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國內消費者搶購蘋果手機的盛況還歷歷在目,也正是因為產品業務的迅速發展,蘋果正不斷向著市值巨企進發,並且蘋果已經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個市值突破18萬億人民幣的企業。
18萬億市值是什麼概念呢?如果按照房地產企業恆大負債1.97萬億的規模來算,一個蘋果可以幫9個恆大還完所有的債務。
今年12月8日,蘋果公司的市值每股價格約為1102元人民幣,總市值已經非常接近3萬億美元,也就是18萬億人民幣。
而根據國際經濟機構的測算來看,蘋果這一市值已經追上了英國GDP總量,整個2020年,英國的GDP總量達到了2.7萬億美元,也就是大概17.01萬億人民幣。
不僅如此,像俄羅斯、法國等經濟強國,其GDP總值均不如蘋果這一家美國公司的市值高,而且目前蘋果的市值規模已經緊追德國的GDP總值了。
2020年德國GDP總值約為3.8萬億美元,也就是大概23.94萬億人民幣,蘋果如果能夠繼續維持市值上漲的態勢,無疑會將德國反超。
目前蘋果就已經因為龐大的市值規模,被戲稱為全球僅次於德國的第五大經濟體。
當然這樣的情況並不是第一次出現了,從2011年開始,蘋果就憑藉智慧化手機的推出,成為全球智慧手機的銷量頭牌,市值也穩坐全球第一。
如今10年過去了,蘋果靠著不斷推出的新品,在短短2年之內就實現了市值破2萬億的好成績。
這其中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狂潮為其貢獻了多少,恐怕是難以估算的,不過目前來看,雖然在市值方面蘋果表現良好,但是未來的產品業務恐怕就沒那麼好運了。
早在今年10月份的時候,蘋果就因為海外市場停工停產的問題,產品出貨量暴跌,新品iPhone 13的供應量比2020年的iPhone 12系列銳減了50%。
而且眼下已經逼近年尾,美國的聖誕節也即將來臨,這期間正是智慧產品銷售的高峰期,蘋果卻依舊沒有足夠的工廠提供新一批產能。
根據庫克表示,公司由於代工廠無法開工,加上海運價格的飆升,預計會在今年虧損100億美元,也就是大概600億人民幣。
可能多數人對供應鏈斷裂這個問題還沒有意識到嚴重性,蘋果目前出現的危機包括晶片供應不足、代工廠招不到足夠的工人、現有工人因為疫情無法正常開工,以及海運價格飆升和國內勞動力人手不足的問題。
缺少晶片就意味著無法提供更多的產能,而招不到人和無法開工就意味著產能會進一步下跌,海上貨運價格上漲就意味著蘋果的利潤空間會被壓縮,而美國本土勞動力不足,搬運工短缺就意味著本就為數不多的商品會更難運輸到國內的各大市場。
所以面對這些問題,庫克顯然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將損失預測到最大。
別看蘋果受到了衝擊,國內企業也受損不小,要知道國內有眾多企業都隸屬於蘋果的產業鏈,像之前的歐菲光,和如今的京東方、立訊精密等,他們的經營發展有相當一部分是依附於蘋果的產能。
今年6月份,蘋果累計在國內公開了98個供應商名單,如今蘋果卻因為外部的多項問題被迫削減產能,對國內供應商而言也是個不小的打擊。
所以從這一方面來看,國內企業還是要儘早擺脫蘋果產品的供應鏈,實現公司業務的自主化發展。
如今的蘋果不僅是產能出現問題,就連產品自身都已經難保,iPhone 13系列手機面世以來就問題不斷,螢幕上出現黑點,拍照畫素出現問題等,讓消費者們怨聲載道。
蘋果眼下左支右絀的發展狀況對國內品牌而言也是個機會,如果OPPO等品牌能夠儘早實現高階化佈局,實現市場份額的提升,將會有助於降低蘋果在華的影響力。
未來蘋果是否會因為產能危機而錯失18萬億的市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