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
文 丨 華商韜略 楊凱
三星帝國,正遭遇近10年來最大的盈利危機。
【1】
在韓國,三星是神一般的存在。
朝鮮語中,“三”有“大、多、強”的意思,“星”意為清澈明亮和永放光芒。在過去幾十年裡,它也確實如名字那般驚人的強大和光彩奪目。
1938年,三星剛成立時,主業只不過是向東北出口農產品和生產製作麵條。
可是,它幾乎每一次跨界都能做到韓國最強。
1953年,三星成立韓國第一家大型製糖企業,3年後就佔據了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韓國對糖的進口依賴度也從100%下降到7%;1954年,三星成立的毛紡織企業“第一毛織株式會社”,僅用6年資本就翻了30倍……
如今,集團旗下85家子公司,幾乎控制了韓國人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星生命是韓國最大的壽險公司;三星物產是韓國最大的建築公司,迪拜塔、吉隆坡雙子塔、臺北101大廈等地標建築都是它的作品;三星重工旗下造船廠是韓國第一大造船廠,每年可以建造40艘萬噸以上的貨輪,山東威海和浙江寧波都有它的工廠;遍佈韓國的新羅酒店也是三星的……
最誇張的是,連韓國最大的軍火商也是三星,坦克、裝甲車、戰鬥機都能造。
三星集團的營收約為韓國所有企業總收入的33%、韓國GDP的20%,直接或間接養活了幾乎一半的韓國人。
“韓國人的一生無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這是對三星帝國統治力的最佳描摹。
大部分韓國人,在三星的醫院出生,在三星的學校讀書,穿三星生產的服裝,用三星電子產品,在三星的酒店結婚,在三星造的公寓裡生活,最後在三星的醫院裡離世。
不過,在成立的最初30年裡,三星的統治力只侷限在韓國國內。直到1960年,韓國還是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人均GDP只有80美元,約為北朝鮮的三分之一。
1960年代末,以三星電子成立為節點,這個龐大的集團才真正具備了全球影響力。幾乎與此同時,韓國的經濟隨之騰飛。
三星順利將統治力延伸至全球。從平板電視業務開始,三星的儲存器、面板等20多種業務先後登頂全球,世界第一拿到手軟。
2017年,三星帝國的權勢達到頂峰。
這一年,它拿下了有史以來最有份量的兩個全球第一:一是終結了英特爾壟斷25年的全球第一大晶片廠商的位置;二是打敗蘋果,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
可是,過去一年,三星帝國的日子並不好過。
2019年,佔據集團6成營收的三星電子全年營收230.4萬億韓元(約合1956億美元),同比下滑5.5%;淨利潤21.74萬億韓元(約合185億美元),同比下滑51%。
51%,是三星電子近10年來最大的利潤降幅。
可怕的三星帝國,究竟怎麼了?
【2】
危機的罪魁禍首,是半導體。
近幾年,半導體業務貢獻了三星電子7成以上利潤。可2019年,這個賺錢機器的運營利潤只有14.02萬億韓元,較上一年暴跌近7成。
除了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週期、產品價格銳減外,挑戰主要來自日本。
2019年7月,日本宣佈加強對韓國的出口管制,將對半導體材料進行嚴格審查。
表面看來,這場“戰爭”的導火索只是韓國勞工的賠償爭議。事實上,這場貿易暗戰的雙方積怨已久。
三星的半導體王座,正是從日企手中奪過來的。
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重金押注的半導體產業,被日本以更低的生產成本和技術優勢反超。反日情緒日漸強烈,“Japan Bashing”(痛擊日本)成了美國人口中的高頻詞。
在英特爾等財團的遊說下,美國政府透過《超級301法案》《美日半導體協議》《廣場協議》等,以關稅和匯率兩大手段制裁日本半導體產業。
1989年12月29日,日本股價崩盤,宣告其徹底退出了與美國的PC話語權之爭,半導體產業也自此走上下坡路。
在美日博弈中,美國大力扶持韓國製約日本,三星從中受益匪淺。
美國先是默許三星收購仙童在韓國的半導體子公司,讓三星正式涉足半導體產業;然後又透過美光科技的技術轉讓,對三星進行技術扶持。
最關鍵的是,美國在對日企加收100%關稅的同時,只對三星象徵性地多徵收了0.74%的關稅。
轉折從1984年開始。
當時,半導體儲存器進入低谷期,64K DRAM的價格從4美元/片,一路降至0.3美元/片,NEC等日本廠商紛紛減產。
三星晶片的成本價是1.3美元/片,賣一片虧1美元。
但利用對美關稅優勢和政府財政補貼,三星逆勢擴張,瘋狂擴大產能。同時,不斷重金從日本半導體公司高薪挖人搞研發。
對此,日本NHK還拍了一部三星竊取東芝半導體技術的紀錄片——《重登頂峰·技術人員20年的戰爭》。
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個64M DRAM。當年,三星超越日本NEC,成為全球最大的DRAM製造商。
後來,日本人如法炮製,將日立、NEC、三菱的DRAM業務整合成日本“國企”爾必達,長期提供低息貸款,與三星對抗。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DRAM價格再次雪崩。
三星故技重施,再次對日企發動“自殺式襲擊”,將三星電子上一年的總利潤的118%,全部用於擴大產能,故意擴大行業的虧損。
DRAM價格一度跌破材料成本價。
2012年,爾必達終於支撐不住,宣佈破產。到2017年,東芝的快閃記憶體業務被美國貝恩資本收購。曾經稱霸半導體行業的日企盡數熄火。
三星徹底擊垮日本對手。
可是,當三星在難逢敵手的半導體行業躺賺時,日本並未坐以待斃,而是不斷對更上游的半導體原材料和裝置進行技術深耕,悄悄加強對半導體行業的隱形佈局。
目前,韓國60%的電子廠嚴重依賴日本技術和產品的輸出。14種核心的半導體材料,日本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達到52%,並且還在持續提升。
此次,日本發動制裁的三種材料壟斷地位顯著。韓國工業資料顯示,2019年前5個月,韓國94%的氟化聚醯亞胺、92%的光刻膠以及44%的氟化氫來自日本。
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三星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被自己徹底打敗、甚至蹂躪過的對手,竟以這種方式掐住了自己的脖子。
【3】
2019年,三星的顯示面板部門利潤同樣大幅下滑,運營利潤從2018年的2.62萬億韓元,下降至1.58萬億韓元,同比降低39.69%。
與半導體類似,三星顯示面板的霸主地位也是利用反週期打法從日企手中奪來的。
上世紀90年代初,日企一度控制著全球液晶面板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到1998年,三星憑藉逆週期燒錢打法,在連續7年虧損後熬垮日企,液晶面板出貨量達到世界第一。
只不過,因為新對手的出現,躺著賺錢的好日子並沒過多久。
就在三星的第一條LCD液晶面板生產線開建的1993年,王東昇帶領員工自籌650萬元,對連年虧損的774廠(北京電子管廠)進行股份制改造,創辦了北京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京東方的前身)。
京東方最初的方向是CRT顯示器,王東昇接任後才開始主攻LCD生產技術。
三星當時的威脅主要來自中國臺灣。
日企敗給三星後,開始透過技術轉讓的方式扶持臺灣企業與之對抗。2000年前後,臺灣液晶面板產業發展迅猛,尤其是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廣輝電子、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組成的臺灣“面板五虎”,實力最為強勁。
三星和臺灣“面板五虎”雖互有博弈,但在槍口對準中國大陸這件事上,卻驚人的一致。
國家發改委曾公告稱,2001年至2006年的6年時間裡,三星、LG、奇美、友達、中華映管、瀚宇彩晶六家企業,在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共計召開53次“晶體會議”。
會議中最關鍵的一條是:在中國大陸境內銷售液晶面板時,幾家一起作價,聯合操縱市場。
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聯手壟斷、抬價,導致液晶面板一度佔據電視機總成本的三分之二,大陸彩電業叫苦不迭。
2003年,京東方以3.8億美元將韓國現代的液晶面板業務收入囊中,中國大陸才正式涉足液晶顯示領域。
兩年後,京東方投資的第五代TFT—LCD生產線正式投產。
這是中國大陸第一條自主建設的液晶生產線。當時,整個彩電業興奮不已,人們以為從此可以告別沒有自主液晶屏、被外商聯合掐住脖子的時代。
然而,等待京東方的卻是更加猛烈的暴風雨。
2005年,臺韓聯手發起價格戰,希望將京東方扼殺在搖籃裡。這一年,國內臺式電腦顯示器的價格從3000多元驟降至1000多元。
受此影響,2005年和2006年,京東方分別鉅虧15.87億和17.71億。一旦京東方倒下,臺韓便會再度聯合抬價。
京東方苦苦支撐,等待轉機。
2008年,金融危機將面板行業拉入新一輪低谷期。臺灣面板產業接近停擺,開工率不足4成,面板有產無銷。
2009年初,大陸向臺灣伸來援手,九大彩電廠商兩次赴臺採購超1200萬片顯示屏,交易總金額達到44億美元。
不過合作並沒持續太久。
很快,恢復元氣的臺企開始變臉,把後續生產的面板優先供應給韓國。韓臺再次聯手,短短5個月,大陸面板價格飆升了30%。
也是從這時起,大陸決定扶持自己的面板產業,默默向京東方定增了120億。
2009年,有了錢的京東方開始瘋狂擴產,6世代線、8代線、8.5代線相繼開工。李東生也率領TCL與深圳市政府合資成立了華星光電,殺入面板行業,一出手就是245億。
一石激起千層浪。臺韓面板企業迅速跟進,在大陸投資建廠。京東方和TCL引領了一場全球面板產業的軍備競賽。
2010年以來,TCL總計融資162.37億元,其中絕大部分用作華星光電的研發和產能擴張。京東方的總投資更是超過4000億。
產能的極速擴張,直接把LCD面板的價格週期砸沒了。2011年以來,面板價格一路向下,幾乎沒有反彈過。
憑藉逆週期投資,京東方終於打贏翻身仗,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最大的LCD液晶面板廠商,在5個細分領域出貨量達到全球第一。
三星漸漸招架不住。別說是和京東方、華星光電爭奪市場了,連三星自己的LCD面板都有60%來自大陸供應商。
今年年初,三星和LG相繼宣佈在2020年底徹底退出LCD面板市場。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略潰敗。韓媒直言:“三星和LG在液晶面板領域,已經被中國攻勢擊潰。”
面板行業有兩寶:一是有錢,二是能熬。錢和熬組合成了三星著名的“逆週期投資大法”,7年虧損換來王者地位。
結果,京東方等大陸企業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三星最擅長的打法打敗了三星。
更可怕的是,在三星退守的OLED市場,京東方同樣實現了技術攻克,並在加緊追趕。
韓國資訊顯示器學會會長柳在秀認為:“雖然韓國在OLED領域暫時保持優勢,但兩三年內預計就會被中國趕上。”
此刻,三星最擔心的是,LCD的歷史是否會重演。
【4】
很多人以為,三星手機業務的轉折點是2016年的爆炸門。
事實上,早在2014年,三星手機就已經失去了與蘋果叫板的能力。
從1988年釋出第一款手機SH-100開始,三星手機雖然不如摩托羅拉、諾基亞、蘋果那麼耀眼,但14款銷量突破1000萬臺的“機皇”,讓它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直到2007年,喬布斯現場演示第一代iPhone,才將三星和眾多手機廠商遠遠甩在身後,變得暗淡無光。
三星決定發起反攻,殺手鐧是一項革命性的螢幕技術——Super AMOLED。這種螢幕可以自發光、反應速度快,且大大提升了顯示效果。
過去,三星這個品牌等同於廉價翻蓋手機和漂亮的電視機,無法與蘋果、黑莓或諾基亞相提並論。為了進軍高階市場,三星專門成立子品牌“Galaxy”。
從2010年3月,三星的Galaxy S首款產品釋出開始,憑藉著足以媲美蘋果的硬體和蘋果沒有的大屏,三星手機大獲成功。
2012年,三星手機不僅將諾基亞擠下世界第一的寶座,還佔據了全球手機行業近40%的利潤,一夜之間成了三星最賺錢的部門。
截止2014年,三星Galaxy S系列產品銷量超過1億臺。蘋果在智慧機時代第一次感受到了威脅。
可是,兩強相爭的時代沒能維持太久。
2014年,三星移動部門的利潤從前一年的6.7萬億韓元銳減至1.75萬億韓元,降幅高達74%。
這一年,三星手機的出貨量為3.182億部,比上一年略有提升。利潤的急劇下滑,主要是因為銷售均價的下滑和成本的提升。
銷售均價下滑不難理解。這一年,蘋果終於推出大屏機;而小米更是憑藉超高性價比,成為該年度最成功的廠商,從三星手中奪走了中國市場的銷量王座。
面對蘋果和小米的夾擊,三星只能進行價格競爭。
可是三星手機60%以上的零部件是自給,加工也是自己負責,成本為何會大幅增加?
衝擊同樣來自蘋果。
蘋果和三星的關係頗為微妙。終端業務上是對手,但在半導體、面板和代工業務上,蘋果卻是三星的大客戶。
從2007年喬布斯釋出第一款iPhone開始,蘋果的螢幕、記憶體快閃記憶體、3D感應模組等重要零部件幾乎全部來自三星。
可是,從2014年,蘋果開始大力推行去三星化,一旦出現在技術、產能上可以與三星匹敵的供應商,蘋果會馬上放棄三星。比如,蘋果“A系列”處理器的獨家供應商,就從三星變成了臺積電。
因為“去三星化”,其它部門成本攀升;然後又將成本轉移給三星手機,導致其利潤大減。
回過頭看,三星手機的成功,得益於垂直整合戰略下的全產業鏈佈局:從上游CPU到儲存晶片、顯示面板等關鍵零部件,從中游手機設計、組裝、製造再到下游銷售渠道,三星應有盡有。
這讓三星可以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同時還可以利用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和定價權,牽制對手。像華為和HTC,都因此吃過大虧。
不過,垂直整合戰略,弊端同樣明顯。它不是透過終端需求來決定零部件和技術研發方向,而是先確定零部件和技術,再決定整合成什麼樣的產品。
這導致三星手機的創新點,始終侷限於螢幕等零部件,比如大屏、曲面屏、打孔屏、摺疊屏等。
並且,每次新技術誕生後,在產能良品率爬坡的關鍵期,三星手機都是第一個試水的“小白鼠”。產品質量危機頻發與此不無關係。
在三星內部,成立較晚的手機部門話語權和地位不高。不但內部零件的拿貨價和工廠代工費極高,而且絕大部分利潤也都被用作上游業務研發。
比如,2015年,三星25.5萬億韓元的資本開支中,有19.4萬億投向了半導體和麵板業務;2019年26.9萬億韓元的資本支出中,22.6萬億韓元依然投向了半導體。
垂直整合戰略下,三星帝國各業務部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順境時,成倍放大收益。逆境時,某項業務的危機也會迅速傳導至其它業務,甚至演變為集體衰退,傷害成倍增加。
三星引以為豪的優勢,同樣也是它的軟肋。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去三星化”成為蘋果鉗制三星手機的重要武器。
2014年以後,儘管三星手機苦守住了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但利潤被蘋果遠遠拉開,市場佔有率也被華為、小米等不斷蠶食,三星幾乎只能被動挨打。
而最大的隱患是,一旦終端業務徹底失守,三星的儲存器和麵板賣給誰?技術研發和逆週期佈局的錢從哪裡來?
任正非說過:“有的技術即便我們做出來了,也不用。我們吃肉,也讓友商喝湯。”再看蘋果,零部件和代工幾乎都是用人家的,結果賺了最多的錢。
唯獨三星,什麼事都要自己做,什麼錢都要自己賺。
所以說,做生意千萬不要想著所有錢都自己賺。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