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舉擊退50萬英法聯軍,達達尼爾戰役!奧斯曼土耳其最後的輝煌

由 東方崇學 釋出於 綜合

提到現在的土耳其,大部分讀者印象中可能覺得其並沒有什麼驕人的戰績。確實,作為一個1923年才建立的現代國家,土耳其確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但是在歷史上,作為土耳其的上一個政權,奧斯曼土耳其卻有過許多驕人的戰績,而一舉擊敗50萬英法聯軍的達達尼爾戰役,就是其中之一。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成功的將奧斯曼土耳其捲入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在當時的歐洲大陸上,同盟國和協約國深陷於塹壕戰之中,雙方陷入的長久的相互對峙中。在遠端重炮和重機槍的屠戮下,雙方都沒有快速結束戰爭的能力,只是徒勞的消耗自己士兵的性命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協約國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集中重兵在達達尼爾海峽登陸,直接給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施加壓力,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能夠放棄同盟國陣營而轉投協約國陣營。這樣協約國方面不僅能夠多一個盟友,還能夠和當時的沙俄建立一道陸上交通線,合圍同盟國陣營。

為什麼協約國會這麼自信,認為只要給奧斯曼土耳其施加一點壓力,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會徹底放棄同盟國陣營,然後轉投協約國陣營?
因為奧斯曼土耳其從一開始就和英國、法國等協約國家沒有深仇大恨,只是和當時的沙皇俄國有歷史舊賬。彼時的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樣,都深陷於衰落的巨大陰影中。只要向奧斯曼土耳其承諾,在戰爭結束後給予其一定的利益,讓奧斯曼土耳其選擇協約國陣營並不是什麼難事。為什麼要選擇達達尼爾海峽登陸?
如果單純從軍事角度上來看,達達尼爾海峽並不是一個適合進行大規模登陸的地方。小亞細亞半島與巴爾幹半島之間,是土耳其海峽的一部分,也是連線地中海和黑海的咽喉要道。因為容易聚集風力,加上有雙向風,達達尼爾海峽不僅不利於大型艦隻航行,也不適合大量兵力展開作戰。

但是當時的沙皇俄國久未得到支援,正處於內外交困之中,如果協約國方面不迅速開闢一塊戰場來支援沙皇俄國,沙皇俄國很可能率先轉投向同盟國陣營,到時候戰爭的形勢對協約國陣營就非常不利了。不得已之下,協約國方面只好選擇達達尼爾海峽作為突破點。
而實際上,奧斯曼土耳其在此處的佈防也不算強,只安裝了100門岸防炮作為防禦,其中有86門岸防炮不僅是老式火炮,還經常面臨彈藥不足的情況。從力量對比上來看,協約國要贏得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好像難度並不大。英法聯軍的行動
作為協約國一方最強大的海上力量,當時的英國決定和法國組建一支聯合艦隊,共同完成達達尼爾登陸戰。
首先,英法聯合艦隊中的16艘戰列艦和20艘驅逐艦會使用強大的艦炮火力,摧毀奧斯曼土耳其的100門岸防火炮和其他岸防陣地。隨後,30艘掃雷艇將在聯合艦隊的火力掩護下,將達達尼爾海峽中佈設的水雷清掃乾淨,最後,再由登陸部隊進行登陸作戰。同時,戰列艦部隊將直接穿過達達尼爾海峽,兵臨君士坦丁堡之下,逼迫奧斯曼土耳其投降。

但是戰場上的實際情況總是比戰前的規劃來得更復雜一些,在1945年2月19號,英法聯軍正式開始了達達尼爾登陸戰。雖然英法聯軍確實順利上岸並控制住了部分岸上陣地。但是此時達達尼爾海峽天氣突變,英法聯合艦隊無法穿過達達尼爾海峽前往君士坦丁堡,夾擊目的並沒有實現。
從2月19日到3月8日,英法聯軍的進攻時斷時續,此時戰役的突然性已經消失,奧斯曼土耳其方面已經只到了英法聯軍的戰役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奧斯曼土耳其不僅逐步奪回了部分要塞炮,甚至調來了機動更加靈活的野戰火炮來阻擊英法聯合艦隊。

此時的英法聯合艦隊等待援軍的到來,以便強行登陸。但是在等待的過程中,奧斯曼土耳其和同盟國陣營也在緊急增援達達尼爾海峽,而在最後的幾次戰鬥中,英法聯合艦隊還因為觸雷,損失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戰艦。
4月25日,英軍、法軍、澳新軍團向加里波利半島發動登陸戰,打算拿下加里波利半島上的土軍陣地後,掩護英法聯合艦隊透過達達尼爾海峽,最後繼續兵臨君士坦丁堡。協約國組建了7.8萬人的進攻部隊,卻完全沒有想到此時的加里波利半島上,土軍已經集結了8.5萬人的兵力,並且由作戰經驗豐富的德國將軍指揮。

此時,加里波利半島完全成了塹壕戰的翻版。協約國方面有戰列艦的炮火支援,火力更猛。但是準備多時的土軍擁有地形優勢,死死將協約國部隊壓制在灘頭陣地附近。協約國軍隊經過多日進攻,不但未能取得較大的戰果,反而付出了極大的傷亡。
此時,達達尼爾戰役陷入了長期消耗,一方靠火力硬撐,另一方佔據地形死死據守。雙方都構建了極為堅固的塹壕陣地,無論是誰主動進攻,都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雙方前後各自投入的兵力已經達到了50萬人的規模,消耗巨大。

戰事一直被拖延,從5月初一直拖延到10月份,期間疾病和嚴苛的氣候條件造成了更多的傷亡。等到11月份,協約國方面首先頂不住,開始籌備撤退計劃,打算從達達尼爾戰役中脫身。
相比於進攻,協約國方面的撤退行動相當成功。所有的部隊進行了嚴格的燈火管制,陸地部隊的道路上甚至鋪設上了沙袋,以避免發出太大的聲音。撤退行動持續了整整一個月,英法聯軍全部撤離後,土軍甚至還像往常一樣向協約國陣地發射炮彈,完全沒意識到英法聯軍已經全部撤離。

此次戰役毫無疑問是奧斯曼土耳其獲得了勝利,協約國和同盟國雙方在達達尼爾戰役中,各自傷亡都在25萬人左右。

雖然傷亡巨大,但是在擊退50萬英法聯軍之後,奧斯曼土耳其粉碎了協約國方面的打算,沙皇俄國只能夠獨自繼續在東線戰場上作戰,最終在內外交困中迎來了自己的最終失敗。而奧斯曼土耳其也受到影響,凱末爾在達達尼爾戰役中的出色表現,為其成為現代土耳其的“國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