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又到報考大學志願的時候,其中一個廣泛困擾考生的問題是,城市的因素該有多大考量?亮明觀點:大城市的優勢,是全面的,從房價到收入,當然也包括大學。…[詳細]
要點速讀
1
城市格局鉅變,導致一些大學被所在城市拖了後腿。
2
小城市大學,地方投入不足,好老師難以留住。
3
如果你是個好學的人,在大城市你會享受到更多教育資源。
城市格局鉅變,有些城市被拋在了後面
十幾年前的上海大學,就以“土豪大學”著稱,相比之下,北京的幾所百年名校,顯得十分寒酸。上海大學不但有一個大湖,教學樓按從A到Z依次排開,也非常壯觀。
這是在一大塊土地上拔地而起的新大學,每個引進的教授,都有自己的辦公室。但許多人瞧不上這所大學的就是它的土豪氣質。教學樓不會取一個文雅點的名字嗎?北京的幾所名校,可是每棟樓都有一個溫暖名字。這樣的土豪大學,沒有個十幾年,是很難有像樣的學術氛圍,校園再美有什麼用?
美麗壯觀的上海大學,多年前就以校園建設著稱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中國最核心的變化,就是城市的鉅變。因此,今天人們再討論一個河南上一本線的考生,是該選211規格的上海大學,還是該選擇985陣營的蘭州大學時,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亮明自己的觀點:讀大學,就像買房一樣,還是去北上廣深吧。房子限購,好在大學還是開放的。
過去十幾年中國的“城市化”,核心問題當然是城市的崛起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即使是三四線城市,也水漲船高地膨脹了。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這種城市化程序,同時也是城市排名的大洗牌。儘管每個省會城市都喊出了自己的口號,但是十幾年下來,大城市之間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大。
20年前,合肥當地人還在抱怨 “合肥是全國最差的城市了”,它離南京太近,又不在京滬線上,幾乎乏善可陳。但是,最近幾年,僅僅從房價來判斷,合肥已經是全國省會中排名靠前的了,遠遠超過長沙、西安。同時,合肥的城市GDP排名也在大幅提升,城市建設也大為改觀。而鄭州,雖然曾是隴海和京廣鐵路的交匯,但是在新一輪的城市更新中,如果沒有鄭東新城的開發,就會被合肥遠遠地拋下。
在新一輪的城市升級潮中,很多城市都被甩在了後面。最明顯的就是東北,以前長春、瀋陽都是相當重要的城市,吉林大學透過6所高校的合併,在規模上排在全國前列,但是其吸引力卻無法和中大、武大這樣的同級別大學相比,因為長春作為一個城市拖了後腿。
瀋陽曾是超大型城市,但是如今GDP只排在全國城市第19位,和煙臺一個量級。中國國家足球隊在瀋陽比賽,賽後卻發現瀋陽地鐵準時停運,導致大量球迷滯留,很多出租車坐地起價。這樣的突發情況,其實比GDP更能代表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瀋陽城市的觀念、文化以及應急管理水平的落後,暴露無遺。
小城市大學,好老師難以留住
你在全國城市GDP的排行榜上,很難找到蘭州。它在第96位,排在它前面的5個城市,依次是廊坊、宿遷、周口、連雲港和湖州,都是一些小城市。
正是因為如此,你才會覺得蘭州大學有多麼不容易。進入21世紀,教育部先後與各省市簽訂協議,把部屬大學改為與地方共建。這樣做的好處,是提高地方政府財政支援的積極性。但是,由於各地財力懸殊很大,每個大學獲得的撥款就是雲泥之別。比如,在青島,中國海洋大學是教育部與山東省、國家海洋局、青島市四方共建,但是青島市的財政更偏向於青島大學。
在90年代高校的大投入、大發展之前,蘭州大學曾是全國排名前十左右的名牌大學。到如今,在各類大學的綜合排名中,蘭州大學大多排在三十多位,它仍然是一所不錯的大學,有好幾個院士,也有一些王牌專業。作為西北地區最好的綜合性大學,蘭大肯定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援,但是從地方得到資金支援,就很難和上海大學、深圳大學、蘇州大學這樣的發達城市的“地方大學”相比了。
蘭州大學毫無疑問是一所名校,但由於資源投入不足,許多方面會顯得艱難
教育部科技司去年公佈的《2015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彙編》顯示,蘭州大學的科研經費排名,只排在了第85位,以這麼低的科研經費來保住一個比較高的大學排名,蘭州大學也算是相當努力了。
但是,各種公信力存疑的大學排行榜很難反映這一股潛流:西部高校的人才,正大量流向東部沿海高校。今年1月,教育部發布了一個通知,明確指出“不鼓勵東部高校從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引進人才”,甚至教育部長陳寶生都出面求情,“請對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挖走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據媒體報道,教育部已經觀察到近年高校人才的異動。
現實中會有大量這樣的情況:一個西部高校教授,已經被挖到東部高校擔任“兼職教授”,但是關係還在西部原單位。在統計中,西部高校還儲存了顏面和紙面實力,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學生,投奔一個名師,報考某教授的研究生,很有可能連他的面都見不到。
教育部很難透過行政命令來留下西部和東北大學的優秀人才,要知道,在上海搞一套房產,財富就比在西部增長10倍以上,這對教授的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
“人的城市化”:大城市會給你更多
當然,對一個考生來說,最重要的問題仍然是,作為個體,他在哪裡能學到更多?
大城市意味著更大的壓力,也意味著更高的眼界和視野。如果你是一個好學的人,這意味著你用一張大學通知書,可以享受幾所大學的課程。對於想考研、考博的人來說,這樣的蹭課,其實也是一種“社交”。從功利的角度來講,你可以認識你心儀的導師,為你的下一站學習,搶佔半個身位的先機。
考生和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的是,像北上廣這樣的城市,可以共享的社會、文化類公共資源非常多。大量的講座,都對所有人開放,這些講座的價值,甚至要遠遠高於課堂教學。這種高質量社會、文化活動,會讓一個高中畢業生很快進化為一個“社會人”,實現“人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是人思想、意識的城市化,其實它是城市化中最核心的部分。
北京的國家圖書館,對於善於學習的人是一座寶庫
從城市化的角度,我們能夠看出另一個不同:現在,很多大學的本科教育,都安排在了大學城或者新校區。北上廣這樣的超級大都市,已經建成完善的地鐵網,即使你在大學城,你也可以輕鬆抵達任何一處想去的地方。相比之下,那些二線城市的大學城,就是真正生活在郊區了,這會讓你擁有幾分郊區氣質。
另一個常識是,大城市的機會更多。畢業後找工作,也有更大的可能性。如果你在小城市上大學,畢業後要到上海這樣的大都市試一下運氣,你可能不得不想辦法找一個在這裡讀書的高中校友,寄宿到他的宿舍裡。在那裡,你會發現,你們的差距,比讀高中的時候要大得多。
就算退一萬步,從“退步”的角度來說,一個北上廣畢業的大學生,要到小城市去,也是“遷就”,雖然適應是一個問題,但是他的格局和視野,會讓他獲得更多的機會。
結語
年年都有填報志願,年年情況都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從趨勢來看,關於城市格局變化的考量是越來越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