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於廣大海迷們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因為今年是海賊王連載20週年了。在16年底截止到現在,海賊王的官方工作社還有各地都在為海賊王連載20週年撒花慶祝,各種慶祝方法層出不窮。
集英社更是在動漫中多次刊登20週年的紀念彩頁和連載故事,和廣大海迷們共同分享海賊王這部動漫的喜怒哀樂,可謂是聲勢浩大,精彩紛呈。
然20週年還沒過完,前段時間,集英社官方卻透露出已經在考慮30週年的慶祝企劃。這也就意味著這部深受全球各國喜愛的海賊王動漫至少還將連載10年。
聽到這個訊息,海迷們你們都是什麼心情呢?
講真,海賊王能連載這麼久,也算是一個不可複製的奇蹟了。
按照目前的動漫進度來看,後期四皇內容還有那隱藏的100年曆史,路飛如何指引著世界的人們走向光明,對戰凱多,開撕黑鬍子,前期鋪墊的恢弘的伏筆,還是很令人期待的。
唯一需要廣大海迷擔心的就是尾田大師的身體健康狀況了。這兩年也時有報道,因為尾田大師的身體狀況堪憂,所以才有了固定的休刊。
希望尾田君能好好保重,讓我有生之年看到海賊王完結就可以了。
當地時間2017年9月10日,美國洛杉磯,一大學升起3000面國旗,紀念“9·11”恐襲案16週年,悼念遇難者。視覺中國 圖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兩架民航客機撞向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南北兩座大樓,兩座大樓不久在滾滾濃煙中轟然倒塌,近3000人遇難。
今天,“9·11”事件雖然已經過去16年,但由它引發的的美國全球反恐戰爭卻深刻地影響了美國和整個世界。
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反恐中心主任李偉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美國在“9·11”之後發動的反恐戰爭一方面的確打擊了“基地組織”,但是之後錯誤地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又為新的恐怖主義的滋生和發展提供了土壤。
李偉表示,恐怖主義是國際社會各種矛盾問題和衝突的一個表現形態,只要當前國際社會依然存在各種矛盾問題,反恐很難取得勝利。反恐需要徹底剷除滋生蔓延恐怖主義的土壤,但這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
“9·11”之後恐怖主義愈演愈烈
“9·11”事件所開啟暴力衝突以及它所帶來的持久影響讓人難以想象。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16年過去,近7000名美軍士兵戰死異國,一百多萬人受傷,花費上萬億美元,在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之後,有超過18萬伊拉克人死於戰亂。
而全球恐怖主義在“9·11”事件之後發展迅速。英國《衛報》援引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EP)全球恐怖主義指數稱,2014年全球恐怖主義活動相比2001年增加了5倍。經濟與和平研究所釋出的2017年國際和平指數中指出,過去5年恐怖主義死亡人數創歷史紀錄。《耶路撒冷郵報》報道統計稱,自2001年以來,全球共發生73000多起恐怖襲擊,約17萬人死亡。《每日訊號》援引傳統基金會資料稱,自“9·11”事件以來,有97起針對美國的恐怖圖謀,其中15次得逞的恐怖圖謀中,絕大部分發生在最近的6年。
“美國國際反恐成功的機率只有40%,另外60%我們認為是處於失敗狀態的。”李偉表示,“今天全球恐怖主義愈演愈烈的態勢,美國實際上是要承擔很大的責任。特別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一系列作為,包括錯誤地發動伊拉克戰爭,以及在中東地區的動盪過程中,採取‘拉一派打一派’和武裝干預的做法,使中東地區陷入了廣泛的動盪。”
李偉表示,“9·11”之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恐怖主義日趨嚴峻的態勢。但是,在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恐怖威脅,其規模和頻率要高於歐美國家。
經濟與和平研究所全球恐怖主義指數稱,2015年死於恐怖主義的人中,74%是死於“伊斯蘭國”、索馬利亞“青年黨”、“博科聖地”以及“基地組織”。大多數發生在阿富汗、奈及利亞、伊拉克、巴基斯坦和敘利亞。
據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統計,那些以合法身份生活在美國的人,包括美國公民和合法進入美國的人,僅過去3年就發起了6起致命的恐怖襲擊,導致74人死亡。這些恐怖分子是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網路宣傳的煽動,與“伊斯蘭國”並沒有直接聯絡。
在歐洲,本土極端主義也在崛起,其中大部分恐怖襲擊是“獨狼”式恐怖襲擊。據《耶魯撒冷郵報》,歐洲各國家產生了大量極端分子,其中約5000人加入了“伊斯蘭國。”
“歐洲主要呈現的是‘獨狼’式的襲擊,工具手段越來越簡單化,多數是利用民用的工具,包括冷兵器和車輛。”李偉表示,“但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包括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或者中東地區、非洲地區,使用爆炸、自殺式汽車炸彈製造大規模襲擊,仍然佔主要方面。”
反恐是美國的工具而非目的
“9·11”事件之後,為了打擊恐怖主義,美國大大增加了其特種部隊的數量。《耶魯撒冷郵報》報道,美軍特種部隊數量從2001年的4.3萬人增加到目前的超過7萬人。
然而,在“9·11”事件發生16年後,美國及其盟友似乎仍然缺少一個清除恐怖主義的清晰戰略。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階國際研究學院戰略研究副教授瑪麗·R·哈貝克(Mary R. Habeck)表示,在後“9·11”時代,國際社會對於對抗恐怖主義的幾個關鍵問題仍然沒有達成共識。“環顧世界,哪個國家可以說他們打敗了恐怖主義?”哈貝克說。
對於反恐戰爭的目的,瑪麗·R·哈貝克質問,“美國是要保護自己的安全,還是包括他的盟友?美國是想贏得這場戰爭,透過摧毀它的敵人及其意識形態?或者,只是控制衝突?”
李偉認為,以擊斃本·拉登為標誌,一方面美國的反恐戰爭對於(抑制)“基地組織”的發展確實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美國在反恐中的一些做法,也導致了恐怖主義的滋生和蔓延。美國或者西方國家,在國家反恐中堅持雙重標準,只把對他們構成威脅的組織視為恐怖主義,而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的(組織)不視為恐怖主義。
“根本問題是,美國是把反恐作為一個工具,而非作為一種目的,這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李偉說。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閏心”:作為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語中的
網友“葉綠花紅”:目的是把他的觸角伸到全世界
網友“依山行水”:說的有道理!
(1970-01-01)
8月18日至19日,中國佛教協會在佛教名山彌勒道場寧波雪竇山舉辦系列紀念活動,緬懷太虛大師一生卓越功德,弘揚“人間佛教”思想。本文圖片均來自“中國佛學院”微信公眾號
中國近代佛教改革先驅、“人間佛教”首倡者太虛大師圓寂70週年之際,中國佛教協會8月18日至19日在中國佛教名山彌勒道場寧波雪竇山舉辦系列紀念活動,緬懷太虛大師一生卓越功德,弘揚“人間佛教”思想。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毛光烈致辭
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兼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雪竇山資聖禪寺住持怡藏法師致辭
活動期間,舉行太虛大師圓寂70週年紀念大會、傳供大典、太虛大師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太虛大師思想與行誼圖片展,以及佛教文化機構座談會等內容豐富的活動。本次活動由浙江省佛教協會、寧波市佛教協會協辦,寧波雪竇山佛教協會承辦。
臺灣法鼓山住持果東法師代表境外佛教與會人士發言
樓宇烈教授代表專家學者發言
18日上午,太虛大師圓寂70週年紀念大會在雪竇山浙江省佛學院文體中心舉行。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毛光烈,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倪忠揚,寧波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民宗局長金黎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副會長道慈、心澄、正慈、宗性、則悟等法師,秘書長劉威,副秘書長兼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雪竇山資聖禪寺住持怡藏法師,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教授樓宇烈,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楊曾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魏道儒,以及來自海內外的高僧大德、專家學者、善信居士等四百餘人參加。
學誠會長講話
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講話
蔣堅永副局長在講話中指出,太虛法師是應時而生的引領中國佛教走向新生的傑出高僧,他秉持佛陀本懷,踐行佛教菩薩道精神,以實現佛教的現代化與世界化為目標,提出和實施了一系列改革佛教的思想,開啟了現代中國佛教發展的方向,是當代中國“人間佛教”思想的重要遺產,也匯聚成中國佛教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指出,太虛法師是中國佛教現代化的開拓者,是中國佛教世界化的推動者,是一位博大精深的佛學理論家。他還就繼承太虛法師精神遺產,為當代佛教更好地適應社會、大眾的需要,提出了四點希望:一是加強佛教思想研究;二是加強佛教人才培養;三是積極弘揚優秀佛教文化;四是積極開展國際交流。
道慈副會長作主旨發言
心澄副會長作主旨發言
學誠會長在講話中表示,在彌勒菩薩應化聖地、太虛大師曾經住持弘法的道場——浙江奉化雪竇寺,隆重舉行太虛大師圓寂70週年紀念大會,緬懷太虛大師一生的願行事業,研究太虛大師的思想寶藏,對豐富發展“人間佛教”思想,進一步加強當代中國佛教自身建設,不斷開創佛教“中國化”新境界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正慈副會長作主旨發言
則悟副會長作主旨發言
他指出,太虛大師是我國近現代佛教改革的倡導者。太虛大師首倡的“人間佛教”思想在中國海峽兩岸,以及海外華人佛教界產生了深遠重大的影響,成為開闢中國佛教新時代的重要思想資源和方向指引。“人間佛教”也成為中國佛教協會指導思想和中國佛教的發展方向。
他提出,太虛大師一生積極倡導、推動世界佛教運動,建立“世界佛教聯合會”,建立“世界佛學苑”,弘法日本、南亞、東南亞及歐美各國,促進各國佛教徒之間的友好交流與互助合作,增強了中國佛教的國際影響力與話語權,加強了世界佛教徒之間的法誼與團結,推動了佛教在全世界的弘揚,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鑑。
宗性副會長主持會議
會上舉行《人間佛教思想文庫》叢書贈送儀式
他指出,太虛大師是世界新文化構建的探索者。他以超越佛教本位的開放格局,全面深刻反省了中國文化及人類命運,意欲為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找到一條充滿光明和希望的新路。
他強調,佛教界要發揚太虛大師愛國愛教的精神,學習太虛大師以振興佛教為己任的偉大願行,繼續豐富發展“人間佛教”思想,持續推動中國佛教的現代化轉型,不斷開創佛教中國化的新境界;要傳承太虛大師對中國文化前途和世界文化前景的深遠眼光、深沉責任,以佛教思想的時代建樹創新民族文化、融通世界文化,共建人類新道德、世界新文化。
毛光烈副主任,奉化區委常委、統戰部長方國波,怡藏法師在會上致辭,臺灣法鼓山住持果東法師,樓宇烈教授分別代表境外佛教與會人士、專家學者發言。
隨後,舉行太虛大師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道慈法師、心澄法師、正慈法師、則悟法師先後作主旨發言。
會議現場
《中國宗教》雜誌社社長劉金光,宗教文化出版社社長任繼春,國家宗教事務局一司佛教處副處長李良賀,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省人大民僑委副主任陳清玲,浙江省民宗委處長吳夢寶,浙江省人大民僑委辦公室副主任田興玉,寧波市民宗局副局長周悅德,奉化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周濤,奉化區政協主席王德彪,奉化區委常委、溪口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溪口鎮黨委書記周世君,奉化區副區長陳錦傑,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盧潯、光泉法師、純聞法師等也出席活動。
會議現場
奉化雪竇山,位於奉化溪口鎮西北,為四明山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就是風景勝地,自然景觀秀甲東南,名揚四海,被譽為“四明第一山”,“海上蓬萊,陸上天台”。宋理宗曾敕賜“應夢名山”。
大會合影
雪竇寺,位於雪竇山中心,肇創於晉代。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高僧輩出。常通禪師、延壽智覺、重顯明覺、智鑑禪師、太虛大師等在此弘法立著,積澱了豐厚的佛教文化底蘊,成就了雪竇山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名列宋代“五山十剎”、明時“天下禪宗十剎五院”。五代時,奉化出現了一位布袋和尚,常在雪竇山講經說法,後被認為是彌勒化身的中華彌勒原型,以布袋和尚為原型的布袋彌勒信仰是佛教中國化的一個典型範例。雪竇山,也被視為彌勒菩薩應跡聖地。太虛大師稱之為中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
(原題為《緬懷太虛大師行願 弘揚人間佛教思想——太虛大師圓寂70週年系列紀念活動在寧波雪竇山開幕》)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印心石”:阿彌陀佛。
(1970-01-01)
1947年8月14日至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別宣佈獨立,曾經橫亙南亞次大陸的英屬印度被一分二,英帝國對南亞近百年的統治至此結束。巴基斯坦與印度兩國對英屬印度的分割被稱為印巴分治(The Partition of India)。分治造成了二十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難民潮。約有一千兩百萬人因為分治引發的宗教矛盾而流離失所,更有至少五十萬人在衝突中喪生。在分治之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陷入長期敵對的狀態。當區域一體化程序已經在世界其他地區逐漸展開時,南亞次大陸似乎仍然被分治的陰影所籠罩。
毋庸贅言,1947年的印巴分治是二十世紀南亞次大陸發生的最為重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事件。學術界對於該歷史事件的研究可謂是汗牛充棟。早期的研究集中在分析印巴分治背後的歷史成因、各方的政治博弈,以及分治對於印巴兩國政治經濟結構的影響。最近三十年來,歷史學的文化轉向亦影響到了學者們分析印巴分治的方法和視角。越來越多的作者開始跳出上層精英敘事模式,嘗試從普通難民,女性,以及物質文化的角度來重新詮釋印巴分治。當印巴分治不再被當作僅僅是一個頂層設計的政治事件,而被降維到個人經驗層面,我們的讀者可能才會帶著同理心去體驗歷史,去反思如何從個人層面去努力避免歷史悲劇的重現。
印度旁遮普地區的穆斯林搭乘火車逃往巴基斯坦(1947年8月)
今年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建國七十週年,印巴兩國分別舉辦了重大的紀念和慶祝活動。對於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來說,巴基斯坦的建立意味著南亞次大陸的穆斯林有了一個避難的港灣;同理,對於印度的印度教徒來說,印度的建立意味著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教徒有了自己主宰的國家。然而我們也應當記住,2017年也是印巴分治七十週年。對於分治之前生活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印度教徒以及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來說,七十年前的事件似乎並不值得慶祝,因為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建國恰恰是他們悲慘遭遇的開端。今天,大多數親身經歷印巴分治的人已經逝去,但分治的幽靈仍然在南亞次大陸上空遊蕩。從孟加拉獨立戰爭,到旁遮普錫克獨立運動,再到印度東北部各邦的分離運動,1947年的印巴分治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為南亞次大陸撒下了諸多的不穩定因素的種子。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想要了解今天南亞各國之間的矛盾與糾葛,那麼1947年的印巴分治則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為了紀念印巴分治七十週年,更為了從微觀史的視角向中國讀者展現那段歷史,我得到一位孟加拉國友人AnisurRahman的授權,講述他父親Sirajul Islam在1947年印巴分治至1971年孟加拉國獨立時期的個人經歷,以饗讀者。
1947年印巴分治後的形勢
二十世紀初的孟加拉國是英屬印度孟加拉邦的一部分(1905-1911年期間,孟加拉國曾經短暫地被從孟加拉邦分離出去,並與印度東北阿薩姆邦合併成為了東孟加拉邦。但1911年該合併計劃被放棄,孟加拉國重新與西孟加拉地區合併成為了孟加拉邦。這種合併狀態一直持續到1947年印巴分治)。彼時,孟加拉國的人口主要是信仰伊斯蘭教說孟加拉語的佃農,然而該地的政治經濟特權卻被人數很少的信仰印度教的商人和柴明達爾地主(Zamindar,泛指莫臥兒帝國與英帝國統治時期的包稅地主,在地方上權力極大)所把持。
Anisur的父親SirajulIslam就出生於1927年印度東孟加拉地區Kumarkhali村的一個孟加拉穆斯林佃農家庭。在1940年代,Sirajul進入了一所當地的西式中學就讀。那所中學的主要生源是印度教鄉紳子弟,因此作為一個穆斯林,Sirajul在學校的生活是孤獨甚至苦悶的。他在學校唯一的朋友是一個當地印度教柴明達爾人家的兒子ArunMajumder。由於小Majumder 經常邀請Sirajul來自家後院踢足球, Sirajul很快便認識了Majumder家最小的女兒 AratiMajumder。他們互生情愫,很快便成為了一對秘密的情侶。這段感情並沒有持續很久便被Arati的父親發現了。老Majumder不僅不能容忍自家的千金與一個穆斯林相愛,更無法接受Sirajul家的社會地位(一般而言,柴明達爾家庭是不會與比其地位低下的家庭交往的)。於是在1947年5月的某一天,老Majumder召集村民,當眾辱罵了Sirajul,指責其行為不端,不知廉恥,以一個下等人的身份就想勾引上層地主家的女眷。老Majumder甚至開始軟禁他的女兒Arati,防止她有任何機會接觸到Sirajul。在受到如此羞辱之後,Sirajul暗自發誓,要讓下層人民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而消除那種因為宗教和階層差異而帶來的歧視。
孟加拉國Kumarkhali村
在與Arati分開三個月後,即1947年8月,印巴分治發生了。英帝國治下的印度次大陸分裂成為了兩個獨立的國家,穆斯林佔主要人口的巴基斯坦(由今天的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構成),以及印度教徒佔主要人口的印度共和國。印巴分治給當時的印度次大陸帶來了巨大的混亂。原本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由於擔心遭到印度教徒的攻擊而大量湧入新獨立的巴基斯坦(包括東巴基斯坦,即今天的孟加拉國),生活在東西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則選擇遷入印度。
在東孟加拉屬於印度教精英階層的Majumder家自然也受到了分治的影響。由於Kumarkhali村在1947年不斷髮生穆斯林佃農暴動並掠殺印度教徒的事件,Majumder家不得不放棄他們在當地的所有土地和房屋,舉家遷徙到了印度的控制下的西孟加拉邦。與此同時,由於英國主導下的印巴分治並沒有解決新獨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邊界問題,印巴兩國的矛盾自其獨立伊始就非常尖銳,而分治過程中發生的宗教衝突則又加劇了這種對立。在1947年之後的幾十年時間,印巴兩國始終處在敵對狀態,兩國人民之間的聯絡也幾乎完全中斷。身在東巴基斯坦的Sirajul不能得知他的愛人居住在印度何處,而在西孟加拉的Arati也無法將自己的思戀寫成信件寄到Sirajul手上。
1947年之後,東孟加拉地區成為了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一部分,即東巴基斯坦省。儘管原先被認為是壓迫者的印度教商人和柴明達爾已經逃亡殆盡,但大多數東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卻發現他們又被一股新的外來勢力所壓迫——來自西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穆斯林。在1947年至1971年間,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在西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旁遮普省說烏爾都語的穆斯林掌握了國家的核心權力。而與西巴基斯坦相隔千里的東巴基斯坦省則被認為是一個語言文化迥異的邊陲地區。東巴基斯坦省的政治和經濟部門被旁遮普穆斯林所壟斷,該地區的資源和稅收則被源源不斷地輸入到西部。在長達二十餘年的時間中,東巴基斯坦沒有得到任何發展,反而愈發窮困。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Sirajul計劃實踐之前的誓言,在自己的家鄉Kumarkhali村興建學校,幫助提高當地村民的教育水平,以期消除因為無知和貧窮所導致的宗教和階級歧視。Sirajul興建的第一所學校就坐落在他的愛人Arati家遺棄的房子中。他免費為當地的學齡兒童講授孟加拉語言文學知識,並用自己的積蓄從東巴基斯坦省省會達卡(Dhaka,現孟加拉國首都) 僱傭老師來到Kumarkhali村教授英語和西方科學。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東巴基斯坦的孟加拉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孟加拉穆斯林認為他們在政治、經濟和語言文化上都受到了來自旁遮普穆斯林的剝削和壓迫,因此要求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而巴基斯坦方面則以軍事高壓的政策應對孟加拉人的政治訴求。儘管當時大多數孟加拉知識分子都支援獨立,Sirajul卻並不認為建立孟加拉國是通往自由的唯一道路。作為默罕默德•真納(Muhammad Jinnah,巴基斯坦國父)的信徒,Sirajul相信真納試圖將巴基斯坦(也包括東巴基斯坦)建成一個由世俗政府管理的穆斯林家園的初衷被伊斯蘭堡腐敗的政客和軍人們背叛了。只要遵循真納的教誨,在巴基斯坦建立由下自上的地方民主,大力倡導西方現代化教育,那麼東西巴基斯坦其實是可以在同一個國家框架下共存的。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在印度的幫助下,孟加拉獨立派打敗了巴基斯坦政府軍,完全控制了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建立。在整個戰爭期間,Sirajul既不認同獨立派分割巴基斯坦的政治訴求,也對巴基斯坦政府軍濫殺無辜的行徑表示憤慨。他選擇不支援戰爭的任何一方,而是待在家鄉從事救助難民的工作。
儘管孟加拉國與巴基斯坦的分離是Sirajul不願意見到的,但這一事件卻為住在雷德克里夫線(Radcliffe Line,印巴分治時由英國邊界委員會主席Cyril Radcliffe劃定的東西孟加拉的邊界線)西邊的一個女人帶去了一絲曙光。由於印度對孟加拉國獨立運動的支援,孟加拉國建國伊始便與印度維持了非常緊密的關係。曾經因為印巴對峙而一度斷絕的通訊以及人員往來隨即在印度與孟加拉國之間恢復了。1975年3月,正在家鄉教書的Sirajul突然收到一封來自印度西孟加拉邦Murshdabad市的信,信上用孟加拉語寫道:
“親愛的Sirajul先生:我現在有二十萬盧比的存款以及20根金條。我家的地址是3B號,28街,Murshidabad市。請不要給我回信,現在我只想親眼看到你。”信的落款為AratiMajumder。
Sirajul既沒有回信,也終生沒有去到Murshidabad。在1975年,他膝下已經有三個子女,還有他親手建立的學校。
Sirajul的信件手稿
二十年後當Sirajul告訴他的兒子Anisur 這件陳年往事時,他說:“如果分治沒有發生,那麼我很可能會在某個夜晚潛入到Arati家,帶著她私奔到沒有人認識我們的古吉拉特邦吧(Gujarat State, 印度西北部的一個邦)。而在1971年,我只是不想讓更多的年輕人再重複他們老一輩人所經歷的分離之苦。”
當Anisur在給我講述他父親的政治立場時,他的表情是尷尬的,因為他並不認同他父親的一些觀點。Anisur堅信孟加拉國在1971年與巴基斯坦的分離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如果不能獨立建國,孟加拉穆斯林即使到二十一世紀也仍會一無所有。但在我們談話的最後,他眨眨眼睛,補充了一句:“比起1971,我寧願1947沒有發生過。”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PoC”:在歷史的洪流面前,個人真是太渺小了
(1970-01-01)
@上海釋出 官方微博8月3日訊息,央行7月31日起陸續發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紀念幣一套。其中,普通紀念幣面值10元,上海地區由工行負責預約兌換,採取等值兌換的方式,8月25日起辦理預約,9月22日起辦理預約兌換,每人最多40枚。
(原題為《上海市民如何預約兌換建軍90週年紀念幣?》)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hlrsx”:值得擁有
網友“齊天大聖”:面值800元的金幣怎麼去換?
網友“A person✔”:只能在上海?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