互通之外,老人們還希望他們在入住之後的權益能得到全方位保障。在上海,入住養老機構前,老人們都會簽署一份統一合同。這些合同對入住老人權益、養老機構責任都清晰列明。選擇“異地養老”後,老人們難免擔心自己將面臨“維權難”的困擾。
為此,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葛健表示,他們將持續加強行業監管理,做好老年人入住權益保障。與此同時,在三省一市民政部門指導下,長三角異地養老機構名單還將持續釋出,將更多優質養老機構吸納進來。
開放實訓基地,積極推動養老護理人才互認
養老護理人才,這是制約長三角地區異地養老發展的另一大瓶頸問題。浙江省嘉興市民政局副局長吳書雷坦言,從硬體設施而言,他們的養老機構並不輸給一線城市。不到30%的老齡化比例更是讓他們仍有餘力向兄弟省市開放養老床位、資源。然而,人才短缺、“軟服務”不足仍是制約其養老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主要因素。
為此,上海民政部門正考慮進一步向長三角地區兄弟省市開放養老護理員實訓基地。透過建立多方合作網路,從而達到資訊、資源共享,並向周邊省市輻射的效果。
自去年開始,長三角養老服務一體化按下快進鍵。截至目前,上海已有10個區與江蘇、浙江、安徽省的15個城市簽訂了試點合作協議,還有部分割槽正在與相關城市對接。各地圍繞資訊公開、標準互認、政策互通、產業促進、要素流動等多個方面開展共建合作,為長三角區域內養老服務均衡發展和老年人異地養老提供支援。
作者:王嘉旖
編輯:周俊超
責任編輯:單穎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