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加息OR不加息,留給亞洲新興經濟體央行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由 東方崇學 釋出於 財經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央行一直有維持較寬鬆貨幣政策、專注於支援經濟增長的空間,但隨著全球其他國家的央行變得更加鷹派,以及國內通脹壓力增加,轉變方向的壓力可能正在增加。

印度、印尼和泰國上週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歷史最低水平,菲律賓週四也保持不變。在病毒持續爆發的背景下,這些國家的經濟正在經歷暫時的復甦。

但美國更激進的緊縮週期以及油價向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上漲,可能會改變該地區決策者的想法。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表示,為了讓經濟站穩腳跟,他們計劃在需要的時間內保持寬鬆政策。一些市場比早先預期更早地定價的轉變可能意味著更嚴格的融資條件和更高的借貸成本。

穆迪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Steve Cochrane表示:“這些國家的央行可能更願意觀望,直到經濟復甦持續到2022年上半年。但他們可能不得不提前採取行動。”

在本週舉行的20國集團(G20)央行行長和財長會議上,印尼央行行長Perry Warjiyo敦促各國央行協調退出疫情時期的政策,以確保新興經濟體不會受到溢位效應的影響,從而限制它們支援經濟復甦的能力。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美聯儲如一些人預期的那樣在3月會議上加息50個基點,亞洲地區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抵禦市場波動。食品和燃料價格正在上漲的印度和泰國也預計,今年晚些時候通脹應該會回到目標區間。

然而,野村控股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隨著疫情風險消退、經濟活動正常化和產出缺口縮小,一些亞洲央行可能會落後於曲線。央行政策的重心可能即將轉向。

通脹可能是印度的決定因素,印度的政策制定者為他們的樂觀觀點進行了辯護。印度央行上週保持逆回購利率不變的舉動,令市場感到意外。市場原本預計,印度央行將透過加息開始政策正常化。

隔夜指數掉期目前的價格走勢顯示,未來三個月印度政策利率將上調約36個基點,高於去年年底的27個基點,這表明交易員對政策收緊的預期不斷上升。與此同時,盧比是今年迄今為止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兌美元匯率下跌了約1%。

野村證券表示:“儘管印度央行在疫情期間淡化了通脹風險,但如果通脹到2023年底沒有像印度央行現在預計的那樣降至4%,那麼通脹反彈的速度可能會快得多。”

在泰國,1月份通貨膨脹率飆升至3.23%,超過了經濟學家預期的2.47%。這令兩年期無本金交割利率掉期飆升多達22個基點,至近兩年高點附近,脫離稍早市場走勢,暗示市場對泰國央行的預期更為溫和。

印尼可能會對美聯儲的加息週期更加敏感,這符合其保持金融體系穩定的目標。高於預期的美國通脹可能給印尼央行帶來新的問題。印尼央行2月10日表示,預計美聯儲今年將總共加息100個基點,低於市場預期。

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經濟學家Wellian Wiranto表示:“最新的美國經濟資料點可能足以提醒BI提前加息的可能性增加,這反過來又導致BI不得不在3月自行加息的機率淨增加。”

菲律賓央行行長Benjamin Diokno曾表示,菲律賓央行不需要跟隨美聯儲的步伐,也不急於收緊貨幣政策。但隨著油價接近95美元的關鍵水平,可能很難無限期地維持這一立場。

Diokno在週四的會議上暗示將取消對疫情的支援措施,並表示:“根據我們的評估,當我們開始際看到可持續復甦的證據或通脹風險增加的證據時,我們將承諾取消對疫情的經濟刺激政策。”

ING Groep NV亞太研究部主管Robert Carnell表示:“在全球和國內通脹不斷上升的背景下,一些央行的態度確實顯得過於放鬆。我們可能會看到市場的反應是更多地回報那些更積極的央行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