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驅動力
“中國為全球綠色發展做出垂範,證明發展中國家不必走發達國家‘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而是走一條對發展中國家切實可行的綠色發展道路。”近日,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和韓國局局長馬丁·芮澤(Martin Raiser)在接受GDToday(今日廣東)、南方英文網記者採訪時高度肯定中國在堅持多邊主義、推動全球化和綠色發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方面所“扮演的至關重要的角色”。
馬丁·芮澤說,中國在氣候問題、國際規則制定、綠色經濟等全球治理問題上是重要的驅動力。同時,他還呼籲各國加強合作,踐行多邊主義,以解決一系列全球問題。
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和韓國局局長馬丁·芮澤於7月30日在北京出席了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七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中國經濟復甦勢頭強勁
GDToday:今年6月,世界銀行釋出報告稱,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到8.5%,較三月釋出的報告上調了0.4個百分點。世界銀行在上調預期時考量了哪些因素?
馬丁·芮澤:今年年初,我們預測的增長率超過了8%。隨著經濟活動持續正常化,中國的復甦範圍擴大,我們的預測從8.1%升到了8.5%。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經濟在今年上半年,特別是第一季度的強勁反彈。同時,這也反映出全球經濟整體表現比我們去年預期的要好。
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相比許多新興經濟體,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復甦更為強勁。除中國以外,許多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復甦情況並不理想。
透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世界銀行上調了包括中國、美國和歐洲大部分國家在內的經濟增長預期。這些國家和地區有疫苗生產能力或者更易獲取疫苗。同時,我們下調了少數較貧困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期,因為它們難以獲取疫苗,我想這些國家的情況理應得到我們的重視。
另一方面,我們並沒有完全擺脫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德爾塔變異毒株表明,即使是在疫情防控做得很好的國家,也面臨著新一輪疫情暴發的風險,這對我們的經濟增長預測帶來了持續的不確定性。
中國證明了發展中國家不必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GDToday:您認為中國在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全球綠色經濟發展發揮了何種作用?
馬丁·芮澤:我認為中國的貢獻巨大。首先,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在解決氣候問題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中國的大力支援,任何全球氣候協議都將難以實施。
其次,中國是許多非洲發展中國家日益重要的融資提供者,也是發展融資全球領導者。
中國在國際規則的制定上貢獻良多。世界銀行成立76年來,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合作,積累了豐富經驗。在制定環境、社會保障措施以及債務統計報告標準等規則方面,中國給予了重要的支援。中國的各級機構在處理國際事務時也積極踐行上述規則,極大便利了國際合作。
最後,中國對全球綠色經濟發展同樣貢獻巨大。很遺憾世界氣候沒有多少透支的空間了,我們必須找到既不減少自然資源、產生更多碳排放,又能讓各國變得更加富裕的方法。中國在綠色發展道路上的成功對世界起到了垂範作用。中國的技術水平足以向其他新興經濟體國家證明,綠色發展道路絕不僅限於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不必走發達國家“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而是走一條切實可行的綠色發展道路。
後疫情時代,世界更需堅持全球合作
GDToday:您認為後疫情時代,為何世界更需要堅持合作?
馬丁·芮澤:我認為,當今世介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都強調了全球合作的必要性。例如,新冠疫苗需要全球合作進行研發和部署,經濟復甦、氣候變化和自由貿易等全球性議題的解決也需要各國加強合作。因此,我們更需要多邊國際組織、貿易體系和開發銀行等機制。
發展中國家更需要依靠多邊體系的援助。例如,世界銀行主要附屬機構之一的國際開發協會向最貧困國家提供了大量資金。這些資金來源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銀行所有股東。今年我們還將請求股東們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援。只有在多邊主義的環境中,才能確保資金能夠流向最貧困的國家。
來源:南方英文網
統籌:趙楊
記者:王凱、儲榕瑩(實習生)
影片:許曉鑫、張治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