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漲超400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亦表現強勢,盤中升破6.78,創近16個月新高。
實際上,受美元走弱和國內經濟復甦態勢良好影響,今年5月底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就在持續升值。5月底至今,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均升值超3500點。
明顯的升幅對市場主體的結售匯來說更為直觀。按照中國銀行的外匯牌價顯示,5月29日中行的美元折算價為100美元兌713.16元人民幣,而9月15日的美元折算價為100美元兌686.22元人民幣。也就是說,以換匯10萬美元為例,今日與5月底相比就可省近3萬元人民幣。
不少分析指出,當前美元已進入弱勢週期,這將對金價、以人民幣為代表的部分新興市場貨幣帶來支撐;同時,人民幣匯率的堅挺,也將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外資持續流入將對國內股市、債市形成一定支撐。不過,由於美元的全球性貨幣地位,美元週期不可避免的透過多個渠道對中國經濟的週期波動產生顯著影響,這也對我國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跨週期宏觀政策調控帶來挑戰,需要前瞻性地予以應對。
美元指數進入弱勢週期 未來仍會下探
人民幣匯率的走強,與美元指數的疲軟有著密切關係。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稱,對於人民幣匯率的由弱轉強,5月底以來美元指數的大幅下行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原因。而美元指數的下行一方面受到美國經濟復甦預期持續強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到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
年初以來,美元指數跌幅已近4%,不少分析認為,美元指數已進入弱勢週期,短期內有望下探至90甚至85。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走勢一波三折。從6月底以來的這一波美元下跌,主要原因是全球疫情的再度錯位。6月中下旬以來,美國新冠疫情二次爆發,新增病例人數再度大幅上升。而同時期的歐洲各國防控較好,所以6月底以來,美元指數大跌了將近5%,歐元、英鎊對美元升值幅度都在6%以上,美元大跌主要來自歐洲貨幣的升值。
基本面同樣對匯率的變動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根據利率平價公式,當一國相對其他國家的利率走低時,往往會引發國際資本流出,從而該國匯率會趨向走弱。而美聯儲近期釋放的願意維持低利率環境的政策訊號,加重了市場對於美元價值在長期內將進一步削弱的擔憂。
FXTM富拓中文市場分析師楊傲正表示,8月美聯儲宣佈把通脹目標由2%改為平均通脹目標,也就是說就算通脹率高於2%時,美聯儲也未必需要調整利率政策進行加息,實際上就是把加息的步伐延後了。自通脹目標改變後,美元基本就每況愈下,歐洲經濟資料同一時間也做得比較好,導致歐元近期明顯走強更一度漲破1.20水平。加之近期歐央行的表態表明,歐央行近期無意向歐元升值施壓,也無意向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靠攏。這一定調對市場而言會是一支強心針,中長期將可支援歐元走強。
由於歐元的表現對美元指數的走勢影響較大,如果中長期歐元有望保持強勢,那麼,美元指數繼續下探的空間還將存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短期看,在避險情緒和經濟基本面未有大的變化下,美元指數仍會繼續下行,有較大機率跌破90。目前,金融市場普遍押注美元會繼續下行,因此,即使近期美國經濟指標有所好轉,也不會從根本上逆轉美元走勢。特別是,考慮到美國不斷高漲的財政赤字壓力和企業債務風險,未來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機率依然較高,美元在長期儲備地位也將面臨挑戰。
人民幣升值趨勢還將持續
美元指數的持續疲軟,加之中國自身基本面的強韌,帶動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明顯走強。隨著近期人民幣匯率的不斷升值,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短期內將繼續處於升值通道,甚至有觀點預測人民幣匯率將進入較長的升值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匯率的走勢會受到市場結售匯行為的強化。當本幣升值時,往往會激發企業和個人加快結匯步伐,導致外匯市場供給大於需求,推動本幣匯率進一步升值。
對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新中樞,近期也有不少分析人士作出預判。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形成一個新的中樞,新中樞在6.75附近,上限為6.6,下限為6.9。其中,未來人民幣超預期升值破6.6的情形可能來自於企業大規模結匯、美元指數超預期下行,超預期貶值破6.9最可能來自中美博弈的加劇。
此外,也不乏市場人士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最高看漲至6.5-6.6之間。
美元進入弱週期影響深遠
作為全球性貨幣,美元指數的疲弱,將對全球的金融市場和經濟週期帶來深遠影響。就金融市場而言,不少分析指出,當前美元已進入弱勢週期,這將對金價、以人民幣為代表的部分新興市場貨幣帶來支撐;同時,人民幣匯率的堅挺,也將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外資持續流入將對國內股市、債市形成一定支撐。
然而,美元進入弱勢週期將從多渠道對中國經濟的週期波動產生明顯影響,我國需要前瞻性予以應對。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撰文稱,1970年代以來,美元指數已走過兩輪半獨特而明顯的週期。每一輪美元週期從底部上升,衝高回落到重新在底部盤整,一般歷時15年至20年,週期特徵明顯。美元週期透過七個渠道對中國經濟週期造成顯著影響:
一是美國經濟增速和中國出口渠道。根據美聯儲的測算,美元有效匯率上升10%,使得美國GDP在3年內累積少增長1.5個百分點,年均少增0.5個百分點,反之亦然。而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與美國的經濟增速正相關。因此,美元的強弱透過影響美國的經濟增速進而影響中國的出口和經濟波動。
二是人民幣有效匯率渠道。2008年以來,人民幣有效匯率與美元有效匯率之間的相關係數為0.7,人民幣與美元同強同弱。正如,強美元抑制美國GDP的增速,招商宏觀的估算表明,2013年以來的強人民幣使得中國GDP每年少增長0.4個百分點。
三是貿易融資渠道。美元是全球主要的貿易融資貨幣,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表明,美元強,貿易融資的積極性下降;美元弱,貿易融資的積極性上升。美元強弱透過影響貿易融資的積極性進而影響中國的經濟波動。
四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渠道。美元指數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之間存在蹺蹺板效應,美元強,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美元弱,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與中國的整體價格波動之間具有相關性,因此,美元的強弱透過商品價格渠道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價格水平。
五是國際貿易爭端渠道。歷史經驗看,美元的強弱與美國是否發動貿易爭端關係密切,如80年代初的強美元與日美貿易爭端。貿易爭端透過貿易和預期等多個維度影響中國經濟,因此,美元的強弱透過貿易爭端渠道放大中國經濟的波動。
六是新興經濟體渠道。美元的強弱與新興經濟體的匯率和金融風險密切相關,美元強,新興市場爆發貨幣和金融危機的機率高,迫使中國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投資往來更為謹慎,對中國的經濟增速有抑制作用。反之,如果弱美元時期,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前景較為明朗,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往來也比較活躍,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推動作用。
七是,國際資本流動渠道。強美元對貿易融資等多種形式的國際資本流動具有抑制作用,甚至引發更多的國際資本外流。因此,美元的強弱透過國際資本流動渠道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和貨幣金融環境產生實質性影響。
謝亞軒建議,3月中旬以來美聯儲的無限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是推動美元從強勢進入弱勢週期的前提條件,中國的跨週期宏觀調控需要重點熨平弱勢美元週期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首先,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匯率的彈性,逐步淡化參考貨幣籃子因素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其次,弱美元週期對中國經濟和價格水平的影響更具擴張效應,使得經濟趨熱和價格水平上漲的可能性更大,要求貨幣政策的調控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並更具前瞻性。第三,從逆週期宏觀審慎管理的角度出發,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國際資本持續流入。
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