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通脹問題不斷加重,全球債券市場瀰漫著不信任的情緒。過去幾個月,投資者一直在向主要央行施壓,要求它們解釋如何在不危及經濟復甦的情況下,防止通脹飆升失控。
1.西方央行誤導性資訊遭遇“信任危機”,中國央行成為“穩健堡壘”
各國央行發出的訊號令人困惑,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產生誤導。這導致債券投資者對加息時機的預期與央行的前瞻性指導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
這種脫節在英國表現得最為明顯。英國央行曾強烈暗示今年可能加息,但是上週卻決定不加息,此舉令投資者感到震驚。該舉動也引發了許多批評,稱英國央行再次表現得像一個“不可靠的男友”。2014年,該行曾試圖提高借款成本,後來又拒絕了,當時也受到了同樣的指責。
其他國家的央行,例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也同樣讓投資者感到困惑。它們的決定加劇了通脹上升所造成威脅的嚴重性的不確定性,並導致短期政府債券的劇烈波動。
美聯儲面臨的挑戰則更加尖銳。它正在竭盡全力讓市場相信,減少債券購買並不是加息迫在眉睫的訊號。不過市場預計美聯儲最早將於明年9月開始加息。
就在西方經濟體作出令人困惑的貨幣政策行為時,中國人民銀行已成為穩定和可預測性的堡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央行迴避了全面寬鬆政策,轉而採取謹慎調整的寬鬆政策。
在債券市場,中國央行穩定和剋制的資訊已經清晰而響亮地傳達出來。摩根大通在11月4日釋出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市場預期到明年年底,基準一年期貸款優惠利率將小幅上升22個基點。經濟學家的共識是,主要利率將保持不變。
從亞洲的角度來看,中國央行看起來也十分積極穩健。市場預計,印度、韓國和馬來西亞將出現適當的加息週期,到2022年底,基準利率預計將分別上調174、138和105個基點。
週二公佈的美國通脹資料顯示,上月物價同比上漲6.2%,達到31年高點。在中國,儘管生產者價格指數飆升,但10月份消費者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1.5%。誠然,中國人民銀行提高利率的壓力較小。
2.中國央行為何能成功管理市場預期?
首先,中國的貨幣政策實際上已與美國的貨幣政策脫鉤。與其它主要發展中國家的債券不同,中國債券對美國國債收益率波動的敏感度要低得多。這不僅使中國人民銀行更容易操縱市場利率,而且從投資組合多樣化的角度來看,中國的高收益政府債券也頗具吸引力。
其次,大量流入中國國債債券市場的外資和鉅額貿易順差正在推動銀行持有外匯,這使得中國不那麼容易受到全球衝擊的影響,減輕了中國央行更積極地放鬆政策的壓力。
第三,中國央行從2015年人民幣意外貶值後的失誤中吸取了教訓,不再存在溝通問題。過去幾年,中國央行發出的資訊一直是一致和連貫的。
儘管中國的政策看上去似乎過於嚴格,但這正是西方央行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由於中國央行擁有提供充足流動性的工具,因此最近的貨幣政策沒有出現重大意外,債券投資者也預測不會出現重大的政策錯誤。
縱觀全球,各國央行的可信度正在經受嚴峻考驗,而中國央行肯定會面臨提供更多刺激措施的壓力,但是預計債券市場政策不會發生重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