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鄭蕊)被稱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還未好好享受上市的喜悅,便陷入了二次銷售的質疑中。而如今,泡泡瑪特還出現了股價大跌的情形,並在12月28日股價下跌近10%,導致公司市值蒸發超百億港元。
12月28日,據東方財富網的資料顯示,泡泡瑪特的開盤價為77.15港元/股,但開盤後卻股價下跌,並一度暴跌15%,隨後股價跌幅有所收窄,截至當日收盤時,泡泡瑪特的股價為77.65港元/股,跌幅達到9.92%,總市值則為1088.6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泡泡瑪特連續三個交易日出現股價下跌,導致公司總市值蒸發近180億元。這與泡泡瑪特於12月11日上市首日實現股價上漲79.22%,最高時曾漲超100%的情景形成鮮明反差。
泡泡瑪特在資本市場不如意,在業務發展上同樣也正陷入不小的風波。公開資料顯示,日前有網友釋出影片稱,在泡泡瑪特的濟南永珍城店買到了二次銷售的盲盒產品,該店內貨架上多個銷售中的盲盒此前已被拆封,隨後又用透明膠水重新貼上,存有明顯被拆開的痕跡。
該影片一經發布,便引起廣泛熱議。對此,泡泡瑪特方面在12月24日的凌晨進行回覆,承認存在二次銷售的現象,是店內5名店員出現違規操作導致的。“鑑於該行為已嚴重影響顧客消費體驗和公司形象,12月21日,公司已與上述5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關係,涉及商品已全部收回。日後我們會繼續加強管理,歡迎您的監督”。
然而,這一風波並未隨著泡泡瑪特的回應及開除涉事店員而停止,反而是有更多的網友紛紛在社交平臺上透露,包括北京、上海在內多個城市的泡泡瑪特線下店,均出現過類似的現象,並有多地網友稱曾購買到類似被拆封後又二次銷售的盲盒產品。至此,泡泡瑪特陷入了輿論旋渦。
據泡泡瑪特此前釋出的招股說明書顯示,該公司在2017年-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和16.83億元,持續保持增長,同期淨利潤則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和4.51億元。同時,泡泡瑪特運營了85個IP,而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便是以IP進行開發的潮流玩具產品的銷售收入。
作為一家以盲盒為生意的公司而言,旗下產品二次銷售無疑會對自身業務產生較大的衝擊。數字文創產業智庫研究員李傑表示,盲盒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在於此前並不知曉包裝內是哪一款產品,只有購買後才能得到答案,存在較大的投機性,尤其是稀有款產品,獲得率更低,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慾望,並享受拆盲盒這一過程的體驗感。但當產品已被開封,消費者的體驗感便會大大受到影響。
現階段,市場對於泡泡瑪特的質疑聲仍未消散。對此,李傑認為,此次風波的出現也是給泡泡瑪特一個警示,亟待對旗下銷售渠道加強管理,維護消費者的合理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