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企查查顯示,國產DRAM廠商長鑫儲存母公司——睿力整合發生股東變更,新增了19位股東。股東名單有云鋒基金、陽光保險、建信股權、TCL創投、人保資本、前海母基金、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深投控、水木投資、中郵保險、君和資本、東方資管、和諧健康、華登國際.....其中還同時出現了騰訊和阿里的身影。
完成本輪融資後,該公司的股東數量達到48位,新股東的持股比例均未披露。本次變更完成後,睿力整合的註冊資本增加至485.8億元人民幣。
過去兩年,長鑫儲存成為了最搶手的獨角獸之一,上一輪融資出現了220家機構排隊的盛況。曾有機構合夥人感嘆,這樣的專案能投進去就贏了。2021下半年,長鑫儲存完成C輪融資,估值上漲到至少數百億元。
據瞭解,DRAM憑藉體積小、價格低、整合度高、功耗低、讀寫速度快等特點,一直是適用於記憶體最好的介質。但在這一領域,長期由韓國三星 、韓國SK海力士、美國的美光三家國際企業壟斷市場。
方正證券指出,從集中度看,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企業的市佔率從2006年開始大幅度上升,集中度迅速提高,從2005年61.9%迅速提升到2018年95.5%,呈現“三足鼎立”之勢。
國泰君安也在研報中表示,2018年中國進口了超過900億美元的儲存晶片,這其中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分天下,而國內廠商的份額為0。
2016年,長鑫儲存專案在安徽合肥啟動,專案由合肥市政府出資,早期由中芯國際前總裁兼CEO王寧國牽頭,後期交由兆易創新創始人朱一明負責。專案規劃投資1500億元,分為三期建設。2019年9月,長鑫的首款產品DDR4投產,此後進行良率最佳化、產能爬坡。2020年5月,搭載長鑫DDR4顆粒的記憶體條已經上市。
由於記憶體晶片專案耗資巨大,長鑫儲存一直面臨較大資金壓力。朱一明曾在2019年5月召開的GSA全球領袖峰會上披露,長鑫儲存已花費25億美元(約合177億元人民幣)用於研發和資本支出。彼時朱一明坦言,人才費用、裝置折舊、研發投入持續成為長鑫儲存的壓力,“希望儘快投產,讓現金流滾動起來”。
為緩解資金壓力,據合肥產投官網,2019年8月,國開行牽頭給予長鑫儲存160億元銀團貸款。
2020年12月,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安徽省國資旗下三重一創產業發展基金各自向睿力整合投資50億元,老股東、合肥國資注資成立的長鑫整合投資8.5億元,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內的12家跟進投資人總共投資40億元,合肥集鑫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投資5億元,兆易創新則進行3億元可轉股債券投資,總融資價款達到156.50億元。此輪融資後,睿力整合的註冊資本也增至337.99億元,增幅高達78.83%。
2021年9月,睿力整合再次增資63.91億元,增幅為18.91%。本次增資後,睿力整合第一大股東石溪集電持股比例降至32.4554%,石溪集電的實控人是合肥國資。而長鑫儲存沒有單一股東持股比例超過50%,處於無實控人狀態。
儲存器是中國大陸進口量最大的積體電路種類之一,而DRAM又是儲存器細分產品中營收佔比最大的產品。目前,已經拿出產品的長鑫儲存正處在提升產能的關鍵時期。
從產能來看,長鑫儲存相較國際大廠仍有差距。長鑫儲存在2020年、2021年分別實現了每月4.5萬片晶圓、每月6萬片晶圓的目標,2022年的產能目標是每月12萬片晶圓。而據TrendForce的此前預測,2021年三星產能將超55.5萬片晶圓/月,SK海力士和美光將分別超過36萬片晶圓/月、35.5萬晶圓/月。
為了提升產能,長鑫儲存正計劃再建兩座晶圓廠。據此前媒體報道,2021年6月,長鑫儲存第二期12英寸晶圓廠舉行了奠基儀式,計劃分為三期建設三座晶圓廠,預計三期滿產後產能可達36萬片晶圓/月。
在晶片工藝方面,三星在2021年10月已宣佈量產14奈米DRAM晶片。而長鑫儲存主要以19納米制程工藝來生產,計劃在2022年推出17奈米工藝的DDR5 和LPDDR5晶片。
雖然跟全球150萬片DRAM 矽晶圓月產量相比,長鑫儲存的產能仍然較小,但對於還完全無法自制DRAM的中國大陸來說,卻是一大突破。
全球儲存晶片行業競爭格局聚焦全球積體電路市場,儲存晶片是市場份額最大的品類之一,2020年市場份額接近邏輯晶片。在某些年份內,儲存晶片的市場份額更是超過了邏輯晶片,足以說明其是積體電路市場上最有價值的品類之一。
根據華經情報網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在2021年全球積體電路產品中,儲存晶片的市場規模增長最快,佔據整個積體電路市場規模的35%,成為積體電路領域中的第一大品類。不僅如此,全球儲存晶片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攀升,據統計,預計到2023年,全球儲存晶片的市場規模將升到2196億美元,增幅高達21.7%。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目前,全球儲存晶片市場高度集中,代表企業包括韓國的三星、SK海力士;美國的美光、西部資料;日本的鎧俠等。我國企業中長江儲存、長鑫儲存分別在NAND Flash、DRAM市場中不斷髮力,已在部分領域實現突破,逐步縮小與國外原廠的差距;在NOR Flash全球市場中,我國企業兆易創新佔據前三,兆易創新集團旗下還包含長鑫儲存(CXMT),意味著兆易創新集團同時握有中國NOR Flash與DRAM的自主研發能力,扮演中國半導體儲存產業發展的重要角色。
從儲存晶片細分產品來看,DRAM和NAND Flash佔據了儲存晶片95%左右的市場份額,DRAM、NAND Flash和NOR Flash為儲存晶片三大主流產品。2020年,全球DRAM市場中三星、SK海力士、美光市場份額分別達到42.71%、29.27%、22.52%;NAND Flash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由三星、鎧俠、西部資料、美光、SK海力士、英特爾六大原廠組成的穩定市場格局;全球NOR Flash市場中華邦、旺宏、兆易創新排名前三,市佔率分別為25.4%、22.5%、15.6%。
從五力競爭模型角度分析,儲存晶片行業現有競爭者數量較少,行業集中度較高,企業紛紛加大儲存晶片新技術工藝的推進力度,行業現有競爭者競爭較為激烈;從上下游來看,由於儲存晶片行業被國際巨頭壟斷,儲存晶片對上游供應商和下游購買者的議價能力較高;從替代品威脅來看,由於行業產品特性和技術特徵,儲存晶片行業替代品威脅較小;從潛在進入者威脅來看,目前,對於潛在進入者而言,儲存晶片行業市場對手過於強大,受資金和技術限制,行業進入壁壘較高,因此儲存晶片行業潛在進入者的威脅不大。
中國廠商能否突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國,根據歷年來海關總署統計的半導體產業進出口資料,可以看到國內企業每一年花在儲存器採購上的資金,高達幾千億美元,並且在一直往上攀升。
由於沒有掌握相關核心技術,我國在DRAM的產品定價上一直受制於國際巨頭,手機、PC廠商經常遇到DRAM缺貨情況。而頭部廠商對DRAM市場的壟斷和價格操縱,使國內的企業深受其苦。
同時,在巨頭強力壟斷下,中國主流的儲存晶片企業大多規模較小,技術水平較國際巨頭仍有較大差距。
由於福建晉華在2018年遭到美光半導體的訴訟,因此陷於停擺狀態,這讓合肥長鑫成為了國產DRAM“全村的希望”。
長鑫以IDM模式生產DRAM產品,目前可量產19nm DDR4和LPDDR4產品,DDR5和LPDDR5技術正在研發中。雖然這個水平距離國際巨頭仍然差距很遠,但也是國產DRAM企業最頂尖的水平。
目前三星等DRAM巨頭的LPDDR5產品已經大量應用於智慧手機市場,併成為現有智慧手機的主打賣點之一;DDR5產品已經量產,但目前來說從價效比上尚未能大規模替代DDR4,這也是長鑫和國內DRAM企業為數不多的好訊息。
與合肥長鑫存在千絲萬縷聯絡的兆易創新,在年內也宣佈,由長鑫代工的19nm 4Gb DDR4產品已經量產。在此之前,兆易創新主要代理銷售長鑫DRAM產品,未來自有品牌DRAM產品將成為主導。兆易創新預計,在2022年,代銷長鑫DRAM產品採購額為1.7億美元,穩定增長;而自有品牌採購長鑫代工的關聯交易將達到1.35億美元。
除長鑫和兆易創新,西安紫光國芯也能夠量產DDR4產品。此外,在科創板IPO的東芯半導體能夠量產DDR3產品,北京君正在收購北京矽成(即美國芯成半導體母公司)之後,也有DRAM產品業務。
然而,對於起步較晚的中國廠商而言,想要獲得一席之地,必須具備抗衡國際巨頭的實力。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產能層面,中國企業都或將面臨極其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