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一季報顯韌性:7成公司盈利 機構扎推醫藥等龍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A股一季報出爐,七成公司盈利。一季度,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A股上市公司整體表現較為穩健,在防疫抗疫的同時,實現了有序經營。

  機構方面,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倉位較高,各類機構扎堆醫藥、消費、科技龍頭股,減持金融股。倉位方面,雖然一季度市場波動劇烈,不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倉位仍然偏高。一季度主動權益基金整體小幅減倉,主動偏股基金倉位為73.43%,仍處於“中性偏高”水平。

  在業界看來,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大批上市公司將迎來強勁的反彈勢頭,二季度有望重回穩健發展狀態。

  上市公司首季業績顯韌性

  據上海證券報,一季度,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A股上市公司整體表現較為穩健,在防疫抗疫的同時,實現了有序經營。截至4月29日晚間8時,滬深兩市已有3162家公司釋出2020年一季報。一季度,3162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8萬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7306.78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7.3%和18.65%。其中,2238家公司實現盈利,佔比為70.78%;924家公司出現虧損,佔比為29.22%。

  受疫情影響,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冷暖呈現出明顯的行業特點:防疫抗疫、“宅家”消費相關的行業增勢明顯;外出消費、投資拉動等行業表現低迷。有分析人士表示,疫情發生後,一些公司展現出強勁的韌性,交出了良好的業績答卷;有些公司受影響較大,當季業績不及預期。但這都是短期情況,後續隨著復工復產進一步推進,A股公司業績表現將迎來反彈。

  藍籌股仍是經濟建設和A股市場的基石。一季度,上證50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271.88億元,同比下降6.91%;實現歸母淨利潤4346.06億元,同比下降11.98%。滬深300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997.57億元,同比下降5.39%;實現歸母淨利潤6001.74億元,同比下降12.62%。

  業績排行榜顯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及中國平安位列一季報最賺錢排行榜前五,當季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44.94億元、808.55億元、641.87億元、277.95億元和260.63億元。除了中國平安,4家銀行均保持盈利增長態勢,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3.04%、5.12%、4.79%和10.12%。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A股上市公司業績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能夠在防疫抗疫中發揮作用,或滿足人們“宅家”需求的公司,當季業績表現較好;無法開工或滿足人們外出消費需求的公司,當季業績表現低迷。

  在業界看來,受疫情影響而出現的業績下滑只是暫時的。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大批上市公司將迎來強勁的反彈勢頭,二季度有望重回穩健發展狀態。

  機構扎堆醫藥消費科技龍頭股

  據證券時報,總體而言,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倉位較高,各類機構扎堆醫藥、消費、科技龍頭股,減持金融股。倉位方面,雖然一季度市場波動劇烈,不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倉位仍然偏高。一季度主動權益基金整體小幅減倉,主動偏股基金倉位為73.43%,仍處於“中性偏高”水平。

  從公募基金調倉佈局來看,主要偏愛醫療保健、資訊科技、日常消費等個股,醫療器械板塊龍頭邁瑞醫療一季度躋身公募基金增持排行榜榜首,增持市值101.22億元;醫藥龍頭恆瑞醫藥,生物製品企業康泰生物、長春高新等同樣被增持。社保基金、QFII、私募基金等同樣偏好並加倉醫藥和大消費股。

  邁瑞醫療不僅是公募基金增持最多的個股,也是社保基金增持最多的個股。今年一季度社保102組合新晉邁瑞醫療前十大流通股東,持倉690萬股,對應市值為18.06億元。

  以貴州茅臺為代表的消費股也受多類機構青睞,不僅繼續位居公募基金第一重倉股,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的兩傢俬募機構還進行了加倉,增持近200萬股;同時中國人壽旗下保險產品新晉貴州茅臺前十大流通股東,持倉374萬股。

  社保基金還大舉加倉牧原股份、雙匯發展等大消費類股票,以及醫藥板塊的沃森生物、長春高新,科技龍頭股金山辦公等被社保基金加倉較多。

  QFII則增持五糧液、洋河股份、海大集團、樂普醫療等大消費、醫療類個股。

  私募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貴州茅臺、比亞迪、隆基股份、兆易創新、中國動力、伊利股份、紫光股份、上汽集團、紫金礦業和智飛生物。從行業型別來看,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汽車和半導體三大行業。其中,私募巨頭高毅資產持有伊利股份市值高達25億元。

  未來業績將改善

  據中國證券報,從一季報情況看,疫情對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影響差異較大。部分上市公司透過轉型線上、加大網上直播營銷力度等方式,增加營業收入。部分拓展渠道過程中,增加了一定成本,淨利潤受到一定影響。但從營收角度看,上市公司可以保持較強的韌性。同時,線上教育、遠端辦公、短影片製作、網路購物等“宅經濟”,培養了較高的客戶黏性,相關公司的業務模式得到改善。

  從行業角度看,口罩、防護服、醫藥等防疫物資類生產銷售公司訂單量大增,但後續要考慮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新基建、5G產業鏈、科技類、半導體類公司,受益於國產替代以及傳統行業線上化科技轉型,有望取得較長的高景氣週期。

  據證券日報,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點工程。今年以來,面對疫情特殊情況,多部門針對企業推出了多項優惠政策,助力復工復產,恢復經濟活力。在業內人士看來,包括減稅降費等政策的落地,使得上市公司受疫情影響的程度有所緩解。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表示,展望未來,隨著國內企業復工復產加快、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不斷加碼,國內經濟增長有望率先恢復。伍超明認為,預計未來幾個季度國內上市公司業績呈邊際改善態勢,營收和利潤的降幅均有望收窄,但改善力度取決於全球疫情防控形勢與國內逆週期政策調節力度。

  對於未來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觀察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考慮到海外疫情形勢,相對更看好國內“穩增長”和剛性消費相關的板塊。整體而言,短期看,受國內外需求疲軟影響,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或仍將承壓;中長期看,關鍵仍取決於全球疫情防控形勢,若全球疫情較快得到控制,則上市公司業績加快恢復值得期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89 字。

轉載請註明: A股一季報顯韌性:7成公司盈利 機構扎推醫藥等龍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