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生產風險圖冊助力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記者田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張峭團隊28日在“第十期中國農業保險論壇(CAIF)”上釋出全面反映各省(區市)市縣主要農作物生產風險空間差異的大型圖冊——《中國農業生產風險區劃地圖冊》,旨在助力農業生產防災減損工作、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
“開展農業保險風險區劃很重要,是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農業農村部計財司金融保險處處長王勝認為,《中國農業生產風險區劃地圖冊》為農業保險風險區劃研究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作為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農業保險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改進農村社會治理、保障農民收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三農”發展的“助推器”。
圖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張峭在論壇上發言
據中國銀保監會資料,2019年我國農業保險聚集保費資金672.48億元,市場規模穩居亞洲第一。今年1-4月,全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1.83%。
不過,我國農業保險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與服務“三農”的實際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當前,防範化解農業生產經營面臨的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波動等多重風險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特別是農業生產風險評估與區劃工作嚴重滯後而引發的道德風險、逆選擇、高賠付、高費用等問題異常突出,嚴重影響農業保險持續健康發展。”首都經貿大學庹國柱教授說。
2019年財政部等四部門釋出的《關於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強農業保險風險區劃研究,構建農業生產風險地圖,釋出農業保險純風險損失費率”“實現基於地區風險的差異化定價,真實反映農業生產風險狀況”。
開展農業生產風險評估、區劃和構建農業生產風險地圖是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此次編制的《中國農業生產風險區劃地圖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據介紹,該圖冊運用農情、災情、險情大資料對我國農業生產風險現狀進行評估與區劃的基礎上編制而成。其展示了省級和31個省縣級兩種尺度下農業保險中央補貼的十一種作物品種(水稻、玉米、小麥、棉花、大豆、馬鈴薯、油菜、花生、芝麻、甜菜和甘蔗)生產風險評估、區劃和地圖,共編制了288張地圖,充分展示了我國主要農作物生產風險的區域分佈特點。
圖冊編制依據的資料全面可靠、理論方法科學、結果精度較高,可作為各級政府和保險機構制定農業生產風險管理策略、科學釐定農業保險費率、最佳化農業保險財政補貼的參考標準,也將對提高我國農業相關主體風險和保險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生產的防災減損工作、加快我國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發揮重大積極作用。
庹國柱表示,《中國農業生產風險區劃地圖冊》等相關成果將對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將逐步引導我國農業保險經營向科學化、合理化、精細化、效率化前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