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舉報信”將光伏行業的矛盾公開化。
在6月9日召開的光伏行業熱點難點問題座談會上,愛旭股份公開指責通威集團永祥股份等企業破壞遊戲規則,透過將多晶矽定價方式由“月度定價”改為“每週競價”的方式,導致多晶矽料價格急劇攀升。愛旭方面稱,周定價實施一個多月,多晶矽價格就飆漲了37.2%。
隨著當日會議資料流出,光伏行業正在面臨的“缺矽”困局浮出水面。
“缺矽”中的“矽”是指矽料,又稱為多晶矽,其處於光伏產業鏈的最上游環節。由於矽料緊缺,從去年年末至今,矽料價格出現暴漲行情,透過層層傳導,矽片、電池、元件都面臨較大漲價壓力。
愛旭股份在當日會上表示,由於矽料價格暴漲,4月份開機率大幅下降到60%左右,部分以往的簽訂低價訂單甚至不得不毀約。次日,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回應舉報一事時聲稱,“如果行業現狀持續到下半年,整個行業都會出現劇烈的雪崩。”
面對愛旭股份的“控訴”,6月11日通威股份向貝殼財經記者否認了“操縱市場”這一說法,“我們的市佔率只有百分之十幾,怎麼能操縱市場呢?”
愛旭與通威孰是孰非尚無定論。行業關心的是,矽料價格這輪漲勢還要持續多久?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資料顯示,6月16日,國內單晶復投料成交均價為21.72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0.18%;單晶緻密料成交均價為21.34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0.14%。也即是說,上述座談會後的次周,矽料價格繼續維持漲勢。
“矽料價格後續將穩中有漲,預計持續到明年上半年。”國君電新研究團隊的宋偉(化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另一位行業從業者張軍則判斷,“今年矽料的供應還是偏緊的。全行業產能50萬噸左右,只能供160-170GW的矽片產能,而今年矽片擴產到300GW左右,所以矽料會維持在比較高的位置。”
●公開舉報 “每週競價”惹的禍?光伏行業有一條完整明晰的產業鏈,具體分為矽料-〉矽片-〉電池片(+輔材)-〉元件(+逆變器等)-〉光伏電站五大環節。五個環節層級依次向下,矽料處於產業鏈最上游。
愛旭股份(600732)處在產業鏈條中間的電池片環節,上游為矽片、矽料環節。據貝殼財經記者拿到的彙報材料,愛旭股份目前擁有36GW的PERC電池產能,全球絕大多陣列件商都是其客戶。
6月10日的座談會上,愛旭股份稱,目前行業現狀表面看是市場終端需求與上游矽料產能不匹配,實際上是部分企業可以營造多晶矽、矽片嚴重短缺的假象,助推中間貿易商、產業鏈條各環節囤積居奇、哄抬物價造成的。
愛旭股份將矛頭指向了通威集團。通威集團是矽料行業龍頭企業之一,旗下擁有上市公司通威股份(600438)。根據會議資料,愛旭方面認為:“今年4月開始,通威集團永祥股份覺得多晶矽價格‘月度定價’上漲太慢,拿出少量矽料每週邀請部分企業競標,週而復始地推升價格快速上漲;周定價實施僅一個多月,多晶矽價格就飆漲37.2%,矽片價格飆漲23.5%。”
愛旭同時給出建議,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儘快聯合約談通威集團、新特股份等重點企業,並立即將產品價格恢復到今年4月24日之前的區間。同時還建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調查多晶矽、矽片企業是否實質上存在協調一致漲價,是否存在哄抬物價等行為。
通威方面否認了上述“控訴”。通威股份在互動平臺上回應稱,公司沒有出貨給任何中間貿易商,不存在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的情形。
貝殼財經記者也就此事聯絡通威股份,6月11日,公司的某位負責人同樣否認了“操縱市場”這一說法。“我們的市佔率只有百分之十幾,怎麼能操縱市場呢?”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對於通威的表態,愛旭股份後續未有針對性言論公開發出。而截至目前,也未有權威第三方給出公允性的結論。
不過在6月10日,即座談會閉幕次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關於促進光伏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呼籲》(簡稱:《呼籲》),則給了愛旭股份的指控以相對正面的回應。
《呼籲》中表示,多晶矽價格大幅上漲,目前已達去年年底的2.5倍以上,一些光伏企業已經大幅減產甚至停產,訂單違約,損害了行業信譽,已經對整個光伏產業產生了較大負面影響。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建議全體會員和光伏企業合法守規、理性經營、尊重契約精神,自覺抵制對矽料產品的過度囤貨、哄抬物價行為,以及非自身生產經營需求的投機行為,抵制惡意競爭,讓矽料儘快回到正常區間。建議有關部門關注多晶矽等原材料價格過快上漲,進一步明確政策並及時引導。
同時,《呼籲》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政策,建議有關部門關注多晶矽等光伏原材料價格過快上漲問題,及時引導。
●供需失衡 矽料行情會延續到年末“如果行業現狀持續到下半年,整個行業都會出現劇烈的雪崩,但現在還有時間,正視這個問題,讓大家恢復對未來的預期,正常穩定可預期地發展,是愛旭的出發點。”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6月10日回應舉報一事稱,遞交的材料出發點是為了電站投資商、元件、電池、矽片所有企業,也包括上游材料廠商。
從現實情況來看,矽料價格暴漲,下游層層傳導,最終傳導到元件端,確實導致元件端售價太高。尤其在2020年,下游企業簽訂的低價單,這些訂單部分被轉移到2021年,成為影響下游企業盈利的主要原因。
面對這些問題,即使行業龍頭如隆基股份(601012)的日子也不好過。今年4月底,隆基股份董事長鍾寶申在業績說明會上透露,矽片開工受制於矽料,由於沒有矽料庫存,公司已經停了2000多臺單晶爐裝置。彼時,他還曾透露,為保障對下游客戶的矽片長單交付,隆基合肥電池工廠已經停產,泰州的電池生產線也停產了一部分。
元件環節,今年6月7日的隆基股份股東大會上,鍾寶申表示,2020年,隆基簽訂的低價元件訂單中,轉移到2021年的有15GW,而隨著矽料等原材料價格上漲,這些元件訂單中,有的客戶表示諒解,並給予了一定的價格提升。“當然,也有一些客戶無法調整價格;還有一部分客戶雖然無法調整價格,但可以給隆基一些明年、後年的訂單,並在屆時的價格上給予一定補償。”
此外,矽料價格驟變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市場秩序。在6月2日開幕的第十五屆(2021)SNEC全球光伏大會期間(下稱SNEC期間),晉能清潔能源科技股份公司總經理楊立友就曾呼籲,行業參與者要擁有格局和情懷,行業應有自律性。“目前價格一天一個樣,失去了市場秩序,合同沒法籤,違約率太高,行業需要回歸契約精神。”楊立友稱。
愛旭股份的舉報事件掀開了光伏行業聲討矽料漲價的序幕。然而,業內普遍認為,行業上下游之間供需失衡才是矽料價格飆漲的關鍵,不管舉報與否,多晶矽(矽料)行業高景氣度、高盈利度狀態都將持續到至少今年年底。
山西證券表示,預計2021年光伏裝機需求較高,多晶矽供需將“維持緊平衡,價格高位有望持續到第四季度”。西南證券則在研報中指出:“2021年矽料緊平衡局面下多晶矽企業高盈利水平確定,我們認為2022年整體景氣度依然較高。2022年,矽料價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較小,基本維持中高價位的局面。”
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在通威的業績交流會上同樣認為,產業鏈幾個環節產能釋放還存在時間上的差異。他預測,從4季度觸底到價格反彈,目前(矽料)行情會延續到2021年末。
有分析人士認為,嚴虎所說的矽料行業產業鏈幾個環節產能釋放需要一定時間,主要是指矽料和矽片產能釋放時間的不同步。2020年,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提出,光伏產業鏈條的矽片、電池片、元件迅速經歷一輪“擴產潮”,其中“毛利”較高的矽片、電池產能釋放速度較快,而矽料行業的擴產步伐並未同步開啟,二者之間就產生了供需失衡。
據國金證券研究院整理出的資料,2020年,整個矽片行業的單晶矽片擴張產能在200GW出頭。僅僅2021年上半年,單晶矽片的擴張產能就達到260GW。實際上,2021年全年預測的單晶矽片產能將達到380GW。到2022年,單晶矽片產能預測值更是達到550GW。
而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國內多晶矽(矽料)的產能是42萬噸,2021年為48.3萬噸;國外產能分別是9.9萬噸、8.7萬噸。因此,2021年全球總計的多晶矽產能約不到60萬噸。
嚴虎預測,2021年,國內的矽料市場對應終端的裝機需求也就只有170GW~180GW的產能。“根據行業分析機構收集的資訊,按照目前行業擴產規劃和建設節奏,到2021年底,矽片產能將超過360GW,電池片產能將超過450GW。”
嚴虎由此認為,如果矽片和矽料產能剪刀差沒有這樣大,矽料市場尚可維持緊平衡,漲幅不會如此之快。
宋偉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矽料漲價從2020年8月開始,原先最低價大約6萬元一噸。另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資料顯示,2021年6月16日,國內單晶復投料成交均價為21.72萬元/噸,10個月內累計漲幅2.62倍。
宋偉認為,光伏漲價的根本原因是光伏行業需求太好,矽料供應不足。通威的定價機制沒有起到推動作用,只是一種價格發現的手段。
另一位行業專家張大偉(化名)則向貝殼財經表達同樣的觀點,這一輪漲價不是供給擾動導致的,而是緊缺環節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增加導致的。
張大偉認為,矽料行業的這輪漲價只是光伏行業不同環節的一次利潤調整。市場擔心漲價影響需求,但這個擔憂有點誤解邏輯順序……2021年光伏潛在需求很高,供應鏈本就滿足不了需求,只能透過漲價以及產業鏈利潤分配來壓低潛在需求,使其與供應能力匹配。從產業鏈(整體來看)無論是單位盈利還是總利潤都處於擴張階段。
●擁矽為王 矽料行業“七雄爭霸”在供需極度不平衡的背景下,光伏產業再現“擁矽為王”。
2020年下半年來,多家光伏製造商提前鎖定大廠矽料供應,紛紛簽訂矽料長單,避免矽料斷貨。據首創證券早前披露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5月,新特能源、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保利協鑫能源等矽料巨頭已經簽出86.73萬噸矽料,單看2021年的交付量,其已佔到五大巨頭今年矽料總產能的79%。
然而,擁有矽料產能的企業並不能穩坐釣魚臺。事實上,在高度“內卷化”的光伏行業,上一輪押寶“擁矽為王”的一眾企業已經在一輪輪行業洗牌中“產能出清”,最終只有少數幾家巨頭企業存活下來。
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報道,在國內多晶矽企業沒有發展起來的2008年以前,國際上的七大企業分別為Hemlock、瓦克、REC、MEMC、德山、三菱、住友,它們佔據了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12年過去,除瓦克之外,其餘六家在太陽能級多晶矽領域裡都已難見蹤影。
如今的光伏行業,目前正處於“七雄爭霸”的局面。七雄的國內廠家佔了五席:保利協鑫、通威、大全、東方希望、新特能源,剩餘兩雄為海外大廠:瓦克、OCI。據東方證券早前研報預測,2021年,這七家企業的市佔率在明年將超過90%。
但即便行業出現“寡頭化”競爭格局,矽料價格“週期性劇烈波動”的局面並未改變。多晶矽行業是典型的週期性行業。投資大、建設時間長、壁壘高、技術成熟、格局穩定、市場份額不斷向頭部企業集中,作為上游行業,企業利潤就主要取決於下游光伏行業的發展情況和自身控制成本的能力。
據公開資料,從2017年末至2020年上半年,矽料價格從14萬-15萬元/噸跌至2020年上半年的5萬-6萬元/噸。由於2020年一些新產能的釋放,一些矽料企業紛紛減產、停產,甚至連OCI、瓦克也一度停產過。
這輪行情的產生,也正是得益於2020年上半年以前矽料價格的持續低谷。其導致新擴產能少,且矽料行業特性,也導致其擴產速度遠不及矽片、電池片、元件環節。因此,下游企業才競相搶購矽料,助推矽料價格持續上漲。
然而,記者注意到,正當矽料企業蟄伏數年,預備收割紅利之際,矽料行業新一輪產能將在2022年集中釋放,屆時,矽料行業或走進新一輪“下降週期”。
根據通威的規劃,其計劃到2023年建成22萬~29萬噸高純晶矽產能。保利協鑫的30萬噸顆粒矽專案也在今年啟動,第一期設計產能為6萬噸。今年2月8日,特變電工釋出公告,宣佈在內蒙古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矽及配套20萬噸工業矽和新能源電站開發專案。其中一期10萬噸預計在開工後兩年內建成投產。
據東方希望微信公號訊息,5月11日,民營企業五百強之一的東方希望與寧夏自治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東方希望將在寧夏規劃40萬噸/年多晶矽、高純晶矽上下游一體化專案,其中一期以25萬噸/年多晶矽為主體。據瞭解,25萬噸/年的多晶矽為目前規模最大的單體專案。
除上述國內“五家”傳統矽料企業擴張產能外,行業也迎來“造矽新勢力”。據報道,寶豐能源將在銀川建設年產60萬噸高純多晶矽專案,一期30萬噸已動工建設。此外,晶諾新能源年產10萬噸高純晶矽專案也已經上馬。江蘇潤陽計劃在石嘴山建設年產10萬噸的高純多晶矽專案。同時,黃河公司、同德化工、青海麗豪等企業也紛紛對外公佈了投產計劃。
根據計算,如果上述產能全部落地,僅國內新增矽料產能將超過200萬噸,而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國內多晶矽(矽料)的產能是42萬噸,2021年預測為48.3萬噸。
過高的價格不僅會抑制需求,而且短期內過高的利潤率,不僅會影響上下游協同發展,更會吸引其他資本大舉進入行業,對當前的行業格局帶來挑戰,屆時又是一片殘酷的淘汰過程。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呂錦標也多次提到,作為行業協會,我們要警告市場,未來很可能會形成下一波矽料過剩,將帶來更大的負面效應。
由於矽料行業本身存在投資規模大、擴產進度慢等屬性。專案從開始投資到投產都需要至少一年半時間,因此矽料景氣度還將持續很久。嚴虎判斷,今年年底能夠釋放產能的是通威永祥的兩個專案,其他同行產能都還供應不上來,明年真正釋放出的量就10萬噸出頭。2021年-2022年矽料仍會持續緊張。
●落子矽料 一體化巨頭緊盯矽料專案近年來,龍頭公司開始配套一定比例的矽片或電池產能,競爭從單一環節的競爭提升到一體化各環節的綜合競爭。行業人士認為,透過垂直一體化競爭戰略,有助於光伏企業跟競爭對手拉開成本差距、擴大成本端競爭優勢,攫取市場份額。
從2020年四季度以來的兩輪材料漲價潮——光伏玻璃、矽料漲價潮來看,垂直一體化的元件企業如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股份的業績抗風險能力的確優於單一環節企業。另外一個案例是,今年1月初,光伏玻璃價格急劇攀升。“矽片+電池片+元件”垂直一體化的企業元件單瓦淨利為0.16元/瓦左右,“電池+元件”垂直一體化的企業元件單瓦淨利為0.05元/瓦左右,僅有元件環節的企業基本不盈利。
不過,貝殼財經注意到,雖然光伏產業垂直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但企業僅存在於製造端中下游的矽片+電池片+元件一體化,上游矽料環節還鮮少有企業涉及。
安信電新今年一月份報告中指出,屬性差異較大(注:化工行業屬性),矽料環節一體化的難度很大。從目前的多晶矽主要企業來看,基本沒有作為垂直一體化切入的下游企業,多晶矽料環節被一體化的風險較小,未來在全產業鏈中的價值有望進一步凸顯。
不過,隨著矽料日漸供不應求,價格屢升新高,一個新的趨勢是,一體化巨頭也開始盯上矽料,積極推動“料、片、池、件”四個環節全面一體化。且與以往不同的是,隆基、晶澳、晶科等沒有選擇自己自建,而是選擇與矽料龍頭合作的方式。
6月10日,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先後公告,分別以3.15億元增資新特內蒙古10萬噸矽料專案並各佔股9%。據增資擴股協議顯示,合資公司、新特能源及新特能源持有的除合資公司外控股公司的多晶矽產品,將優先保障上饒晶科、晶澳科技的供應,同時上饒晶科、晶澳科技優先採購合資公司、新特能源的多晶矽產品,銷售價格遵循市場定價原則確定。其中,上饒晶科為上市公司晶科能源的全資子公司。
這意味著,透過本次增資後,晶澳、晶科與新特能源在光伏矽料層面實現了“深度繫結”。同時晶澳科技透露,預計到2021年底,公司元件產能將超過40GW,矽片和電池環節產能達到元件產能的80%左右。
矽片和元件雙龍頭隆基股份則與矽料龍頭通威股份更早之前就有了子公司以及多個專案股權上的繫結。據隆基股份2019年6月4日公告,當日,隆基與通威股份之間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威股份戰略入股隆基股份寧夏銀川15GW單晶矽棒和切片專案,入股後持有該專案30%股權;隆基股份按照對等金額戰略入股通威股份包頭5萬噸高純晶矽專案,入股後持有該專案30%股權。
去年9月25日,隆基股份釋出一系列合作協議,就隆基參股投資永祥新能源和雲南通威,與通威股份建立長期穩定的多晶矽料供需關係達成合作意向。據介紹,永祥新能源為隆基股份和永祥股份(通威股份全資子公司)的合資公司,隆基股份持股比例15%,永祥股份持股比例85%。通威股份擬對其進行增資擴產,擴產後設計年產能7.5萬噸,隆基股份將保持15%持股比例同步增資。
雲南通威則原本是通威股份全資子公司。去年12月,雲南通威高純晶矽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隆基股份,持股49%,公司大股東為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1%。
其他元件公司天和光能同樣參股矽料公司產能方式佈局矽料產業。
國金證券研報認為,在當前矽料產能規模效應門檻提高到單線3萬-5萬噸/30億-50億投資規模的情況下,一體化元件大廠選擇與矽料行業龍頭合資是理性選擇。此外其預測,儘管矽料產能擴張計劃巨大,考慮到技術和資金實力要求以及碳中和背景下可能遇到的能耗指標獲取及區位選擇限制,當前可見的擴產計劃中未來出現大量延遲甚至取消或是大機率事件。
新京報記者 彭碩 朱鑰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