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報|如果分歧才是市場常態

你得承認,有些時候的市場就是分歧很大、投資主線也不明顯。

比如,現在。

單從券商的策略報告標題中,就不難看出這份糾結。如開源證券的策略報告標題是“分歧加大,共識仍待形成”,國盛證券的策略報告標題是“打破箱體的力量何時出現?”

那麼,當下的分歧究竟是什麼?又緣何產生?

更為明顯的分歧表現在關於買誰賣誰的選項上。仍然參考開源證券報告的統計,包括外資配置盤和外資交易盤在內的北向資金,都買入了食品飲料、醫藥、建材等板塊,但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和普通股票型基金在內的基金,卻選擇在這些領域進行減倉;此外,更有個人投資者賣出了與科技、醫藥、消費等板塊相關的基金。

當然,投資行為是結果,更多的分歧實則源於觸發結果的資料、理解與預期。

一方面,經濟資料本身就存在背離。如國金證券在報告中提到,宏觀和微觀資料出現明顯背離,特別是在製造業投資方面:製造業投資並沒有明顯改善,但機床進口和產量增速等微觀資料快速回升。此外,新時代證券的策略報告中提到,3月的社融資料同比並不理想,導致部分投資者擔心經濟拐點已經確立。但微觀層面,各行業較好的量價資料和上市公司層面較好的一季報,延緩了這一擔心。

讀研報|如果分歧才是市場常態

另一方面,更是市場參與體對於經濟狀態認知和預期的分歧。

國金證券在報告中提到,無論是一季度經濟資料還是一季度上市公司財報資料,都面臨著去年超低基數的干擾,市場對經濟所處階段和業績增長情況的解讀分歧較大。樂觀的人在資料中看到樂觀的因素,悲觀的人在資料中同樣能看到悲觀的因素。

除此之外,國泰君安在近期的報告中也特別提到了當前市場對於國內經濟狀態認知分歧增大的狀態。同時,關於類似的經濟指數上升、但預期走弱的情況並不只是出現在國內,全球範圍來看花旗意外經濟指數仍然上升,但德國ZEW經濟景氣預期指數已經邊際走弱。

互為背離的資料、相互衝突的預期,乍看之下,當下市場的投資確實沒有方向。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某種意義上,或許分歧而非一致預期,才是市場的常態。因為在網際網路時代,只要你預設了一個觀點,幾乎不用發愁找不多“證據”。

事實上,關於買入與賣出的衝突,對應的是擇時問題。但我們在此前的推文中,多次和您探討過“擇時的可靠性邊際遞減”這個事實,大多數情況下的擇時並不靠譜(《擇時不太靠譜,誰試誰知道》)。

至於在行業選擇上的糾結,我們也曾透過資料統計為您呈現過“不同行業中的優質股票長期表現的差異遠不如大家想象中的大、但同一行業中的股票長期表現差異又遠比大家想象中的大”的情況(《賽道論是粗糙思維》)。

此外,最近走紅的忘記賬戶密碼、13年後5萬變成500萬的東北阿姨“神操作”,已然告訴我們,會擇股比會擇時更關鍵。

至於擇股,則沒有捷徑,務必迴歸個股本身。

本材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本材料僅供具備相應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資者閱讀,不得視為要約,不得向不特定物件進行復制、轉發或其它擴散行為,管理人對未經許可的擴散行為不承擔法律責任。

讀研報|如果分歧才是市場常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23 字。

轉載請註明: 讀研報|如果分歧才是市場常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