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若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被教育得很好,你家孩子佔了幾條

由 高會雲 釋出於 綜合

當下親子話題談論得最多的就是教育:如何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因而當孩子表現不佳時,大部分父母都會自責:“一切都怪我沒把孩子教育好。”

那麼教育究竟是什麼呢?是管理?是約束?還是操控孩子的人生呢?

這其實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並不應該特指某一項,例如很多家長認為的學習成績。

事實上,教育貫穿的是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一件家長認為不起眼的小事,都可能給孩子帶來成長。

案例:孩子把父母遮蔽在人生之外,父母該反思

曾經在訪談節目《不想說,特想聽》中看到這樣一對母子,深深詮釋了眾多中國式家庭的親子關係。

母親想聽孩子訴說身邊發生的事情,孩子卻不想說。

作為一位時尚公關,在父母和其他人看來,這個孩子非常優秀。但由於平時很少回家,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孩子在外的心酸。

直至有一天,兒子陪客戶喝酒喝到醫院,母親才潸然淚下抱怨道:“你為什麼不回家,不告訴我?”

兒子說:“從爺爺奶奶死了的那一刻,我就沒有家了。”

聽到這句話,相信很多有類似經歷的人內心都勾起了一絲回憶,童年的創傷並不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忘記,其陰影會伴隨一生。

這位兒子和媽媽的關係之所以這麼僵是有原因的,不是長大後才形成的隔閡,而是他心裡對母親並不信任,因為母親總是剝奪他參與人生的權利。

小時候,母親就沒有給過他隱私,偷看日記、手機,甚至成年後還在自己住的地方留指紋鎖,偷偷跟蹤。

經歷過這些事情,由於安全感一直被破壞,不信任感和壓迫感令他無法忘懷,於是徹底失去了和父母吐露心事的願望,從內心封閉了所謂的親情。

孩子和父母不親是有理由的,這樣的孩子即使事業再成功,內心都會有無法彌補的缺憾。無疑,這樣的教育也是不成功的。

孩子若有這4種表現,說明被教育得很好

家是孩子永遠的底氣,父母也是孩子永遠的後盾。擁有充足的安全感,會幫助孩子度過人生中每一個艱難的時刻。

饒雪莉老師說過,12歲之前,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大於一切教育,一旦輸掉親子關係,日後花再多的時間都難以彌補。

成功的教育下,孩子通常會有以下4種表現,看看你家孩子佔了幾條,沒做到的父母要自省。

1、會做家務

提到這方面,我想起了蔡少芬,熟悉的人肯定經常看到她在社交平臺上釋出女兒做家務的畫面,姐妹倆週末會一起做小餅乾、打掃房間。

說實話,像蔡少芬這樣的家庭,其實完全不需要孩子做家務。可她認為孩子需要接觸生活,這是一種修煉,也是生活真實的溫度。

一個人會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孩子,無論到哪裡都會照顧好自己。

2、懂得哄你

懂得哄你的孩子,說明情商高,因為他有同理心,能觀察和照顧到父母和他人的情緒。

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孩子將來也是非常孝順的,工作中也能做到遊刃有餘,得到他人的尊重。

3、不害怕失敗

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人註定一生都平平順順,遇到坎坷是肯定的。

有些人遇到坎坷就直接被打敗了,而有些人卻能夠迎難而上。

這樣的孩子逆商很高,成長的每一步上都走得非常堅定和踏實,因此將來獲得成功的機率也更高。

4、願意和你說心理話

心裡話是一個人最隱匿的部分,如果孩子願意和你說心裡話,應該感到慶幸。這說明他願意將自己的情緒展現給你,也希望你能參與到他的生活中。

這樣的孩子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將來也更有勇氣面對人生中每一個艱難的時刻。

父母的教育應奠定在培養孩子安全感的基礎之上,逐步滲透道方方面面,與其壓迫、控制,不如給孩子一片天地,塑造一個內心健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