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社會有一個說法:當下全球金融風險最大的,可能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一直以來,日本央行堅持量化寬鬆,並試圖讓市場上的群眾相信其可持續性。4月份的時候,日央宣佈無限量地購買日本國債,向銀行體系陷入流動性。這次,債券交易員們卻“不再給面子”,他們認為這只是紙上談兵,並在昨日對日本10年期國債期貨最大的單日跌幅進行挑戰!
6月15日,日本國債期貨觸發熔斷,程度逼近2013年以來最大的跌幅紀錄。而日本央行也積極買入債券來遏制期貨暴跌。然而,隨著全球債市陸陸續續加大拋售,日本只能“掃貨”,加大購債的規模。然而這一次影響可能並不侷限於日本國內。有專業人士認為,日債與國際的債市聯絡度很高,此次風險可能對整個亞太市場造成極大的影響,而日本金融市場也會面臨系統性崩潰的風險。
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去年,日本國債已經達到了1241萬億日元(約合34萬億元人民幣),而這已經是日本GDP的2.5倍。再根據日本的最新人口資料(1億2519萬人)計算,相當於每個日本人揹著991萬日元(約合51萬元人民幣)。
資料顯示,日本2月貿易逆差創逾8年新高。而造成這一系列情況的“罪魁禍首”就是日元貶值。大部分商品價格狂飆,這對於幾年不漲工資的日本人來說,無疑是絕望的。而日本企業也認為日元疲軟導致業務收益下降,損害到企業的信心。
在日本少子老齡化趨勢加劇,經濟發展缺乏動力,日本債務規模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日本央行還會繼續堅持寬鬆貨幣政策嗎?
文|吳凱濱 題|曾藝 審|李澤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