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該怎麼走?全國人大代表、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提出路線圖——“當前階段最緊迫的就是要真正摒棄傳統的粗放式發展道路,禁止地方在‘高碳’軌道上謀劃‘十四五’‘十五五’規劃,最大力度地消除未來10年產業發展的二氧化碳排放‘鎖定’效應。”
王金南認為,要以碳中和目標制定31省區市、重點行業和部門碳達峰目標,加快建立地方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梯度”管理體系,分別進行全國、行業部門、地區達峰判斷,全面建立自下而上的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統計和核算體系。
他建議,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山東、廣東、青海等“十四五”維持達峰並儘可能減排,河北、吉林、遼寧、湖北、湖南、福建、陝西、內蒙古“十四五”實現達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美麗中國建立示範區以及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應該積極主動作為,率先提出“十四五”實現碳達峰。
能源結構方面,王金南建議,“十四五”和“十五五”分別實現煤炭和石油消費達峰。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發展非化石能源。新能源發展規劃與國土資源、林業草原、海洋海事等規劃銜接,統籌生態保護與新能源發展用地關係。加快電力市場化改革,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納機制,加快燃煤機組靈活性改造,形成儲能設施成本疏導機制。
重點領域方面,推進電爐鋼發展,加快對鋼鐵長流程產能替代,提高廢鋼鐵准入企業增值稅即徵即退比例。建立廢鋁分類回收體系,推動將量大面廣的鋁產品納入單獨分類回收管理。規範廢鋁收購環節增值稅抵扣管理。原則上不再審批現代煤化工專案,要嚴格限制甲醇作為燃料使用,不再擴大甲醇燃料試點範圍。
全面應用市場手段推動碳達峰。建立“總量控制-指標分配-碳排放權交易”管理體系,推動鋼鐵行業2022年、水泥行業2025年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其他重點行業儘早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降低企業碳減排成本。改革環境保護稅,研究制定碳稅融入環境保護稅方案,並建立國家碳中和基金。
王金南說,“碳中和”將成為未來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全球性標準,低碳先進技術、產業體系和治理能力將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推動低碳甚至零碳技術發展創新,才能與全球各國開創適度引領、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新發展格局。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