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投297億建光伏全一體化專案 光伏又一大玩家現身 成色待檢驗

由 合永順 釋出於 財經

伴隨著“平價”時代的正式到來,光伏產業進入到競爭下半場,“贏家通吃”的馬太效應正在上演。“頭號玩家”們動輒丟擲百億起步的投資或簽約專案,吹響了行業洗牌的號角。近日,一向低調的潤陽新能源也祭出“大招”。

記者獲悉,在4月16日舉辦的第十六屆鄂爾多斯國際煤炭及能源工業博覽會上,鄂托克前旗與江蘇潤陽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潤陽新能源”)簽訂了總投資297億元的光伏材料及應用全產業科技園專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涉及矽料、切片、電池片、元件以及發電供電全產業鏈。

如若上述專案順利落地,潤陽新能源將成為涉足光伏全產業鏈的“一體化”大玩家。

事實上,在經歷矽料、矽片、玻璃等上游產品大幅漲價後,“垂直一體化”一度被視為光伏企業拉開成本差距、攫取市場份額的必然選擇,隆基、通威、晶科等業內龍頭紛紛以鎖定長單、直接佈局、合資設廠的方式延伸產業鏈。那麼,“群雄逐鹿”之下,身處光伏電池片第二梯隊的潤陽,又將掀起多大的浪花?

砸下近300億,二線電池片廠的“一體化”之夢

儘管該框架協議並未透露出細節,但財經網注意到,鄂托克前旗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推動潤陽悅達10萬噸高純多晶矽專案取得實質性進展。據工商資訊顯示,潤陽新能源旗下擁有全資子公司“江蘇潤陽悅達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或為上述專案的實施主體。

從市場規模來看,2020年國內多晶矽名義產能44萬噸,總產量約39.6萬噸。其中保利協鑫擁有10.5萬噸矽料產能,5.4萬噸顆粒矽產能有望於2022年全部達產;通威股份產能為8萬元,預計在2023年底形成29萬噸矽料產能;新疆大全IPO募投專案建成後,多晶矽產能在2022年底有望超過11萬噸;新特能源目前多晶矽年產能約8萬噸,透過多晶矽技改專案產能預計達到10萬噸。

目前業內矽料已經或有望突破10萬噸的企業僅保利協鑫、通威、新疆大全、新特,意味著潤陽悅達多晶矽專案建成後,該公司將成為第5家年產突破10萬噸的矽料企業,躋身頭部行列。

此外,早在2019年6月,鄂托克前旗曾與潤陽新能源簽署8GW單晶PERC高效太陽能電池專案,總投資50億元,計劃2021年6月開工建設,2024年6月建成投用。

出手便籤下數百億的投資協議,潤陽新能源有何來頭?

公開資料顯示,潤陽新能源成立於2013年5月,註冊資本為3.6億元,實繳資本為9238.11萬元。公司專注於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及製造,產品有PERC電池、多晶電池、單晶電池等。

根據市場機構PVInfolink調研,2020年,潤陽新能源位列電池片出貨全球第三名,但與第一梯隊的通威股份、愛旭股份仍有一定差距。

截至2020年末,潤陽新能源的高效光伏電池產能為20GW,計劃於2021年底擴張至30GW。同期通威股份電池片年產能為27.5GW,預計2021年底電池片產能達到55GW;愛旭股份電池片年產能為22GW,已丟擲高達200億元共計36GW的擴產計劃,產能未來將直逼60GW。

從業績表現來看,據鹽阜大眾報公開報道,2020年,潤陽有望實現銷售55億元,利潤5.6億元。通威股份、愛旭股份2020年歸母淨利潤則分別為36.08億元、8.05億元。

不過,儘管業績、出貨量不及同行,但作為二線電池片玩家的潤陽新能源卻擁有強大的股東背景。

根據鄂托克前旗釋出,合作框架協議簽訂的6天前,即4月10日,鄂托克前旗旗委副書記、政府旗長吳雲曾赴江蘇鹽城就多晶矽全產業一體化專案,會見了江蘇悅達集團(下稱“江蘇悅達”)董事局主席王連春,並與潤陽新能源董事長兼總經理陶龍忠進行洽談。

王連春表示,江蘇悅達集團將全力支援專案合作建設,也有信心有決心推動專案落戶鄂托克前旗。

公開資料顯示,江蘇悅達是全國500強企業,也是鹽城知名的地方國企,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便是其投資成果之一。

而在潤陽新能源的股東行列中,上海悅達新實業集團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悅達”)於2017年6月入股,持有公司20.78%股份,位列第二大股東。上海悅達的控股股東正是江蘇悅達,實控人為鹽城市人民政府。

另外,鹽城元潤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持有公司11.87%股份,擁有股東鹽城東方集團、江蘇中韓鹽城產業園投資有限公司等,股權穿透後均有鹽城市人民政府的身影。

很顯然,潤陽新能源此次簽訂的百億投資協議的背後,有實力雄厚的地方國企及地方政府的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潤陽新能源目前也在籌劃衝擊A股。公司於2020年11月份完成股改及江蘇省證監局輔導備案登記,計劃2021年上半年在上交所申報科創板IPO。若順利上市將進一步解決融資難題。

寡頭時代新玩家實力有待驗證

事實上,自2019年末起,光伏行業景氣度不斷攀升,行業龍頭和腰部企業的擴產規劃均十分激進。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一些超級巨頭為了加深護城河開始了全產業鏈佈局,向垂直一體化方向發展。

2019年起,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等上游矽片企業加速向下遊的電池、元件環節滲透,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下游環節企業則向矽片擴張。同時,透過合資設廠、鎖定長單的方式,保障自給率並最大化獲取全產業鏈利潤。

近日,在矽料與電池片雙領域佔據霸主地位的通威股份,宣佈擬公開發行不超過人民幣120億元可轉債,用於矽料專案、15GW單晶拉棒切方專案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切入矽片環節參與競爭,一場巨人間的賽跑正式鳴槍。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光伏龍頭實施垂直一體化主要受三項因素驅使。一方面行業中長期需求清晰可見,盈利受需求波動大幅惡化的風險變小;其次,單位投資額不斷下降,意味著投資門檻降低;單環節龍頭成本優勢減弱,更需要垂直一體化拉開成本差距。

根據安信證券測算,當前產業鏈價格下,“矽料+矽片+電池片”垂直一體化的企業元件單瓦淨利為0.31元左右,涉及“矽片+電池片+元件”企業元件單瓦淨利潤0.16元左右,“電池+元件”的企業單瓦淨利約為0.05元,僅有元件環節的企業則處於微虧損狀態。

另外,過去一年內,矽料等原材料價格跳漲,身處產業鏈上的光伏企業也急需透過直接投資或“合縱連橫”的方式,保障供應,進一步擴大成本端的競爭優勢。

“矽料環節的技術和資金要求都比較密集,近十年來,從全套裝置進口、到技術消化吸收、工藝裝置改良,再到領先甚至碾壓全球光伏市場,矽料環節技術進步和裝備國產確實有很大的突破,投資風險相對也很低了。”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坤對財經網表示,垂直一體化在強大的資本支援下,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綜合成本,避免受到產品供應鏈的牽制、出現有錢買不到矽料、電池片的現象。

儘管“一體化”被視為光伏龍頭實現進階的利器,但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關於“垂直一體化”仍存在不少分歧和爭議。

有觀點認為,未來各企業可能會在hjt的轉換效率方面做出差異,從而重新使得電池片環節具備差異化,可能會對垂直一體化頭產生消極影響。同時,上游企業實施一體化發展策略,可能會出現與下游客戶直接爭利的情況。

此外,專案回收週期變長的風險,也是一體化企業在市場變化中需要面對的突出難題。“如果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強大到能排擠和碾壓競爭對手們的時候,甚至強者通吃的時候,也就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財力物力等等,風險可能就會爆發,就會有點船大難掉頭了。”祁海坤稱。

祁海坤指出,技術裝置更新迭代快、投資風險大是光伏產業一路走來的標籤,這也是光伏產業的高速增長迫使企業技術升級、迭代轉型的真實寫照。產業垂直一體化固然重要,但最好的生意是建立供應鏈的互信、分工合作實現共贏,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兒,讓各環節的專業技術解決方案推動光伏行業整體發展,使人們享受更廉價的太陽能電力資源。

在“碳中和”熱潮下,光伏行業已然成為百億級投資專案的“主戰場”,但投擲幾百億一口氣佈局光伏一體化的依然罕見。譬如“一體化”實施最好的隆基股份,目前也沒有直接介入矽料生產領域或大力發展下游的光伏電站。

對於此前專注於電池片環節的潤陽新能源而言,驟然切入光伏全產業鏈,為公司提升盈利能力提供了良機,但攤子鋪得太大,也為公司帶來更多成本控制、管理效率、資金實力等方面的挑戰。如何在垂直一體化體系中,發揮其優勢進而提升產能效率,或許都是公司需要反覆斟酌、深思的問題。

而面對眾多實力雄厚的玩家,潤陽的加入,能否攪動光伏產業現有的市場格局,同樣有待時間的驗證。

編輯/範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