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五家A股上市險企遭受多維衝擊 科技催生保險業態加速迭代
編者按:2020年,百年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織,風險挑戰空前。但中國經濟逆勢而上、破浪前行,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極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就。企業作為經濟的微觀基礎,上市公司作為行業的“排頭兵”,在過去一年交出了怎樣的一份答卷?人民網經濟科技頻道推出系列報道,聚焦極不平凡之年的上市公司年報。
五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2020年業績披露“鳴金收兵”。與以往釋出的“成績單”相比,除了保費收入、投資收益這些常規指標,科技亦成為各家公司年報的焦點。保費、投資、科技三輪並驅的保險業時代已悄然而至。
五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2020年歸母淨利潤集體下滑。(製圖:張文婷)
多維衝擊:淨利潤、新業務價值集體下滑
2020年,保險業受到了多維衝擊。一方面來自於行業各項改革帶來的業務轉型壓力,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公司正常展業受阻。基於此,這一年度的五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業績略顯單薄,淨利潤集體下滑。
年報資料顯示,中國平安實現淨利潤1430.99億元,同比下降4.2%;中國人壽實現淨利潤502.68億元,同比下降13.8%;中國太保實現淨利潤245.84億元,同比下降11.44%;中國人保實現淨利潤200.69億元,同比下降10.4%;新華保險實現淨利潤142.94億元,同比下降1.8%。
對於淨利潤下滑的原因,興業證券研究報告顯示,主要受稅收基數高和會計估計變更影響出現負增長。2019年5月,財政部、稅務總局釋出了《關於保險企業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公告》。根據公告,險企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稅前扣除比例提至18%。當年,上市險企普遍迎來了一波淨利潤大增。因此,不少險企去年同期利潤基數較高。
2020年,各家險企的新業務價值亦普遍遭遇“滑鐵盧”。年報顯示,中國平安以及中國太保的新業務價值同比下滑幅度在三成上下,中國人壽大致持平,新華保險小幅下跌6%。
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價值,一方面反映了保費的絕對增速,另一方面反映了保費結構的變化。廣發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陳福表示,去年整個保險行業的保費結構實際上是有所惡化的。
他解釋稱,去年由於疫情影響居民收入,保障型產品佔比下滑。從不同客群來看,高階消費客群更多會選擇儲蓄類產品;中產階層原本是購買健康險和重疾險的主要客群,但在收入產生不確定的情況下,這類客群購買保險的意願也會偏謹慎,因此產生消費端的延後。
多位保險從業者也表示,新業務價值的降低究其根本在於疫情對於重疾等長期保障型產品的影響,上半年主要是客戶線下見面意願低,代理人線下展業難,下半年更多的是疫情對經濟負面影響,客戶整體的可支配收入有所下降,導致消費屬性較強的保障型產品繼續承壓。平安聯席執行長陳心穎曾在業績釋出會上表示,新業務價值的下降今年會有所緩解。
單向拉動:權益類投資推高險企業績
五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2020年總投資收益。(製圖:張文婷)
2020年五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的投資依舊亮眼,為各家貢獻了不菲的利潤。具體來看,2020年,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為1996.36億元,同比增長4.38%;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為1985.96億元,同比增長17.5%;中國人保總投資收益為567.41億元,同比增長15.3%;中國太保總投資收益為839.97億元,同比增長25.4%;新華保險總投資收益為466.64億元,同比增長28.4%。
梳理年報發現,在資產配置方面,上市險企大多選擇增加了國債和地方債等長久期債券的佔比,縮短資產負債久期的缺口,非標資產佔比普遍有所下降。此外,在權益市場行情較好的情況下,險企在股票和基金佔比有所提升。
權益類資產配置的提升源於政策的利好。去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最佳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根據償付能力等指標,對險企的權益類資產投資監管比例進行差異化設定,最高能夠達到上季末總資產的45%,突破了此前30%的上限。去年11月,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也被取消。
中國太保總裁傅帆表示,上述政策客觀上有利於加大保險公司對權益性資產的投資。他提到,在中長期市場利率中樞下移的背景下,權益類資產具有較高的長期投資回報預期,公司基於自身的風險偏好,在戰略資產配置中適當增加了權益類資產的配置,並逐步增加未上市股權的配置,以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水平。
中國人壽副總裁詹忠也持相同意見。他表示,2020年權益類投資方面,堅持在結構性行情環境下繼續積累核心資產,最佳化品種策略安排,提高組合收益貢獻。
談及未來的投資策略,中國人壽投資管理中心負責人張滌認為,中國的權益市場長期向好的方向不變,中國的資本市場越來越規範。2021年,中國人壽將圍繞中樞和敞口來進行投資安排,發揮內外部管理人的優勢互補,提供長期穩定的回報;同時圍繞市場的變化,進行配置的平衡,管控風險。
部分險企負責人則表示,面對利率波動和資本市場變化的挑戰,未來將更重視保險資金權益投資和主業的協同,比如康養等領域的投資;開始重視新經濟的投資,透過調整機制和人才佈局,提升網際網路、消費等領域的投資能力。
側面進攻:科技催生保險業態加速迭代
受到疫情的影響,消費者的保險意識顯著提升,同時對於透過網際網路購買保險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更高。在傳統線下代理渠道受阻的情況下,網際網路銷售渠道增長迅速。資料顯示,2020年,網際網路人身保險業務較2019年同比增長13.6%。
A股上市險企作為保險行業的領頭軍,自然深諳科技的重要性,紛紛表示要與“數字時代”同步,用科技全面賦能行業發展。
中國人壽董事長王濱在年報致辭中表示,要承接深厚的線下基礎,構建線上數字化平臺,建成業內領先的混合雲,科技賦能為抵消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貢獻了強大的基礎力量,運營服務加快向線上化、智慧化、集約化、生態化轉型,有效滿足客戶高品質服務需求。
中國平安則是幾家公司中科技的先行者。年報顯示,2020年,中國平安科技業務總收入903.75億元,同比增長10.1%,相關的4家上市科技公司市值總額達684億美元。
當前,科技對於保險行業的影響已從前端銷售過渡到了中後端核保理賠,甚至代理人的招募,代理人培訓等全保險業務的環節。在這個階段中,保險科技的創新方向慢慢的過渡到了服務驅動型。
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此前曾提到,疫情影響使得以高價值業務為特點的代理人展業模式難以開展,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保險銷售的數字化能力提升,壽險營銷逐步由線下轉往線上,也同樣受到保險客戶的歡迎。從中長期來看,此次疫情將倒逼保險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程序,因勢利導、乘勢而上,反而加快了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相關閱讀
解讀六大行財報:加大普惠金融力度 嚴控資產質量風險
科創板“硬科技”特色明顯 營收利潤雙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