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火打劫還是雪中送炭?昔日客戶擬收購微眾信科
是趁火打劫還是雪中送炭,曾經客戶搖身一變成為最大股東?
撰文 | 豈料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作為曾經微眾信科客戶的金融壹賬通,8月25日在其官網釋出公告,已與微眾信科簽署諒解備忘錄,擬以現金加股份的方式收購微眾信科不少於50%的股權,這意味著如果收購成功,金融壹賬通將搖身一變成為微眾信科的母公司,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內部危機
今年2月前,微眾信科還在衝刺IPO,當時還被媒體期許有望成為徵信科技第一股,結果因為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涉嫌貪汙、賄賂、侵佔財產等重大違法行為,被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IPO中止。4月微眾信科因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者保薦人撤銷保薦,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稽核,夢碎科創板。
微眾信科中止科創板上市
天眼查資料顯示,深圳微眾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微眾信科”)成立於2014年9月,於2015年獲得企業徵信備案,是一家科技型徵信企業,2018年和2019年分別成為國家發改委首批綜合信用服務機構試點單位和國家公共信用資訊中心首批信用修復服務機構。
根據公開資料,微眾信科起初並不是直接投身於徵信領域,而是做銀稅業務起家。銀稅業務簡而言之就是和企業合作,當企業想要貸款時,微眾信科將企業的工商、經營、稅務等七類資料整合加工分析,形成企業徵信報告提交給銀行,銀行根據報告內容決定是否為企業提供貸款以及提供多少貸款金額。
得益於入行早和“銀稅互動”政策紅利,2015年微眾信科獲得企業徵信牌照,透過與稅務部門簽訂“銀稅互動”合作協議,微眾信科能夠從稅務部門拿到相關企業核心稅務資料,為銀行提供更加準確的信用報告,授信價值高。經過多年經驗的積累,微眾信科的風控模型愈加成熟,因此也積累了一大批銀行客戶,中國銀行、光大銀行、建設銀行包括此次擬收購其的金融壹賬通都與其合作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19年11月國家釋出《深化和規範“銀稅互動”工作的通知》,不僅要求推進銀稅資料直聯,還叫停稅務部門與第三方簽訂“銀稅互動”合作協議,微眾數科最核心競爭力頃刻瓦解。
面對政策的收緊,微眾信科選擇改名和調整公司定位,從銀稅服務到徵信科技,再到科創板上市,微眾信科像是在透過IPO尋求脫困。科創板上市失敗後,又同意被收購,這一定程度上說明微眾信科業務出現問題,無法自救。
收購是雙贏
作為此次的收購方,金融壹賬通是一家金融科技服務公司,主要為國內外中小金融機構提供金融科技解決方案,並提供智慧保險雲服務平臺、中小微企業金融雲服務平臺以及個人徵信服務平臺。在回答此次收購計劃時,金融壹賬通方面給出的解釋是:一方面在於微眾信科的風控能力成熟,這方面恰恰是金融壹賬通所需要的。另一方面看重的是微眾信科多年深耕中小微企業科技徵信上的優勢,在客戶存量和商譽上,都能夠輔助金融壹賬通的主營業務。
對於收購後的規劃,金融壹賬通方面表示,如果完成潛在收購,將為微眾信科創造戰略價值,包括允許金融壹賬通繼續提高和最佳化微眾信科中小企業銀行業務相關的產品效能、產品和競爭力,補充其市場地位,並擴大其市場份額。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若此次微眾信科被順利收購,恐怕很難以獨立身份登陸資本市場。換言之微眾信科再次上市可能性很小。
天眼查顯示,金融壹賬通全稱為深圳壹賬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最終受益人均為葉望春,成立於2017年9月15日,平安金融以44.3%的股份為其最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從2008年開始,葉望春一直在平安銀行任職,從執行董事到總行副行長,再到成立金融壹賬通,可以看出金融壹賬通就是平安銀行旗下產品。
金融壹賬通於2019年12月13日登陸美國紐交所,8個月後又進行了一次融資額達3.24億美元的定增。
金融壹賬通業績方面並不出彩,被指過度依賴平安。8月3日,金融壹賬通釋出未經審計的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以及半年報,報告顯示,上半年金融壹賬通營收為人民幣17.87億元,同比增長31.9%,歸屬於股東的淨虧損6.54億元,同比收窄12%。從2017年成立至今,金融壹賬通始終未實現盈利。
根據連年虧損的業績,金融壹賬通此次收購或許還有別的目的,透過收購獲得微眾信科的技術能力和存量客戶,金融壹賬通可以進一步最佳化自身業務體系,提高自身業務競爭力,從而真正實現獨立,扭虧為盈。微眾信科則可以攀上平安這棵大樹,無需為自己的前路擔心,可謂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