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近2000億!基金大舉分紅:張坤、劉彥春、周應波都出手了

由 納喇曉枝 釋出於 財經

  股債市場在震盪中挺近,公募基金卻大撒“紅包雨”。今年基金年內累計分紅規模逼近2000億元關口,同比大增45%再創新高。在張坤、劉彥春、周應波等多位頂流基金經理助陣下,權益基金貢獻了近半分紅比例。

  公募投資人士認為,基金分紅既是基金合同約定內容,也是基金業績的兌現方式之一。良好的賺錢效應為基金提供了分紅基礎,而在市場震盪、行情不明的背景下基金經理透過分紅可以提前鎖定收益,一定程度上避免虧損的擴大。

  前三季度基金分紅逼近2000億

  權益基金佔比近半

  持續震盪的市場並未阻擋公募基金的分紅熱情,今年以來多家基金公司積極分紅,助推前三季度分紅金額創歷史同期新高。

  資料顯示,以紅利發放日統計,截至9月30日,2021年以來合計2920只基金(不同份額分開統計)實施分紅,分紅總規模為1983.61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分紅規模1366.80億元增長45.13%,同時已經超過2020年全年1977.07億元的基金分紅總額。

  從分紅基金型別來看,權益類基金和債權類基金“平分秋色”。具體而言,有684只混合型基金合計分紅826.39億元,82只股票型基金分紅137.31億元,兩類基金分紅規模合計為963.7億元,佔比達48.58%。此外,共有2126只債券型基金實施分紅,總規模968.22億元,佔比48.81%。

  值得注意的是,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年以來權益基金分紅總規模佔比大幅上升,而債券基金則不再佔據主力地位。去年前三季度,債券基金分紅金額為872.64億元,在全部基金分紅規模中佔比63.84%。

  對此華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場人士表示,這兩年主動權益產品整體收益較好,為分紅奠定了基礎。去年權益類基金淨值暴漲,不少權益類基金規模激增,當年年底或第二年上半年,部分基金也樂於將收益的一部分兌現給投資人。“尤為關鍵的是,主動權益產品通常都會有定期分紅的合同約定,這在客觀上推動了這類基金分紅總額的攀升。”

  在旗下產品不俗業績表現及公司豐厚利潤加持下,公募頭部基金公司分紅更顯慷慨。據資料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9月30日,易方達旗下基金分紅合計金額達到了134.74億元,位居行業第一。農銀匯理基金同樣慷慨分紅,年內累計分紅超100億元。此外,中歐、華夏、南方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嘉實基金景順長城基金也是紅包大戶。

  而天冶、華融、東興基金等中小基金公司則因產品規模較小而無力大手筆分紅,屈居分紅榜後段。

  為何公募基金今年如此大手筆分紅?深圳一位公募產品部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總規模的上升是帶動分紅金額增加的重要因素。“另外,一些熱門板塊估值經過前期的上漲到達較好水平。如果基金經理想要提高產品倉位,但又不想要繼續買入擴大風險敞口的話,可以採用分紅的辦法,被動提高倉位。還有一種可能是由於今年股市震盪,基金面臨贖回壓力,基金公司希望透過分紅這種方式來留住投資者。”

  “基金分紅是組合管理者對基金倉位進行管理的操作之一。假如基金管理人經過分析認為近期行情不樂觀,但又不能直接將基金持倉股賣掉或大幅減倉,此時基金經理將採用分紅的方式來降低基金成本,為的就是減少股票下跌時帶來的虧損幅度。”上述產品部人士進一步說道。

  多位頂流基金經理出手

  張坤、劉彥春、周應波齊分紅

  除分紅總額激增外,多隻基金出現“土豪級”大額分紅,最高分紅達70億元以上。不少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因分紅金額高佔據分紅榜前列,成為今年的發紅包“大戶”。

  以分紅次數來看,今年以來寶盈核心優勢分紅次數最多,高達12次。華夏回報、華夏回報二號、富國國有企業債A/B年內分紅8次,嘉實超短債、博時裕盈三個月等10只基金分紅次數達到了7次。

  從單隻基金產品分紅金額來看,有23只基金今年以來分紅10億以上,絕大多數為主動權益基金。不過,位列單隻基金分紅榜首的是一隻中長期純債基金。農銀匯理金穗3個月年內共計分紅三次,總額90.1億元,在單隻基金分紅總額中排名第一。

  周應波管理的中歐時代先鋒A緊隨其後,憑藉37.06億元的分紅成為年內“最慷慨”的權益基金。蔡向陽、林青澤共同管理的華夏回報A同樣出手大方,年內共計15次分紅,總額為27.46億元。葛秋石管理的易方達價值精選共4次分紅,總額為26.51億元。作為一隻成立於2006年的老產品,易方達價值精選成立以來回報已超7倍。

  此外,黃興亮管理的萬家優選、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雙雙分紅20億元以上。而“公募一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優質精選同樣排名居前,單次分紅金額高達19億元。邱璟旻管理的廣發聚豐A、傅友興掌管的廣發穩健增長A年內分紅金額也達到15億元以上。劉格崧掌舵的廣發小盤成長A、朱少醒的代表基金富國天惠也霸氣分紅超10億元。

  對於高人氣基金經理積極分紅的現象,一位公募市場部人士認為,明星基金經理素來就有強大的光環效應,而近兩年伴隨著網際網路電商平臺的崛起,很容易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資金更加迅速地向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及頭部公司集中。

  “隨著基金規模的快速擴大,基金管理人運作起來或會面臨更大難度。此時,基金公司便透過分紅,即採用淨值折算的方式提取基金部分盈利返還給投資者。這樣可以降低成本,但基金總資產不會變。”

  整體來看,分紅金額居前的基金多數中長期業績比較亮眼,不少投資者也將分紅金額作為挑選基金的標準之一。不過,業內人士多建議理性看待基金分紅行為。

  一位公募市場部營銷經理提示道,“業績好的基金,不一定會分紅;但分紅的基金,一定是業績還不錯,至少是能賺錢,有紅利可供分配的產品;可以作為投資者的參考標準之一,但不能是全部。產品有分紅後,投資者可以自主選擇紅利再投或者現金分紅,這也便於投資者動態平衡調整自己的倉位,實際上也是多了一次選擇的機會。”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