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上半年僅4家虧損 邁瑞醫療淨賺超34億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目前,各家上市公司的年中報已經披露完畢。新京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資料整理發現,在73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中,迴歸A股兩年的邁瑞醫療憑藉34.54億元的淨利潤,成為上半年最能賺錢的企業,而部分企業的業績上漲與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對呼吸機、體外診斷產品等的需求量上升不無關係。

73家企業僅4家虧損

相較於其他醫藥細分行業,醫療器械行業相對穩定,在73家上市企業中,69家在上半年實現盈利,僅有4家出現虧損,50家企業實現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上漲,其中有5家企業同比增長幅度超過1000%,分別為英科醫療(2611.87%)、康泰醫學(1820.05%)、振德醫療(1544.74%)、東方生物(1477.45%)、達安基因(1186.48%)。

淨利潤排名方面,邁瑞醫療以34.54億元的成績稱霸榜單,這並不意外,新京報記者此前根據2019年年報統計的資料就顯示,邁瑞醫療當年46.81億元的淨利潤成為同行業上市公司中的最高值。邁瑞醫療之後,英科醫療、華大基因、樂普醫療、魚躍醫療、振德醫療、達安基因、奧美醫療、藍帆醫療、東方生物緊隨其後,分列第二到十位,其中,淨利潤達到10億元級別的企業共有5家,分別為邁瑞醫療(34.54億元)、英科醫療(19.21億元)、華大基因(16.51億元)、樂普醫療(11.40億元)、魚躍醫療(11.19億元)。

此外,上半年共有4家醫療器械企業出現虧損,分別為天智航(-3406.67萬元)、博暉創新(-1595.11萬元)、透景生命(-861.20萬元)、利德曼(-595.76萬元)。

部分醫療器械公司業績的增長與疫情的發生不無關係,新冠疫情發生後,國內外對呼吸機、口罩、體外診斷產品等的需求量增長明顯。以邁瑞醫療為例,作為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以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其“賺錢能力”毋庸置疑,疫情也成為重要因素,公司上半年生命資訊與支援業務的監護儀、呼吸機、輸注泵,醫學影像業務的便攜彩超、移動DR等和疫情直接相關的產品增長不同程度加速。其中,新冠疫情對生命資訊與支援業務的拉動作用尤為顯著。

這種帶動是行業性的,為了提升傳染病篩查和救治能力,同時防控疫情的二次暴發,國內市場從3月份以來已經進入了加大建設重症ICU、傳染病醫院、發熱門診等方面的醫療新基建階段,各地政府也開始著手準備相關抗疫裝置和物資的戰略儲備工作,這對行業發展無疑是利好訊息。

高增長、規模小並存

目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增長迅速,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主營收入約為6380億元,2021年至2022年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主營收入將有望突破萬億元,我國醫療器械行業複合增長率持續保持在15%左右,中國市場未來一段時間將維持高速擴容態勢。

這一點在上市公司中也有所體現。在73家醫療器械企業中,有45家實現了營收同比增長,康泰醫學、振德醫療、東方生物、碩世生物、英科醫療、達安基因營收同比漲幅排名靠前,均超過300%,其中,康泰醫學、振德醫療營收同比漲幅突破400%,康泰醫學以421.17%的營收同比漲幅高居榜首,振德醫療以401.24%的漲幅緊隨其後。

在29家出現營收同比下降的企業中,昊海生科上半年實現營收4.96億元,同比下降36.85%,成為營收降福最大的公司,透景生命、利德曼、和佳醫療、美康生物、九強生物、愛朋醫療營收降福均在20%以上。

與此同時,我國醫療器械企業也面臨著規模偏小,行業集中度低的現狀。《醫療器械藍皮書: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90%以上為中小型企業,主營收入年平均在3000萬—4000萬元,與國內製藥行業企業3億—4億元的年平均主營收入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

校對 柳寶慶

來源:新京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76 字。

轉載請註明: 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上半年僅4家虧損 邁瑞醫療淨賺超34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