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扎堆重倉到扎堆“跌停”,基金集體大跌原因為何?

  在大眾印象當中,公募基金除了特定主題的產品以外,一般會分散投資於各大市場的不同資產,這意味著,一般情況下基金淨值應該很難出現大幅度波動。但國慶節後首個交易日,有一批基金不僅淨值大跌,而且還是跌超10%,可以說是讓人咋舌了。

  根據統計,全市場共有13只開基淨值跌幅超過10%,跌幅超過7%的更是達到51只。

從扎堆重倉到扎堆“跌停”,基金集體大跌原因為何?

  (同一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下同)

  重倉個股扎堆

  事實上,13只基金同一天“跌停”,從具體持股上可以找出部分線索,扎堆就是其中一項。截至2022年中報,上述13只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至少都有200家基金扎堆。以當中扎堆最嚴重的北方華創為例,該股有超過1100家基金集中持倉,但在10月10日,開市兩分鐘後便死死封住跌停,收報250.56元。

從扎堆重倉到扎堆“跌停”,基金集體大跌原因為何?

  進一步分析後可以發現,這些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合併後一共5只,但除了傑瑞股份以外,剩下的或多或少都和半導體和晶片產業鏈有關,各自之間的PE、ROE差距也不小。仍以北方華創為例,2021年報時的ROE為9%,但最新市盈率已經接近80倍。

從扎堆重倉到扎堆“跌停”,基金集體大跌原因為何?

  重倉板塊也扎堆

  從名稱上來看,上述13只基金大多涉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晶片、積體電路等領域,這一點在基金的持倉行業當中也有體現。以上述基金中的跌幅前三名為例,根據2022中報,這三隻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行業全都是半導體,佔基金資產淨值比重都在50%以上,最高的招商科技創新混合甚至超過90%,頗有蔡嵩松的風範。不同的是,蔡嵩松雖然喜愛半導體賽道,但他在選股時,是沒有主題或行業限制的,這些大跌的基金則不然。

從扎堆重倉到扎堆“跌停”,基金集體大跌原因為何?

  此外,上述基金中可能存在的風格漂移,某種程度上也是大跌的原因之一。以當中的招商移動網際網路為例,按照今年5月修訂後的基金合同規定,該基金至少要有80%的非現金資產投資於移動網際網路概念。根據2022中報,其前十大重倉行業當中,半導體行業佔基金淨值比例超過77%,但該行業嚴格意義上是否屬於移動網際網路概念,仍然值得商榷。

從扎堆重倉到扎堆“跌停”,基金集體大跌原因為何?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上述板塊和重倉股因為賽道熱潮退去、抑或是擠壓估值水分等原因出現集中大跌,10月10日的情況重演並非沒有可能。

  來了又來的“3000點保衛戰”?

  需要注意的是,上次滬指跌破3000點還是在今年4月末~5月初多地疫情時期,再往前就要倒推到2019~2020年了,當時3000點還是滬指面前的“珠穆朗瑪峰”。3000點如此重要,也難怪有不少市場人士會喊出“3000點保衛戰”的口號了。

從扎堆重倉到扎堆“跌停”,基金集體大跌原因為何?

  (圖中黃線位置為3000點)

  據統計,2008年以來,滬指至少面臨了5次“3000點保衛戰”,其中2008年4月至6月(第一次)的印花稅行情、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第二次)的1664點“大起跳”都是低位反彈,2018年2月至6月(第四次)則是多頭反攻,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只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第三次)、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第五次)的“保衛戰”成功結束。縱觀上述這五次“保衛戰”,短則兩個月,長則近兩年,無論最終能否守住,其過程都可以說是“拉鋸戰”、甚至是“持久戰”。

  雖然失敗次數略多,但從歷史經驗來看,短期收復3000點與否,與長期能否守住這一點位沒有必然聯絡。例如,從上述第3輪、第5輪3000點保衛戰的過程來看,雖然指數在短期內均多次跌破3000點,不過多頭總能在歷經波折後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使3000點失而復得,並最終成功守住3000點大關。

  總而言之,滬指眼下跌破3000點,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後期一定會持續弱勢,具體還需在觀察宏觀政策、以及即將到來的財報季資料之後再做判斷,對於大跌後的公募基金來說,同樣如此。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96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扎堆重倉到扎堆“跌停”,基金集體大跌原因為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