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7日電 (宋亞芬)隨著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進一步惡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近日表示,將於6月公佈對全球經濟預測的向下修正。
多位經濟專家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受二季度疫情全球蔓延不斷加重的影響,最終資料可能比2008年- 2009年金融危機時還要低。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2008年和2009年全球GDP增速分別為1.85%和-1.68%。
在此情況下,中國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又該如何應對?
二季度多國經濟恐受重創
IMF在4月14日釋出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曾指出,受新冠病毒大流行影響,全球經濟2020年預計將萎縮3%。而IMF總裁的最新表態,則意味著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至3%以下。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宏觀研究部主任賈晉京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肯定是要比IMF一季度預測的3%要萎縮很多。因為二季度是疫情對歐美經濟影響最嚴重的階段。如果二季度歐美普遍負30%的話,估計全球經濟全年下降幅度肯定會超過5%,降幅也會超過2009年金融危機時期。”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也預計全球經濟將萎縮至-4%甚至-5%的水平。
美國亞特蘭大聯儲近日釋出的報告預測,2019年第二季度美國GDP將大幅下降34.9%,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跌幅,並預計整個2020年美國經濟仍將比2019年低6.8%。
高盛13日在一份報告中也提出,美國二季度GDP料將下滑39%,全年經濟增速將下滑6.5%。
歐元區的形勢也不樂觀。歐委會5月6日公佈的春季預測報告顯示,歐盟27國的國內生產總值2020年將下跌7.5%。
那麼,全球經濟何時可以緩解?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現在美國疫情並未明顯緩解,而共和黨已有放鬆防控發展經濟的想法。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是否還會受到第二波疫情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所以接下來還很難說兩個季度情況就會有所緩和,反倒是還可能會出現進一步地多次的反覆,具體的影響還沒法做出判斷。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也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取得正增長的困難很大,基本上做不到。“疫情的嚴重程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而且還看不到徹底解決的希望。最終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終結取決於治理能力和醫療資源最差的國家,因為這個病毒傳染性很強,又不可能把任何一個國家孤立起來,所以只要有一個國家治理不好,全球就不能掉以輕心。這種情況下,疫情經濟將持續很長時間,可能持續到明年,其結果是今年的全球經濟形勢不樂觀。”
中國財政貨幣政策上該如何應對?
面對當前的世界經濟發展形勢,要盡力減少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中國又該如何應對?
對此,賈晉京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從貨幣和財政政策角度來看,肯定是要更加積極一些。”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則指出,中國的財政政策還有進一步發力的空間,但是總體而言在全球出現比較大的萎縮的背景下,中國很難去制定一個比以前更高或者相對水平更高的增長目標。目前中國的政策大多是對沖性的,並不是強烈刺激性的,所以我覺得只能在特別國債的發行額度,包括貨幣政策的釋放,降準降息的空間方面繼續做一定的政策操作,但是可能很難達到像2008年那樣一個刺激的量級,不管是財政佔GDP的比重,還是貨幣寬鬆的程度。
連平也認為中國應加大對沖的力度。“如果全球疫情在三季度仍沒有緩和的話,中國的相關政策可能還要更加積極,甚至於還要加碼。在接下來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靈活性。我覺得中國的財政政策還有更加積極的空間,貨幣政策也還有進一步鬆動的空間,比如準備金率進一步下調,利率進一步下調,都是有空間的。”
不過,受制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有專家認為財政政策上恐會受限。
蘇劍分析稱,中國的財政政策受制因素太多,主要是疫情打擊下財政收入下滑、支出上升導致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難度就很大。因此,目前中國財政政策的困難不在於如何作為,而在於如何籌資。目前發行國債、處置國有資產應該是比較好的辦法。減稅、增加政府支出(包括基建支出和轉移支付)都是可行的辦法,降低社保收費、高速路收費等等也都是好辦法,但這些的前提是得先有別的收入來源。(中新經緯APP)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