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號我在晉北和晉中下鄉時發現了大田玉米一穴雙株和一穴3、4株的現象,老農一邊鋤地、間苗,一邊移苗,看著都辛苦。5月29號,阿兮在煙臺下鄉時發現了一穴3、4株的大田玉米,感覺這是要農民辛苦間苗的節奏呀,其實這是跟今年的特殊氣候有關的。
2020年5月晉北春玉米一穴多株,需要間苗
但反過來說,玉米"一穴雙株"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了,只是農民沒有正確和積極地應用好罷了,晉北原平子幹鄉的老張去年就透過"一穴雙株"產玉米2170斤,超過了同質土壤下普通玉米產量370斤。
2020年5月29日,拍攝於煙臺招遠的一穴多株玉米
在335玉米推廣中,劉石提出了單粒播種,就從技術上給我國農民減輕負擔創造了可能。在這之前,我國種植玉米,普遍採用的是一穴多株,在出苗後進行間苗補苗,原因是當時玉米種子發芽率不高,農民對氣候的應對不是太迅速。
直到現在,還有農民在採用這種傳統玉米種植模式,有點異類的感覺。但是,跟他們溝通以後發現,他們並不是對現代種植有看法,而是受地形地貌影響,不能採用機械播種,而手工單粒播種機也有漏種的可能,就這樣多粒播種了。還有的農民是為了應對缺苗漏苗,方便補苗才這樣做的,後期辛苦點間苗就好了。
一穴雙株或者一穴多株種植是傳統模式,農民已經將這種方式深深地印入腦海了,現在還有這樣種植的一個原因是近幾年倒春寒頻繁發生,玉米出苗率嚴重低下,不這樣一穴多株種植會有無法補苗的可能。實際上這種做法不如在壟邊多株種植預防缺苗,也不如苗床育苗,隨時準備補苗好。
而傳統種植中,一旦是一穴多株就必須要間苗,這是與玉米生長過程中營養供應、受光不足、成粒不高有關。所以,間苗就成了農民必須做的一個動作了。農民辛苦可見一斑。
玉米一穴雙株遠景,2019年6月拍攝於晉北原平老張地塊
上面提到過,一穴雙株並不是誰發明的,而是隨著玉米種子發芽率的提升、單粒播種技術的發明促使進行的一種高產試驗。
2013年晉北河曲縣農民就利用一穴2株,密植5500株,玉米產量達到過2230斤,當時非常讓人震驚。當時他只是在原穴數2500-3000穴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穴雙株,當年產量提高了,但後來發現這種方法很難實現連續高產。
2016年內蒙古包頭種植戶利用寬行窄距的方式,調整了行距和株距,行距增大20公分,株距減小5公分,發現玉米產量較同期種植戶提高了100多斤,人們發現一穴雙株的確是有增產的可能。
有關農技專家和農民也發現,影響玉米一穴雙株產量的主要因素在於株行距,而株行距一直在各地進行著各種試驗。總的來說,在適宜的株數下,株行距影響著產量;在適宜的株行距下,密植度影響著產量,但這個產量一定是有一個度。
在山西原平,好的水地玉米單粒播種4200株也能達到1800斤的產量,而4500株能上到2000斤,用一穴雙株技術播種玉米4500株也輕鬆可上2000斤,說明在傳統種植和一穴雙株種植中,株樹相同能夠達到相同的產量,而近幾年的試驗發現,一穴雙株是可以達到密植水平的,也就是縮短株距,畝株數5000-5500株是可以實現的。
老張指著旁邊別人家的傳統種植玉米,明顯高低不同、葉色不同
一穴兩株,寬行窄距已經成了現代農民玉米種植的基本想法了,寬行窄距已成現實,應用較多,一穴雙株則只佔總種植面積的1/3還少。為是為什麼呢?
2019年6月,我在原平市子幹鄉專門觀察了老張的一塊一穴雙株試驗田,當時發現的是它的長勢比旁邊別人家的玉米要好,不僅高度有,而且葉色也是對照明顯。
2019年10月份,老張的玉米收割後直接以0.75元/斤賣掉,畝產均2170斤,比旁邊普通種植的玉米畝產均高370斤,這是事實。
但是,一穴雙株並不是可以完全站得住腳的,總體上老張的玉米採用統一行株距,密植5000株以上,株距40-45公分,行距1米,這是比較正常的一種株行距了,他實現畝產2170斤的奧秘還有兩個,感覺可以和農民朋友分享:
晉北老張一穴雙株玉米田,6葉期時期,剛噴過一次誘導素
1、地膜覆蓋
地膜覆蓋的增產原理這裡就不用再細說了,首先是保溫,預防明顯降溫,然後是防草,少噴除草劑,再就是保水,對於旱田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因素。(老張這塊是水田,但在當地屬於二等地)
2、誘導素噴施
誘導素是什麼?這裡也不做具體敘述。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在玉米5葉期和9葉期分別噴施一遍葉片,上下都可,目的是促進葉片的光合作用,增進葉片轉化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同時可以起到矮壯素的作用。
據張師傅介紹,他去年這塊玉米噴施誘導素兩次,花費80元,因為地不好,只施了25斤複合肥,比傳統少施2/3的肥料,省了5、60塊一畝的肥料錢。如果和傳統施肥一樣的話,估計產量還會高。
2019年晉北原平老陳玉米一穴雙株寬窄行套種地豆角
我們發現了,即使是一穴雙株,人們對株行距的調整也是在不斷變化,而寬行窄距的應用更是在不斷揣摩中進行的。
張師傅是規定1米行距,40-45公分株距,而一些人已經將株行距變成了大小行距、固定株距了,大行距由80公分調整到了1.6米左右,這樣玉米畝留苗4200株左右,可以套種大豆、地豆角等作物。從實際套種結果看,基本上寬行窄距後玉米產量可以保持正常產量,套種的大豆、地豆角收益可以支撐種植費用,這樣相當於畝種植收益增加500-800元。
這種套種的模式相比一穴雙株密植各有優缺點:
套種優點是收益增加比較多,比如原平西鎮鄉老陳套種的豆角,畝地豆角產量1000-2000斤不等,以1000斤算,2019年的地豆角1元/斤,除去成本大約能增加收益300元左右。
缺點是套種的地豆角種子貴、收穫時必須人工摘豆角,行情也有臨時變動,比較費人費心。
玉米一穴雙株套種地豆角,通風好、保溼提土、增加效益
一穴雙株玉米種植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好多要求高收益的農民正在運用這項技術,總體來說,經濟效益比普通一穴一株產量要高,這是已經確定了的。
而一穴雙株的種植模式在象今年這樣的極端氣候下,更能顯示出其優越性:
1、一穴雙株能極大地減輕凍害後苗不夠的問題
玉米的抗凍性主要在玉米種,這無可質疑,在玉米遭受凍害襲擊後,按照常理不可能全軍覆膜,留下一半的苗就是極致了,這在很大可能性上減少了農民種植的風險。根據今年4月22號左右華北地區凍害,晉北玉米只有少部分種植,傷害不大,5月初的降溫明顯對玉米傷害也不大。
2、可隨時根據留苗情況進行套種
套種是對玉米留下的空間的補充 ,也是對作物有效增產增效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玉米一般套種豆類作物,形成高矮搭配,起到防風護土作用。在玉米豆類套種過程中,可以根據玉米留苗度來決定豆類作物稀稠度。
3、一穴雙株寬行窄距對於抗風、抗旱有極大抵抗能力
實踐證明,寬行能有力促進玉米通風,對抗玉米抗倒伏性是非常好的,這已經成了共識。而套種豆類對於抗旱是極其有利的,對於保持水土有促進作用,同時葉片的受光度增加,這是決定籽粒飽滿、灌漿完全、玉米增產的絕對保障。
所以在極端氣候下,玉米一穴雙株是有能力起到抗寒、抗旱、抗倒伏作用的,這在今年的氣候情況下更加明顯了。
2020年5月26號拍攝於太原土堂村一穴4株玉米,農民準備間苗
透過對今年春玉米留苗情況看,一些農民朋友有意留了雙苗或者多苗,這是對極端氣候的一個預防,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搞一株雙苗或者多苗的農民並沒有做寬行窄距的動作,這決定了在出苗後必須進行間苗移苗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