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有這樣一個疑問,自己每天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陪伴在孩子左右,做作業陪著,衣食住行都儘量給孩子最好的,平時有什麼好東西都是第一時間想到孩子,為什麼反而對孩子越上心,孩子卻越不聽話,這讓多少父母寒了心 ,甚至頭疼,覺得自己到底值不值得花費這麼多時間,孩子什麼時候可以懂事一點?
小麗的媽媽就遭遇了這樣一件事情。小麗的媽媽認為小麗應該學習成績優異,待人和善,更應該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再加上小麗的媽媽,英語很好,總希望小麗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學好英語,將來能夠出國留學。
小麗的將來作為媽媽都已將它規劃妥當,但小麗似乎並不領情,每天跟媽媽頂嘴的話題永遠都是:“我不喜歡英文,我也不想出國,我想要學畫畫”。因此,媽媽每次給小麗佈置口語作業,沒過多久再進房間總是看到小麗在畫畫。
有一次小麗的媽媽實在忍不住,朝曉麗吼:“學畫畫有什麼用?能有什麼前途,媽媽這麼好的資源幫你規劃好,竟然不懂得珍惜,學英文可以出國留學,你的前途將一片光明,你為什麼就不明白?”。
小麗此時也忍不住了,頂了一句:“我就是討厭英文,我就是喜歡畫畫。”氣得媽媽轉身離開。好在最後在小麗爸爸的勸說下,兩個人才得以和解。媽媽也仔細想過,確實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女兒身上,再看看小麗認真畫畫的模樣,小麗的媽媽也只是嘆了一口氣。
之後小麗和媽媽也達成共識,只要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該學的時候認真學,玩的時候也放寬心去玩,沒想到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小麗的成績竟然有提高,期中考試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這讓小麗一家人異常開心。
其實,小麗的事例很常見。很多父母,總是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子女身上,認為子女只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意志去做,才能取得成功。相反,大多數父母甚至並不在乎孩子的意願和興趣到底是什麼,只要不是學習,那就是沒有用的。甚至會認為,孩子的一切想法都太單純,只能聽聽,不能當真。而作為父母的我們,有豐富的閱歷和人生經驗,又怎麼會害自己的孩子呢?
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很片面的。首先,作為成人,很多人的思維已成定式,很難再有新的改變和突破。比如說一根香蕉,大家只覺得是一根香蕉,但孩子的腦中可能有各式各樣的想法,甚至會把香蕉想成別的形狀。如果父母刻意限制孩子的想象,認為是錯誤,甚至是欠妥的,很有可能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扼殺在搖籃中。
特別是長年累月的限制,孩子可能慢慢就會失去自我,變得沒有主見,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更會造成越管越難管的糟糕局面。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管中帶松,松中有管
其實就是告訴父母,孩子就像沙漏中的沙子,既要控制流動的速度,但又不能阻止它流動,因此要給予它緩慢流動的空間。父母管束孩子也是一個道理,可以約束孩子,但也要給予起其一定的空間自由。如果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完全要聽從父母的想法,就像限制住了沙漏中沙子一樣,沙子堵在一起難以流動,孩子的心堵了就會反抗,就會叛逆。
現實生活中,家長不要總是常伴孩子左右,生怕孩子餓了,或者沒衣服穿,有些父母甚至為了孩子還辭去工作,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因為這是等同於禁錮孩子。孩子做什麼都要向父母報備,沒有自己一點選擇權,做不好還要遭受父母的指責,換成誰都有精神崩潰的一天,哪一天終於受不了了,就有可能發生爭執或吵架,影響家庭和睦,更影響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其實孩子如果真的遇到困難,或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自己就會去找父母。可能是猶猶豫豫的不敢開口,或者是哭哭啼啼,但他們總有行為會讓父母知道孩子此時正需要幫助,家長只需要一點洞察力即可,根本就不需要一天到晚總是圍著孩子轉。
2、不要在意孩子做事情的結果
有些父母太在意孩子在做什麼,甚至對孩子做事情的結果也耿耿於懷。比如家長會覺得孩子這隻魚畫的不符合常理,那個橡皮泥捏的形狀不對。但其實父母越是糾正,孩子可能越沒有耐心。因為孩子其實不管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有在思考,甚至在創造,也是因為對這件事情產生興趣才會做。
但父母的刻意糾正或者打擾,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變得反感,以至於失去興致。父母其實可以讓孩子自己發揮,因為這對於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以及探索事物本質很有幫助。如果孩子自己發現事情做的不對,自己就會想辦法去改正,或者解決。
畢竟未來的生活,孩子總要自己面對以及承擔,家長護得了一時也護不了一世,何不如適當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性,讓他們獨自面對事情,其實有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從孩子做的事情中吸取經驗和靈感,畢竟相互學習可以相互進步。
3、一些小事就大膽讓孩子做決定吧
一些父母掌控意識比較強,覺得孩子尚小,沒能力自己做決定,因此早早就幫孩子決定好了,甚至事無鉅細。小到孩子衣服的顏色,玩具的樣式都幫孩子考慮到了。但父母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嗎?其實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如果連這點小事都決定權都沒辦法給孩子,孩子心中難道不會抱怨父母嗎?久而久之,可能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沒有那麼好了。
4、不要忽略與孩子的溝通
其實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計劃,父母不要覺得自己才是主導者,孩子執行就可以了,畢竟自己所考慮的肯定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這樣是很自私的想法。平時多跟自己孩子溝通,其實也等於在反思自己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以及孩子的想法,避免孩子心中積澱不滿,透過溝通,也是在向孩子證明自己跟孩子是平等的,是可以商量的,這樣孩子也可以更加理解父母的一些行為,從而認同父母,減少隔閡。
5、尊重孩子的想法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並不只限於成人之間,父母跟孩子之間更應該相互尊重。由於孩子還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如果太操控孩子的想法和行為,這會讓孩子今後失去自主性,甚至不懂得尊重他人,認為只要地位高,就可以一手遮天,這樣的觀念是影響孩子成長的。
特別是一些性格偏內向的孩子,如果能跟父母說出真實想法,實屬不易,父母應該懂得珍惜並且認真傾聽,不要隨意拒絕孩子,畢竟內向的孩子一旦開口遭到拒絕,以後就很難再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了。
孩子的世界本就天真爛漫,充滿童真童趣。很多成人甚至能在孩子的世界中挖掘諸多靈感,這是一筆珍貴的寶藏。作為父母,雖然我們希望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給於孩子太大的壓力和希望,更不要隨便掌控孩子的想法 ,因為這樣做結果反而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