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
品牌形象對上市公司而言,看起來似乎不重要,因為大部分品牌影響力極強、品牌管理做得到位的上市公司,其股價表現也只是一般水平。可一旦某上市公司的品牌因各種情況受到衝擊,其股價走低基本上是板上釘釘。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上還存在著某種程度不正常的歧視色彩,一如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使得中概股遭遇信任風暴一般。但另一方面,一個區域內爆出問題的上市公司多了,亦會影響投資者對該區域內股票的投資信心。例如近期潮汕地區的上市公司接連出事:*ST宜生近期因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面臨面值退市風險;ST群興則突然引爆連環雷,股價一度狂瀉;接著是廣東榕泰,其5月21日晚釋出公告稱,公司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究其根源,這是由上市公司長期不注重自身品牌形象,從而導致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
大部分上市公司都知道要做好品牌管理,但也有品牌響亮的上市公司在品牌管理上存在不足。有的企業認為品牌管理就是管理好公司的名稱、形象標識,在外觀上做足功夫,向公眾展現優質的精氣神;有的企業認為,做好品牌就是要透過廣告將產品印入消費者的意識中,鋪天蓋地全面打廣告;有的企業則積極處理與媒體之間的關係,認為媒體關係處理好了,市場上沒有負面輿論,那麼品牌管理自然沒問題。
上述品牌管理思路都有道理,對上市公司的品牌建立、升級都有好的作用,只是都比較片面膚淺。品牌管理實際上是多維度的管理,對不同型別、不同產業、不同規模的上市公司而言,管理方式、角度、思維都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抄。以受眾劃分有對內品牌管理和對外品牌管理,以經營劃分有售前品牌管理和售後品牌管理,以供應鏈劃分又可以分為上游品牌管理和下游品牌管理。
以受眾劃分來看,對內品牌管理是做好所有員工的管理工作,需要人力資源部與工會相互配合。一方面,要向員工提供與之匹配的薪酬和福利;另一方面,要為員工提供相符的提升和晉升通道,同時儘可能滿足員工的合理需求。這看似與品牌無關,實際上好處多多:一能增強員工的凝聚力,有助於團隊建設;二能降低上市公司員工的流失率,有助於上市公司穩定;三能在人才競爭上形成優勢,有助於不斷吸收強勁的新鮮血液,對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利大於弊。
不論採用什麼樣的品牌管理方式,品牌最重要的一點是保證質量。這種質量不僅是產品質量,還有服務質量,以及員工的整體質量。消費者之所以信賴某一上市公司品牌,是因為其優質的產品質量積攢了口碑,這種優質品牌產生溢價是無法採用價格戰與之競爭的,除非是同等質量的同類產品。一旦產品質量出現問題,該品牌會立刻被消費者拉入黑名單。例如2012年的白酒塑化劑事件,不僅重創酒鬼酒,還使得整個A股白酒板塊受到劇烈衝擊。
上市公司內部的團結,也是品牌管理的關鍵。一旦上市公司出現高管團隊不團結,經營思路出現分歧、中高層領導拉幫結派勾心鬥角,這類訊息一旦被投資者得知,會認為這種紛爭將直接影響經營業績,對公司的投資期待也會降低。同樣,如果上市公司重要高管出現了婚姻糾紛問題,投資者也會因財產如股權的分配問題,對公司的經營產生憂慮。
在當前環境下,上市公司的品牌管理工作還需要及時、快速、準確地回應外界的諮詢以及對不實資訊的回應。快速回應外界的問題,能顯示出企業對維護投資者關係的重視;回應不實資訊,是因為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很多無根無據的傳聞會令外界產生誤解,需要上市公司實時輿情監控,對不實資訊快速闢謠,以免出現不良影響。
上市公司想做好品牌管理,不是想什麼就做什麼,他們需要組建專業管理團隊。從實踐經驗來看,上市公司不僅要組建品牌管理團隊,對相關人員組織品牌管理培訓、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公司主要高管還要一起參加品牌培訓,這樣他們才知道哪些事情不該做、哪些話不該說、哪些情況不能批准,而不是自己造了一個爛攤子如財務造假、產品造假、報告造假,然後甩手給品牌管理團隊,在品牌管理團隊束手無策、公司受到影響時痛心疾首道“你們居然連這點事都做不好,公司白養你們了……”就如獐子島業績暴雷後,其在招聘網站中出現“品牌管理”一職,要求寫到“擅長危機公關”。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床頭經濟學》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