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 龐無忌)針對5家中國企業開出的美國NDAA(國防授權法案)政府禁購令當地時間13日正式生效。根據這份禁購令,美國政府採購商將不能使用聯邦政府的資金購買這五家企業的裝置和服務。
作為禁購令上的中國企業之一,海能達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陳清州日前接受包括中新社在內的媒體採訪,首次對這一問題作出回應。陳清州表示,海能達不會輕易放棄美國市場,也並不懼怕與美國企業的競爭。
作為全球專業無線通訊領域的龍頭企業,海能達的業務遍及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也是僅次於摩托羅拉的全球第二大專業通訊裝置製造商。
自2001年進入美國市場以來,海能達已在美國經營20年。陳清州坦言,美國市場對海能達十分重要,此次禁購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美國的政府採購業務上。
不過,陳清州說,自2018年以來,海能達已在逐步減少美國政府市場的業務,更加專注於商業市場領域,所以總體來看,這一禁購令對海能達在美國銷售收入影響不會特別大。
但禁購令對公司潛在商業機會影響明顯,一些新產品和新技術比如:5G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等就無法透過政府採購進入美國市場。
雖然現在在美國做生意變得越來越困難了,但陳清州表示,公司不會輕易放棄美國市場,“只要有機會,一定會堅守”。現階段將更多聚焦在美國的商業市場領域,服務商業市場顧客,把自己的產品做得更好。
當前,中美兩國在貿易、科技等領域有一定爭端,但陳清州認為,兩國的科技、製造業其實是高度融合的,有些領域更是互補的,兩國互為對方的全球第一大、第二大市場,是真正的“合則兩利”。無論是制裁、封鎖還是設定貿易壁壘,對雙方企業和民眾來說都有很大的傷害。
此外,陳清州表示,封禁中國企業實際上對美不利。
他認為,無論是針對中國企業的採購禁令,還是對中國高階晶片的“禁售令”,這些實際上都是市場保護措施,是一種封閉市場的表現。過往經驗表明,政府透過行政命令保護本土企業,這種行為只會“養懶漢”,只會降低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其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他舉例稱,在美國,3個蘋果手機才能買一臺數字叢集對講機;而在中國,1個蘋果手機就可以買兩個數字叢集對講機。因為市場保護,使美國的數字叢集對講機價格遠遠高於中國市場。
再如,美國對中國高階晶片的禁售令,陳清州認為,長期來看也會有損美國企業和其晶片業的發展。這種貿易保護措施,只會導致晶片市場的轉移,中國企業轉用國產晶片,或者轉向日本、韓國、歐洲的晶片供應商,這意味著美國晶片產業會丟失全球很主要的市場。
晶片需要很高技術,也需要高資金量投入,一旦喪失部分市場,資金投資熱度會逐步減低,科技創新也會逐步減弱。陳清州指出,手機的迭代一般是3-5年,也就是說如果禁售令持續更長時間,美國的晶片銷量就會逐步降低。
陳清州強調,開放的市場有利於企業的發展,有利於良性的競爭,這是過去幾十年中國改革開放印證的事實。
雖然當今國際環境越來越複雜,在國際上特別是跟美國做生意的風險越來越大,但他認為,企業不能退回來,反而應該更大力度開拓國際市場。
當然,他提醒,在此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國際商業合規和安全。一定要理解所進入市場的各種要求,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整個全球化的商業經營體系當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