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南粵女聲的聽眾朋友,晚上好,這裡是由南粵女聲與南方新聞網聯合打造的《悅聽》欄目,每週六晚21:00與您準時相約。今天,與您分享的文章是
6歲的凡凡是個活潑的小男孩,輪滑、游泳他都不怕。可最近父母發現凡凡變得很膽小,不肯一個人睡覺,總說房間裡有怪物。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些,但總有些事物令孩子感到害怕。比如,有些孩子怕黑,有些孩子怕小動物,有些孩子只要父母不在身邊就會感到不安。
其實這些害怕的情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心理現象,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防禦機制。
很多東西對於小孩子來說都是自帶可怕性質的,比如黑暗、巨響、一些面具、蠕動的蟲子、小動物、故事書裡形容的怪獸、動畫片裡看到的可怕形象等等。
心理學家指出,4-8歲是孩子想象力爆發的時期,他們會把生活中看到的一切東西結合起來進行想象,形成各種各樣的事物,有可愛的,也有可怕的。之前提到的凡凡便是很好的例子。
“你再不好好吃飯,大灰狼就把你抓走。”“再不睡覺,大花貓就會把你叼走。”……
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你認為這是哄孩子的手段,但對孩子來說,他們會認為這些可怕的東西就是真實存在的。當一個人時,就會很害怕它們的出現,從而在心裡留下陰影。
此外,父母經常爭吵,就像孩子身邊埋下的一顆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爆炸,孩子因此變得恐懼,不安,緊張……
1.接納孩子的害怕情緒
害怕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不止孩子有,我們成人也會有。
當孩子說出害怕時,說明他在尋求幫助。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能用我們的認知去認為孩子不應該有害怕的情緒。只有這樣,孩子才願意告訴你他的感受。
當然,我們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最怕的東西,讓孩子感受到這種害怕的情緒很正常,並不是丟人的事情。
戰勝恐懼的有效方法就是直面恐懼,這在心理學中也被稱為“脫敏療法”。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陪孩子慢慢去適應,採取適當的方法去幫助孩子。
3.千萬別說“這有什麼好怕的”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害怕”時,第一句話都是“這有什麼好怕的”,即使是稍微溫柔的家長也會忍不住說:“不要怕,沒事的。”
簡簡單單的一句否定,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可能會加劇孩子的害怕心理,甚至會讓他產生自卑的心理,“自己連這個都害怕?”
當孩子說“我怕”時,我們可以把“不要怕”換成“我陪你”“告訴媽媽(爸爸),你在害怕什麼?”,站在孩子身邊,接納他們的情緒,並給予積極、正向的回應,哪怕只是一個安撫的抱抱。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克服恐懼,感覺安心,同時,我們才能真正走近孩子、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勇敢,是我們希望孩子具備的一種品質。在擁有之前,請陪孩子一次次嘗試,一次次接受,幫助他們戰勝內心害怕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