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乃至全國的“雙創圈”內,莘澤是個響噹噹的名字。“莘”的本意是苦口良藥,“澤”就是幫助別人,創始人曲奕成立莘澤孵化器的初心,就是助人創業。
十年讓一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也讓莘澤孵化器構建起一條涵蓋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鏈條孵化服務體系。他們幾乎拿到了國家科技創業服務“大滿貫”——國家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以及“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建設示範單位;國家工信部認定的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國家“芯火”計劃雙創平臺張江基地;國家人社部認定的全國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等。2015年,他們還成為國內第一個在新三板掛牌的孵化器。
曲奕並不知足,她還在探索孵化器的新模式,深入創新源頭,到大院大所去找專案、送服務,做科學家的“智本合夥人”。最近,她還成功當選上海市科創啟明星協會副理事長,曲奕說,“能參與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建設中去,我的使命感更強了。”創業服務這件事,她打算做一輩子。
創業者“拎包入住”,她卻沒有一間屬於自己的辦公室
1997年,曲奕在復旦大學三年級時入了黨,如今她已經是一位24歲黨齡的“老黨員”。畢業後,她就一直“紮根”張江。在這裡,她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放棄“白領”“金領”的職位,投身創新創業的大潮,也看到有人明明有很好的創意,卻常常為諸如融資、專利、人事等問題煩惱。一顆種子想為他們服務的種子在她心裡萌芽。
2010年,適逢上海正準備批准設立一批民營孵化器,曲奕抓住機遇,在張江成立了莘澤孵化器,此後一直和創業者打交道,培育了數不清的企業。
回想那段企業初創時期的青蔥歲月,曲奕也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小姑娘居然幫助那麼多人實現了創業夢,不過她堅持的信念從來沒有動搖過——成就別人,才能實現自己。
創業初期,孵化器主要是為創業者提供空間和服務,曲奕的角色有點類似“居委會主任”,有客戶付不起租金,有客戶團隊內部產生分歧,有創業博士在專利方面上當受騙,半夜語無倫次發幾十條簡訊求助。遇到這些十萬火急的問題,曲奕就如同一位“超人”穿梭在各個工位之間。
有一次,她還把自己“幫”成了“臨時總裁”。原來,一在孵企業的創始人要離開單位一段時間,希望曲奕能幫忙帶領60多名員工的團隊。但當時曲奕只是一名剛畢業不久的小姑娘,能否承擔起這一重任她心裡沒譜。但是如果不接手,一個好的專案就會夭折。最後還是共產黨員“迎難而上”的精神,讓她最終接下了任務,並堅持到三個月後,原創始人歸來。
莘澤的孵化環境,是業內人人交口稱讚的,然而曲奕至今仍沒有一間屬於自己的辦公室。原來,只要他們裝修完畢的辦公室,總是被創業者“一眼相中”,於是他們寧願自己頻繁“搬家”,也要給創業者留下舒適空間。不久前,曲奕又接到了奕拓創始人的電話:“你們新大樓裡給我們留個位置,我們上市的時候要用。”
隨身帶一張A4紙,記下30000多條服務“要點”
隨著創新創業的深入,上海的孵化器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目前,上海擁有500多家眾創空間及孵化機構。為何在各項評審中,莘澤孵化器總是那個門門“功課”被評A的“優等生”?女性創業者的細膩、堅韌在莘澤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創業者服務的一大難點就是因人而異,大到公司股權如何分配,小到會議室的椅子要什麼顏色,不同創業者的選擇都不相同,服務人員必須非常不厭其煩地和他們交流,甚至要帶一些“預判”,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從孵化器創辦初期,曲奕就提出要為看不見、摸不著的服務建立起可複製、可推廣的標準化流程。她的口袋裡總有一張A4紙,寫上每天要辦的事,想到什麼新主意就記錄下來。這些知識點都被整理進“知識庫”,後來又成為了企業守則。現在公司已經彙集了30000多條知識點,整理成一套細緻的標準化流程。因此莘澤孵化器已經發展到數十個產業基地,卻總共只有一支40多人組成的運營團隊。
一位剛入行的員工深有體會地說,原先要組織一場行業會議,溝通就需要花費至少兩週時間,運用莘澤孵化器整理的流程,兩天就能敲定所有細節。
細心周到的服務,讓孵化器裡的企業越來越多,從最初的一幢樓,到數十個產業基地,同時在孵企業達2000家,但沒有收錯過一分租金,沒有發生過一次法律糾紛。在2017年由市科委推出的一項創新創業服務能力提升計劃中,莘澤孵化器名列“品牌化”方向第一名。
從“居委會”到“合夥人”,孵化器內涵不斷迭代
除了事無鉅細、體貼周到的創業服務,創業者最需要是啟動資金。2009年,上海放開對民營資本進入孵化器的限制,膽大心細的曲奕成了民營孵化器中第一個踐行“孵化+天使投資”的持股孵化者。
持股孵化,真正闡釋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個道理。曲奕還記得第一筆錢是投給了一位從盛大文學出來的女性創業者。“第一眼就被她的創業熱情感染了,但是她那時兩手空空,我就果斷個人借錢給她,還給她推薦了區人保局的貸款貼息,最終促成了耶魯大學基金會支援的摯信資本投資了她。”曲奕說。後來,這位創始人主動邀請莘澤成為她們公司的創始股東,這就成了莘澤持股孵化的開端。
一開始,莘澤三年投了不到20家企業,投資金額不超過2000萬元。2015年,隨著第一支創投天使基金的募集到位,持股孵化駛上了快車道。如今,莘澤擁有兩支創投基金,總規模達到4億,未來還要成立10億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其中,兩家莘澤服務多年的客戶成功登上科創板,他們也完成了部分退出,交出了一份“雙贏”的答卷。
當創業者成功時,曲奕高興;當創業者暫時遭遇低估,她的投資可能血本無歸時,她不忘鼓勵創業者“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會投你”。
隨著創新創業的不斷深入,孵化器的內涵也隨著時代而改變,如今的曲奕已經不滿足於坐等創業者“上門”,她常常出沒於高校、科研院所的講座、論壇上,去聽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她和科研工作者交朋友,鼓勵他們去做科研成果轉化。她對他們說:“你們就專注於管理和技術,其他的一切由我們搞定。”在她的鼓勵下,不少科學家、教授走出象牙塔,一篇篇論文變成了造福於社會經濟的產品。
曲奕說,莘澤的成長得益於上海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土壤。這是一個奮鬥的時代,亦是一個追夢的時代,我們成就著他人,也成就著自己,成就著創業者,也成就著國家和民族的驕傲。黨員的奉獻精神,已經成為她思維的一部分。“我時時不敢忘記自己是一個黨員,是一個最虔誠的創業服務員。”
文:沈湫莎
攝影:張伊辰
影片:沐多
責任編輯: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