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自由”,成為了網路流行語。有媒體報道,現在螺螄粉付款後要等待40天的預售期,方能發貨。這種情況被戲稱為“一粉難求”。
無獨有偶,資料顯示,近一個月在淘寶搜尋“泡麵”的人數增長了200倍;京東平臺從除夕到初九的十天內,方便食品成交金額增長3.5倍;蘇寧平臺2月3日至2月6日的泡麵銷量環比猛增了342%。
從“一粉難求”到泡麵食產品集體走紅,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有人認為,方便食品的銷售增長源於疫情期間,老百姓買菜不便。這種解釋有一定道理,但顯然不夠全面。
短期看,泡麵、方便粉等食品的銷量上漲,有其必然性。一方面,疫情期間,與傳統餐飲業相比,泡麵食等產業普遍具有工廠機械化、流水化、標準化程度相對較高等特徵,對大廚手藝等人工要素相對依賴度較低,泡麵食的復產難度相對傳統餐飲業較低。另一方面,經過近30年的發展,方便食品行業的冷鏈保鮮等技術相對標準化程度較高,對交通物流等要素的依賴度也相對較低。因此,泡麵、方便粉成為了填補消費者飲食需求的優先產品,也成為了電商平臺的熱搜詞。
長期看,“一粉難求”存在長期持續的可能。近年來,泡麵市場資料呈現出緩慢下滑的勢態:2014年的國內市場資料是877億元,到2018年下降到836億元。這無疑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危機感。方便食品產業為了穩住市場,集體“苦練內功”,廠家紛紛提高自己的“內容質量”,形成了產業內的良性競爭環境。一個突出的成果,就是方便速食麵類走向了品類多元化、口味差異化。在超市貨架或者電商平臺上不難看到:從油炸面到非油炸面,從雞精調料包擴充成葷素搭配的配菜調料包,更豐富、更健康、更高階。“乾乾的”、“酸酸的”、“臭臭的”……這些在味蕾上綻放不同滋味的產品,給予了老百姓更多的選擇空間,也滿足了老百姓日益多元化和差異化的需求。
事實上,所謂的“螺螄粉自由”“泡麵自由”,其實質是消費者有足夠的消費能力去購買,有足夠多的的產品和種類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給消費者提供“選擇自由”。方便食品的變化無疑是一個小切口,在點滴間展現出老百姓生活品味、生活質量、生活追求的提高。
從三塊錢一袋到十幾塊錢一袋,老百姓願意鬆開錢袋子,用更多錢去購買更合心意、更合口味的食品,願意透過消費升級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實現更美好的衣食住行。泡麵食產業走俏的現象背後,展現出大消費產業生存、發展和創新最樸素的本質:更高的質量、更好的產品、更強的服務,更優的價效比……
疫情期間,不少行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大消費相關的產業受到了較大的衝擊。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不少企業在復產復工的過程中,也摸索著轉型升級的方向。當此之時,泡麵食產業走紅現象,亦可作為一個成功的案例,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啟示和思考。
文/朱一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