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界中,巴菲特無疑是大佬,他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神。在A股市場上,有著許多他的鐵桿粉絲。但大多數基金經理卻不會在中國市場做巴菲特。這是為什麼呢?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中國市場過於特殊,巴菲特的大部分理論都有些水土不服。中國市場不同於發達的資本市場,在中國做任何投資,都必須先理解中國國情,認清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區別。那我國的資本市場同美國到底有哪些不同呢?為何巴菲特投資理念在我國並不太適用呢?
第一,政策環境不同。中國雖然也叫市場經濟,但政策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國外。中國股市向來是有名的政策市,政府的政策調整或主流媒體的相關言論,有時會徹底改變股市的執行方向。但最慘烈的是政策有時還會虛晃一槍,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心理落差。相較之下,國外的市場就獨立自主得多,政府影響和干預極少,容易分析。
第二,監管體系不同。由於資本市場起步時間點不同,國內外金融發展的階段也不同,市場成熟度和對應的監管體系都有著很大的差異。總體而言,發達國家的金融監管體系較為成熟,市場也相對有序。
P2P行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從2008年便開始嚴格監管,實行高門檻准入,其發展遠遠早於中國。在嚴控額度的同時還要求P2P機構和融資人及時進行資訊披露,確保整個過程清晰透明。但我國由於起步晚,監管相對空白,這才導致泛亞、e租寶等跑路違約事件頻頻發生。
第三,參與主體不同。國外成熟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以機構為主,而中國明顯以散戶為主。這兩者之間的投資理念是完全不相同的,機構注重的是價值投資,而散戶則投機心理很強。參與主體的不同,造就了市場風格的差異。國外雖沒有漲跌停限制,但市場自我糾錯和調節的能力很強,長期來看是相對穩定的,而國內不管從哪個角度出發,波動性依然很大。當短期波動劇烈時,散戶容易形成羊群效應,迫使機構減倉,喪失自己的專業定價能力。
第四,投資工具不同。我國尚處於金融發展的初級階段,投資工具還在不斷的補充和完善過程中,但發達國家就相對齊全得多。就房地產投資來說,我國大多都只有實物投資,但國外還有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等。實物投資不僅成本高,流動性差,還要承擔房價波動帶來的巨大風險。但REITS則是將流動性較差、資金門檻較高的實物房地產,轉化成易於流通、成本較低的標準化證券資產。顯然,工具的不同會導致完全不同的資產配置策略。
第五,市場質量不同。同一種投資品在國內外的質量也不盡相同,這主要歸因於國內外市場基礎制度的差異。就股市來講,國內外的股票發行就有著明顯的區別。在IPO發行制度上,美國股市採用“註冊制”,監管部門僅發揮一般監督功能。但中國股市採取的卻是“核准制”,監管部門起決定性作用的審批流程。
第六,交易機制不同。交易機制會直接影響交易行為,進而影響整個投資邏輯。美國股市實行的是T+0制度,可以即買即賣。但中國股市實行T+1制度,當天買入,第二個交易日才能賣出。美國還有做空機制,但中國卻只有在股價上漲的時候才能獲利,易被操控。美國股票還沒有交易單位限制,但A股卻得以100股為單位進行交易。這就容易限制部分投資者參與高價股的買賣了。
從一定層面上看,中國市場在政策環境、監管體系、參與主體、投資工具、市場質量和交易機制等6大方面與外資市場仍存在巨大的差異。換而言之,國內市場相較於國外,還不夠成熟。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在這個階段的市場,出現一定的水土不服也無可厚非。市場不同,適用的投資理論也會有所差異。那在中國做投資,就得形成中國特色的投資方法論。
- End -
好文!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