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獲悉,醫藥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暨2019中國醫藥物資協會行業發展狀況報告發佈會近日召開,正式對外發布“用大資料看疫情”資料分析報告以及2019醫藥政策、醫療器械、醫藥人工智慧等13份行業發展狀況報告。
作為國家政策出臺最頻、管理最緊、規定最細,同時也是變化、異議、爭執最多的一個行業,醫藥行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備受大眾關注。
以醫療器械為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直接關係著國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整體銷售規模繼2018年突破5000億元大關後,繼續上揚,約達到5800億元。據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和家用醫療器械分會抽樣調查統計,2019年全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約為5800億元,比2018年度的5250億元增長了550億元,增長率約為10.47%。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京津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和製造業發展帶,隨著我國醫療器械企業的不斷髮展,華中地區有望成為我國第四大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
在政策紅利之下,國產中低端醫療器械產品已完全實現自主研發生產。高階醫療器械領域,企業也正在加碼提升研發技術水平。隨著政策紅利的進一步刺激,我國醫療器械研發、應用週期將進一步縮短,創新研發水平將進一步提升。
報告同時指出,我國的高階醫療器械產業目前仍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在醫學影像、基因檢測、AI+醫療等重點領域,我國已加速佈局,但與歐美等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在技術、監管、審批政策等方面,仍需要持續實現更新突破。
醫藥產業如何面對新的挑戰和衝擊?報告分析稱,人工智慧應用於醫藥健康領域已是大勢所趨。人工智慧在中國醫藥領域的應用,涉及醫藥行業各個環節,其終極目標是讓醫療的準確率更高,更精準地為患者提供診斷、治療。報告稱,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大大提高了醫療資料處理深度和效率,藉助大資料分析和深度學習,以及計算機24小時不知疲倦運轉等優勢,人工智慧可以將醫療失誤降低40%左右。
隨著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智慧逐步從前沿技術轉變為現實應用。“藥師小喬”是世界上第一款執業藥師助手智慧機器人,輔助執業藥師,彌補人才供需缺口;AI輔助影像診斷,輔助醫生診斷,緩解漏診誤診問題;智慧藥物研發,提升了製藥效率;達芬奇等手術機器人已經在臨床應用,提升了外科手術精準度。
自今年2月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充分發揮人工智慧賦能效用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企業開始行動,嘗試涉足AI輔助診斷、AI藥物研發、AI服務等領域。
報告指出,人工智慧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在醫藥領域的應用成為健康產業的一個技術發展和商業熱點,其背後蘊含著巨大的想象空間和產業價值。然而,AI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如何在具有高度複雜性的醫藥領域落地,仍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如,法律法規對醫療機器人的界定比較模糊;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緩慢,人機互動成世界性難題;前期開發成本高,應用場景落地難等。但是,人工智慧與醫藥產業的融合正在深刻改變著整個醫藥行業的格局。相信不久的未來,“人工智慧+醫藥”將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記者獲悉,此次藍皮書不僅延續之前對零售藥店、行業治理、醫療器械、國醫館、基層醫療市場、跨境電商、藥店非藥品類、醫藥人工智慧、醫藥智慧財產權的剖析與分享,還結合2019-2020年醫藥行業面臨的種種機遇與挑戰,適時推出“用大資料看疫情”、醫藥政策、醫藥新零售以及醫藥品牌等新內容,立足實際,服務會員,推動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