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延期靴子落地 機構整改難度如何?

千呼萬喚之下,資管新規延期靴子終於落地。7月31日,來自央行官網訊息顯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業內俗稱“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眼看原定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大限臨近,為何延期一年?延期後各機構整改難度如何?後續有何政策安排?這些疑問成為市場關心的話題。

資管新規延期靴子落地 機構整改難度如何?

為何延期?

“疫情期間,通道化產品的調整和處置進度可能會受到影響。一些非標產品的底層資產如果出現了延期,也可能影響整改。”多位資管行業相關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行業對於資管新規延期的訴求比較大,資管新規能延期,行業會獲得一個喘息的機會,過渡期會更加平滑。

回望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發, 百萬億元資管業務迎來鉅變。按照原定安排,過渡期大限為2020年年底。不過,存量資產規模較大、各家機構處置進度不一、疊加疫情影響導致的處置困難加大等因素,一度引發業內對於過渡期延長的猜測。

如今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靴子落地,談及為何延長,央行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適當延長過渡期,能夠緩解疫情對資管業務的衝擊,有利於緩解金融機構整改壓力,也為金融機構培育規範的資管產品提供寬鬆環境。過渡期適當延長,能夠為資管機構進一步提升新產品投研和創新能力,加強投資者教育和長期資金培育,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條件,有利於支援資管產品加大對各類合規資產的配置力度。

蘇寧金融研究員研究員陶金進一步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延長過渡期並不會刺激新的非標理財大量出現,因為過渡期一年的延長時間並不過長,新產品幾乎不會有時間完成發行和到期這一完整過程。因此適度延長過渡期有利於對個別化解原有產品存在困難的銀行對產品進行改造。對於銀行,則需要加快學習同業經驗,積極主動地化解積累的影子銀行產品餘額。

為何僅延期1年?

事實上,各資管機構業務的整改速度各異,轉型成果也有所不同,受疫情影響,業內關於“資管新規延期”的討論在今年持續升溫,監管機構也曾多次公開提及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問題。

1月1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銀行保險業執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風險”新聞釋出會上,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肖遠企表示,今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非常重要的一年,銀保監會要求銀行機構要認真執行資管新規和相關理財規則,認真地化解存量資產的風險,圓滿地在過渡期內把有關工作處理好。肖遠企也談到,“對存量規模大、在過渡期內確實有困難的個別機構,銀保監會也會研究相關的安排,保證資管產品、特別是銀行理財產品今後能夠平穩有序規範到位。對個別機構也會適當地給予一些靈活措施安排。”

2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釋出會。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會上表示,對於資管新規是否會延期的問題,銀保監會將從實際出發,正在內部評估,很快會公佈。

今年5月,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根據實際情況,配合人民銀行研究是否對相關政策進行小幅適度調整。

另外,7月7日,由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牽頭開展的《中國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研究》課題報告發布。該報告建議將資產管理行業的過渡期再延長兩年,即延長至2022年底。建議2020-2022年壓縮每年比例不低於30%,2022年底壓縮至零。

7月10日,央行舉行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資料新聞釋出會,央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表示,“因為今年疫情衝擊,資管新規應該延期。但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長,可能延一年是比較合適的。”

那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1年的主要考慮是什麼?央行有關負責人指出,一是統籌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延長過渡期1年,更多期限較長的存量資產可自然到期,有助於避免存量資產集中處置對金融機構帶來的壓力。二是過渡期也不宜延長過多。過渡期安排的初衷是確保資管業務順利轉型,實現老產品向新產品的平穩過渡。將過渡期延長1年,可以鼓勵金融機構“跳起來摘桃子”,在對沖疫情影響的同時,推動金融機構早整改、早轉型。三是最大化政策效用。過渡期延長1年,能夠較好統籌存量業務整改和創新業務發展的關係,透過資管業務的轉型升級,帶動存量資產的規範整改。

政策如何安排?

據瞭解,為穩妥推進資管業務整改規範工作,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會同相關部門,研究提出了“過渡期適當延長+個案處理”的政策安排。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包括:一是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至2021年底,在鎖定2019年底存量資產的基礎上,由金融機構自主調整整改計劃。二是對於2021年底前仍難以完全整改到位的個別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說明原因並經金融管理部門同意後,進行個案處理,列明處置明細方案,逐月監測實施,並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三是健全存量資產處置的配套支援措施。鼓勵採取新產品承接、市場化轉讓、合同變更、回表等多種方式有序處置存量資產。允許類信貸資產在符合信貸條件的情況下回表,並適當提高監管容忍度。已違約的類信貸資產回表後,可透過核銷、批次轉讓等方式進行處置。鼓勵透過市場化轉讓等多種方式處置股權類資產。穩妥處置銀行理財投資的存量股票資產,避免以單純賣出的方式進行整改。最佳化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發行環境,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資本實力。推進金融市場發展,提升新產品接續能力,引導資管行業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援。

對於如何確保整改工作在過渡期內平穩有序推進實施?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是壓實金融機構主體責任。金融機構鎖定待整改存量資產,自主調整整改計劃,編制整改資產臺賬,實行清單制管理,過渡期內按季監測實施。二是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對於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務,或整改雖延至2021年底,但進度快於計劃,能提前完成整改任務的金融機構,在監管評級、宏觀審慎評估、資本補充工具發行和開展創新業務等方面給予適當激勵。對於未按計劃如期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務的金融機構,除在監管評級、宏觀審慎評估、開展創新業務等方面採取懲罰措施外,視情采取監管談話、監管通報、下發監管函、暫停開展業務、提高存款保險費率等措施。對於個別機構弄虛作假或選擇性落實相關要求等行為,監管部門將採取監管處罰措施。三是強化監管協調,推動政策實施。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資管業務整改工作聯絡協調機制,加強政策統籌協調,為整改工作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中小機構迎喘息機會

一位國有銀行資產管理部投資經理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銀行存量老資產大概佔比40%,按照往年的速度,每年化解20%,過渡期延長一年仍存在一定的難度。並且目前來看,前期處理的都是容易的資產,後面都是難啃的骨頭。

上述人士還對記者表示,從各機構整改進度來看,目前基金券商整體調整節奏較好,保險信託難度比較大,尤其是信託相對更不規範整改難度最大。

陶金也指出,很多現存非標資管產品的到期日依然還有2-3年,全部實現淨值化轉型的難度依然存在。

據普益標準調研統計,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全市場銀行機構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度為53.82%,較上季度環比上升2.43個百分點。其中全國性銀行(包括國有行和股份行)淨值化轉型進度為54.28%,較上季度環比上升1.82個百分點;城商行淨值化轉型進度為54.87%,較上季度環比上升4.18個百分點;農村金融機構淨值化轉型進度為42.04%,較上季度環比增長6.33個百分點。全國性銀行和城商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度剛過半,不及六成,而農村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度不到50%,各類銀行機構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壓力較大。

普益標準認為,過渡期延長,中小銀行機構在存量資產消化、投資者培養與教育、產品轉型面臨新老銜接陣痛等方面都將獲得一定“喘息”。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馬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44 字。

轉載請註明: 資管新規延期靴子落地 機構整改難度如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