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朱踐耳今晨9時去世,享年95歲
2017-08-15
荊楚網
上海交響樂團訊息,著名作曲家朱踐耳因病於今晨9時在瑞金醫院辭世,享年95歲。根據朱老遺願,不開追悼會,家中不設靈堂,遺體將捐獻用以醫學研究。
朱踐耳1922年生於天津,在上海長大,中學時代曾自學鋼琴、作曲。他原名朱榮實,因為被聶耳的歌曲深深打動,便為自己改名“朱踐耳”。他曾說:“聶耳如果沒有走得那麼早,他一定是中國的貝多芬。我改名‘踐耳’,就是一心想繼續走他沒走完的路。”
1945年,朱踐耳赴蘇北解放區,在江蘇、山東等地的文藝工作團(新四軍前線劇團、華東軍區文工團)從事音樂創作和樂團指揮。1949年底開始在上海和北京的電影廠擔任作曲。1955年就讀於莫斯科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謝・巴拉薩年教授。1959第一首管絃樂作品《節日序曲》在莫斯科首演,並被前蘇聯國家廣播電臺作為永久性曲目錄音收藏。以後又以德國科隆、日本名古屋、挪威等地交響樂團陸續演出。
1960年畢業回國,朱踐耳先後在電影廠、上海歌劇院工作。朱踐耳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的畢業作品《英雄的詩篇》在1962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首演。1963年,他的作品《唱支山歌給黨聽》被藏族女歌手才旦卓瑪唱紅大江南北。1975年,朱踐耳成為上海交響樂團常任作曲家。
2015年9月,指揮家陳燮陽指揮上海交響樂團重新演繹了《英雄的詩篇》。陳燮陽跑到上海圖書館,找到朱踐耳當年的手稿,熬夜寫伴奏譜和合唱譜。演出結束後,陳燮陽在一本朱踐耳回憶錄扉頁上寫下一段話:“我最為崇敬的大作曲家朱踐耳先生,以及他的最偉大的夫人舒群女士:今晚終於圓了這個夢;鉅作《英雄的詩篇》在上交音樂廳由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歌劇院合唱團演出了!好評如潮!”
朱踐耳從年輕時代就有個交響夢,立志寫中國的交響曲。然而他竟是在60歲以後,才寫出了他的《第一交響曲》。《第一交響曲》並不是偶然出現的,朱踐耳為此準備了8年。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在《第一交響曲》完成後的20年的時間裡,朱踐耳完成了10部風格各異的交響樂作品。前中央音樂學院西方音樂史教授黃曉和說:“他的作品內涵深刻,既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又吸取現代元素,總是不斷突破,與時俱進。” 黃曉和非常敬佩朱踐耳的求索精神:“他就像小學生一樣,從頭學起,年紀很大的時候還和大學生一起聽課,學習現代技法,不斷創新,並且始終堅持技法為內容服務。”
2015年出版的《朱踐耳創作回憶錄》,記錄了朱踐耳從1940年在上海初涉音樂創作直至21世紀初的創作經過。有人說他一個作品一個樣,到老了還不定型。他說,定型就糟了,作品要每個都有特點,每個都有深度,每個都有內容。朱踐耳曾提出:“交響樂作品不能僅限於一時、一事、一地的陳述,而應進一步昇華到對生命、人生乃至宇宙的一種哲學思考。”音樂學者楊寧在《為什麼聽朱踐耳》中寫到,朱老的創造力和堅定的精神可比肩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偉大的作曲家。
朱踐耳的每部交響樂作品都是陳燮陽指揮首演的,他的全部交響曲、管絃樂曲也都由陳燮陽率領上海交響樂團錄製成唱片。陳燮陽說:“朱踐耳是上海交響樂的驕傲,演奏他的作品讓我覺得很榮幸。他寫下了這麼多優秀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有新的探索,在國內可以說無人能及。他的一生致力於音樂,他是我們所有人藝術和人品的榜樣。”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