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戰以來,東亞就是世界上武裝力量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巔峰時期,軍隊人數超過600萬之眾。冷戰結束後,東亞地區多國的軍費開支及裝備採購呈上升趨勢。特別是海軍的軍備增勢強勁,以中、日、韓三國為代表,相繼服役了一大批先進軍艦,資料就不羅列了,網上一搜到處都是。這三個國家海軍實力均可以排進世界前十。
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作為東亞五國之一的蒙古在中日韓海軍面前成了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小透明。其實,蒙古雖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也有著成建制海軍,或許稱之為內河海軍更為恰當。
上世紀20年代蒙古獨立後,跟蘇聯走得很近。1938年蘇聯送給蒙古邊防部隊一艘300噸級的巡邏艦,蒙古國就此有了自己的第一艘現代化艦船。這艘船隻被分解了幾部分,用駁船運到俄蒙邊境最大的淡水湖庫蘇古爾海後組裝,並加入軍隊服役。為了紀念蒙古的開國功勳蘇赫巴託,這艘巡邏艦命名為為“蘇赫巴託”號。
用了十幾年後,這條巡邏艦因老舊而報廢,蒙古又從蘇聯購入第二艘“蘇赫巴託”號。上世紀80年代中期,“蘇赫巴託”號在庫蘇古爾海中沉沒,現在服役的是第三代“蘇赫巴託”號,船上安裝有兩門炮,編制7個人。這7位海軍士兵平時並無任何軍事任務,日常主要工作就是把本國出產的羊毛和皮革運送到對面的俄羅斯交易,偶爾做點打擊走私的工作。
曾幾何時,蒙古祖上也闊綽過。公元1274年,忽必烈起兵征討日本,包括元軍、高麗屯田軍、女真水軍在內的三萬兩千人、九百艘戰場駛向日本。不料一場颱風,元軍幾乎傷亡殆盡。1276年元軍平定南宋後,開始著手二次征討日本。經過數年籌備,1281年元軍20萬人,合計4000艘船隻,兵發兩路向日本進發。起初戰鬥頗順利,不料又遭遇到了一場持續兩天的颱風,摧毀了元軍大部分船隻,戰爭無法繼續下去,只能撤軍。蒙元征討日本是蒙古海軍最後的絕唱,此後蒙古再也沒有如此強大的海上力量!
而當年被蒙古征討的日本,自明朝開始就是東亞地區僅次於中國的海軍力量。甲午戰爭後,奠定了其東亞第一海軍大國的地位,一直保持了100多年的優勢。哪怕是在二戰戰敗後,日本海軍仍有168艘船隻,總噸位超過30萬噸。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依託日本雄厚的經濟實力,日本海上自衛隊急速擴張,建造了一大批先進的軍艦、潛艇,整體實力在整個東亞地區無出其右。悲觀地說,在當時東亞其他四國海軍加起來未必能抵得過日本。
直到2010年後,中國海軍造艦像下餃子一般,才逐漸抹平與日本海軍的差距,並在近年來實現對日本的反超。即便如此,日本的海軍實力在世界上仍能排進前7。
不要說拿蒙古國海軍跟日本比了,即便是跟其他內陸國相比,也是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