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中小銀行補血渠道 企業紓困更精準

   銀保監會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6.14%和13.44%,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5%和12.81%,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不良率則均較去年末有抬頭跡象。

  7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生存發展,必須加大金融支援,發揮中小銀行不可或缺的作用。會議決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透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

  疫情的衝擊至今仍沒有結束的跡象,多數市場主體還在承受重壓。其中,中小微企業的形勢尤為嚴峻,面臨著流動性斷裂的風險。保就業,穩增長,必須對中小微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要探索為其“補血”的新途徑。

  近年來,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普惠性金融支援措施並不少,但眾所周知,給中小微企業“補血”、紓困,重在“精準”和“直達”。由於小微企業大多存在運營風險高、資訊不透明、缺少抵押物等特點,使得銀行擔心不良貸款上升、貸款成本過高,對其放貸往往十分謹慎。從銀行這一方面觀察,中小銀行是服務小微企業的主力,但目前不少中小銀行自身也存在一些困難,使其在服務小微企業時“心有餘而力不足”。

  談到中小銀行自身的困難,資本金不足、補充渠道不多應該是一個明顯短板。銀保監會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6.14%和13.44%,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5%和12.81%,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不良率則均較去年末有抬頭跡象。

  有鑑於此,今年以來,如何拓寬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如今,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援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堪稱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方式的重要創新。此舉直接帶來了兩大利好:既有助於中小銀行提升資本實力,也有利於實體經濟。只有中小銀行具備一定的信貸投放能力,才能更好地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

  同樣是補充資本金,與IPO、永續債、優先股等這些市場化融資渠道相比,以地方政府專項債的方式補充有其特殊優勢。地方中小銀行主要由地方政府持股,解決資本金問題首先得地方政府想辦法。如果經由地方發債去注資,就可以解決激勵相容、權責對等的問題,等於強化地方政府在風險管控方面的責任。

  需要注意的在於,給中小銀行“補血”只是手段,下大力氣推動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其更好地發揮支援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作用。為此,國常會強調,將中小銀行完善治理、健全內控機制等作為支援補充資本金的重要條件。

  由此看來,中小銀行不宜因為有了“補血”的新途徑就萬事大吉。一方面,籌劃多年的銀行自身的改革不能因此而停滯不前;另一方面,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中小銀行也需提升自身經營能力。

  本次國常會明確提出“優先支援具備可持續市場化經營能力的中小銀行”,同時要求使用可轉債補充資本金要“建立市場化的到期及時退出機制”。顯而易見,中小銀行只有在可轉債存續期內大力提升自身經營能力,才能在資本退出時仍滿足監管對於資本充足率的要求。

  既要補好血,又要輸好血,將流動性輸送到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中,精準滴灌於中小微企業,是精細工程。完成這個任務,對相關各方都是重大考驗。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58 字。

轉載請註明: 拓寬中小銀行補血渠道 企業紓困更精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