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醫生:是風口上的豬,但比之前更危險

文/苗三波

不出所料,平安好醫生髮了一份看起來還算不錯的2020年中報:上半年營收27.47億元,同比增長20.9%;淨虧損2.14億元人民幣,收窄 22.1%;線上醫療板塊收入6.95億元,增長106.8%,佔收入的比重從 去年同期的14.8%,上升到25.3%;2020年6月的月付費使用者數為300萬人,同比增長32.3%。

這是平安好醫生新任董事長方蔚豪交出的第一份財報,儘管力圖向外界傳達出新氣象。但和前任王濤掌權時一樣,平安好醫生的業績和市值看起來不錯的背後邏輯沒有變:

背靠強大的平安集團,無論是使用者,還是實際的收入,相當比例和母公司有關聯;

另外,疫情使大量使用者轉到線上,加上網際網路醫療的政策東風,讓平安好醫生股價大漲,超過了正常的估值範圍。

當前的背景下,有個好爸爸,並不是劣勢,千萬創業者求之不得。但對於已經跨過了千億市值的平安好醫生,要想再進一步,得表現出獨立生存能力才行。

無論是前任操盤手王濤,還是現任的方蔚豪,在平安好醫生都沒有什麼股份。從人性來講,這缺了點讓人拼命搏殺的動力,獨立生存的血性和決心都會受影響。

另外,此前平安好醫生面臨的競爭,大多來自中小玩家,巨頭在這個領域大多還處在小規模試水階段。疫情大背景下,政策的東風把平安好醫生股價給吹了上去,同時也讓各大巨頭感受到了風向,於是今年紛紛大舉殺入。

同樣在港股上市、市值是平安好醫生2倍的阿里健康,雖然收入構成還很不一樣,但兩者會越來越像,已經是直接競對關係。

最針鋒相對的京東健康,相互之間各業務線高度雷同,平安好醫生的幾大業務在京東健康上都能找到。

8月17日,平安好醫生對外宣佈推出名醫工作室,緊接著8月18日,京東健康就宣佈正式推出家庭醫生服務產品——“京東家醫”。

而藉助強大的外賣物流體系,送餐的美團、餓了麼賣藥賣得順其自然;即時性的物流能力,可以支撐使用者的即時性用藥需求,美團和餓了麼用高頻餐飲帶低頻藥品,不需要做廣告就能擁有海量使用者,它們甚至比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在賣藥這個事情上更有競爭力。

此外,剛收購了百科名醫的位元組跳動,目前還很難看出其背後的戰略意圖。不過,它不太可能去走百度的老路,僅靠賣醫療廣告賺錢,未來殺入網際網路醫療的可能相當大。

而被瘋狂吐槽的百度,不可否認地在醫療領域根基也很深。至於多次推遲上市的微醫,除了缺了一個好靠山,整體實力未必比平安好醫生差。

江湖的位置,講究德位的匹配。平安好醫生的業務虛弱+高市值,遭人覬覦再正常不過。

2020年上半年,平安好醫生的營收為27.47億元,淨虧損2.14億元,對應的P/S倍數為22.5倍。這個P/S倍數,可以給到代表核心技術方向的晶片公司(如寒武紀),也可以給到GMV增長高達100%的電商公司(如拼多多)。甚至,給到行業龍頭阿里健康也說得過去。

而給到平安好醫生,則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想象力。

確實,被納入恆生科技指數後,平安好醫生被各大國際券商看好,紛紛調高了其目標價。但這些國際券商有個通病,就是很可能沒有體驗過平安好醫生和其它玩家的服務。當然,這些國際券商雖然沒對比過服務,但深諳大道理:那就是有足夠理由相信平安集團的馬明哲總。

方蔚豪面臨的任務很艱鉅,2019年平安好醫生就號稱有3億多的註冊使用者,這麼大的資料再大幅往上漲,很容易讓人覺得假。而佔收入主體的“賣藥”(商城)和“消費醫療”業務,明顯會打不過阿里、京東、美團這些電商平臺。線上醫療這個業務,是個好故事,但做收入不容易。

進一步整合母公司平安集團的內部資源,是方蔚豪為數不多的選擇。用花旗銀行的話說就是:平安好醫生新任執行長加強了公司與平安集團的協同效應,並有可能增加在中國商業保險的長期參與度。

用更直白的話說:平安好醫生可以藉助平安集團的背書,比同行更快和各地政府建立起合作,打通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的醫保報銷,順便兜售平安集團的商業保險。

方蔚豪不會堅持前任王濤的流量打法,一是確實打不過網際網路電商平臺,二是身兼平安醫保科技、平安租賃董事長的方蔚豪作為更為純粹的平安人,更有動力去整合和盤活平安內部資源。

一個悖論是,平安好醫生越是向平安內部整合,作為投資者,更應該買的是平安集團而不是平安好醫生的股票。

更大的挑戰是,等京東健康登陸港股後,平安好醫生會成為網際網路醫療股的第三選擇。過往的經驗說明,排在第三的,是真的不會受投資者青睞。從這個角度看,平安好醫生確實比之前更危險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84 字。

轉載請註明: 平安好醫生:是風口上的豬,但比之前更危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