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化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抓手。站在新起點,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從多個方面對數字中國建設作出部署。面對數字化轉型,如何有效開展數字治理和數字服務,實現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有序融合,更好保障各方市場主體和消費者的利益?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高屋建瓴,就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建言獻策。
法治護航挖好資料“新礦”
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深挖各行各業大資料價值,做好大資料的處理與架構設計,將在很大程度上賦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資訊保安行業協會會長談劍鋒看來,當前我國在資料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資料合規應用審評制度和操作細則不完善、資料壟斷現象日益嚴重、數字經濟的競爭與創新發展受阻等問題。“隨著大資料技術的發展,創新性資料價值發掘技術和利用模式有了新的發展,但目前這類創新性資料探勘技術的發展和商業化因為缺乏資料合規應用審評制度,也沒有相關的行業標準進行指導,客觀上阻礙了當前數字經濟的發展。”談劍鋒如是說。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王麒也表示,由於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在資料的採集、儲存、加工、應用、流通、共享等各方面缺乏相應的規範指導與約束,不少企業在開展資料活動的過程中缺乏資料安全與資訊保護意識,給大資料產業的健康發展埋下隱患,“但更重要的是目前行業資料缺乏共享、資訊孤島現象嚴重。”王麒補充談到。
對此,談劍鋒提出,建議針對資料確權、合規流轉等問題儘快明確法規和操作細則,同時,鼓勵在數字經濟發展發達地區先行先試,平衡好系統安全治理和創新發展引導問題,打破壟斷,鼓勵資料利用創新技術和相關企業的發展。
王麒建議,要立足於國情,建立健全符合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實際的法律法規,“立法需充分考慮國情和行業發展,釐清大資料使用與個人隱私保護的界限,在推動資料流通和保護公民個人隱私之間找到平衡,探索符合我國的個人資訊保護模式和方法。”
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
“近年來,數字技術在消費端應用不斷成熟,但對生產製造端的賦能還處於起步爬坡階段,無論是在內部供應鏈效率方面,還是在外部供應鏈服務方面,都存在短板。”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提出,建議利用“十四五”期間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契機,大力推進生產製造端的數字化改革,打造一批服務產業端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引導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建設和傳統物流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升級改造。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集團公司產品中心總經理張雲勇表示,在深入開展5G等新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提下,建議技術革新和供給最佳化“雙輪驅動”,公共領域和重點行業“雙向發力”,國企和中小企業“攜手並進”,地方特色化和區域一體化“共同施策”,服務供給和數字消費“兩端發力”,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協同並進,推動傳統實體經濟向新實體經濟轉型。同時,引導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服務經濟等數字經濟新形態新模式向實體經濟跨域,推進新實體經濟生態體系建設。
強化數字經濟領域反壟斷執法
近年來,隨著以網際網路企業為代表的平臺經濟快速壯大,類似“社交平臺封禁使用者連結”“二選一”“大資料殺熟”等新型壟斷爭議不斷湧現。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連續強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2021年1月9日,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又強調“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中央多次明確提出要強化反壟斷,折射出當前網際網路領域存在的諸多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已對市場主體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造成了較大損害。
為此,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提出,國家相關機構應強化數字經濟領域反壟斷執法,透過樹立更多的執法或司法典型、反壟斷案例來威懾平臺的壟斷行為,並對社交平臺制定專門關於連結、內容刪除遮蔽的法律規定,以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創新發展,保障網際網路行業的正常競爭和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周世虹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日前,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制定釋出的《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就是對平臺經濟反壟斷執法行為的進一步規範,建議下一步有針對性地細化監管思路,增強執法針對性,提升監管科學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金金 李焱 張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