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即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所謂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為了應對投資者取款和清算時候準備的資金,商業銀行每年都要將一部分資金存放到央行,這個資金就叫做存款準備金,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就是降低了各商業銀行存在央行的資金,這就會使市場上的資金增加。
一般來說,市場流動性的增加亦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股市、債市或是樓市等都是如此。所以,市場對於降準一直滿懷期待。
終於,15日央行官宣降準,而此次將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
央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4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2年4月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
為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支援力度,對沒有跨省經營的城商行和存款準備金率高於5%的農商行,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額外多降0.25個百分點。
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1%。
此外,央行還對部分問題進行了回覆。以下為重點內容梳理:
其一,央行表示,當前流動性已處於合理充裕水平。此次降準的目的,一是最佳化金融機構資金結構,增加金融機構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二是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支援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65億元,透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其二,央行表示,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
其三,央行表示,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
降準後續會帶來什麼影響?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本次降準符合市場預期。此時降準符合實體經濟穩增長的訴求,穩增長、穩銀行負債、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等需要貨幣政策發力和配合。
並表示,降準落地,有助於疫情期間助企紓困,提振實體經濟,有利於股債企穩。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支援力度。
在疫情衝擊之下,銀行降低撥備覆蓋率,有助於提高信貸資金對實體支援力度;同時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和小微企業加大支援,具備明顯的疫情助企紓困特徵,也有助於寬信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仍低迷、疫情對經濟活力進行壓制,在流動性寬鬆情況下,需要警惕資金空轉和企業“借新還舊”,這可能一定程度上削弱貨幣寬鬆對實體經濟的實際拉動效果。
對於資本市場,歷次降準後,上證綜指和滬深300短期勝率較高,中長期勝率下滑但漲幅擴大;債市更能提前反映降準預期,降準落地後利率漲跌不一。
因此,鑑於此次降準市場預期已經較為充分,預計降準對股票市場短期利好,對債市利好程度有限。
而據興證策略,降準落地有望提振短期市場情緒,歷次降準落地後一週市場上漲機率較高,創業板指與滬深300上漲機率均達六成;而從漲跌幅中位數看,降準落地後一週創業板指表現優於滬深300,風格上成長和消費優於週期和金融。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降準落地這一重大利好,市場提前有所反應。4月15日,銀行板塊發力,逆市上揚,截至收盤,板塊漲幅居前1.32%,常熟銀行、南京銀行漲幅均超5%。
資料顯示,4月15日主力資金淨流入居首的是銀行板塊,合計近9億元,其中平安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淨流入額超過2.5億元。
此外,北向資金也對銀行板塊青睞有加。資料顯示,3月16日至4月13日,北向資金共淨買入A股銀行板塊86.14億元。同時,申萬銀行指數市場表現遠遠跑贏大盤。
降準已經落地,還會有降息嗎?
雖說降準已經落地,但市場上對於之後是否還會進一步降息也是討論頗多。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稱,當前不具備直接降息的條件。
其表示,在美聯儲持續加息預期強烈、中美利差出現倒掛、國際局勢動盪等外部複雜情況下,我國直接下調政策利率可能會加大資本流出與人民幣貶值壓力,需要相對謹慎。
當前我國貨幣政策仍將堅持“以我為主”,但在外需減弱、東南亞製造業恢復、西方對俄製裁等可能波及我國出口之時,降息可能會加重我國內外部平衡的壓力。
從政策效果來看,降準利於商業銀行資金成本下降,可能會進一步推動LPR小幅下調,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市場利率下行,但如同時降息,“雙降”的政策疊加效果可能會過大,容易推升槓桿率,增大金融風險。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則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央行寬鬆略不及市場預期,主要原因是當下銀行淨息差已經較窄,貨幣政策正常空間已經不足,因此,降準為銀行提供較低的融資成本後,再配合降息較為合適。
招商基金亦認為,降準後可能再降息。以往國常會提降準,大部分情況下會落實,慢則1-2周,快則2-3天,考慮近期政策層多次吹風喊話貨幣政策,4月15日MLF到期時點降準較為合適,符合預期。降準後,也可能進行降息,如4月20日1年期LPR利率可能會下調;若疫情持續衝擊經濟,二季度也可能再降MLF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