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主營濃縮乳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熊貓乳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了創業板發審委的首發稽核。
成立於1956年的熊貓乳品頭頂“浙江老字號”、國內第二大煉乳生產商等頭銜,旗下產品包括“熊貓”牌系列調製甜煉乳、全脂甜煉乳、調製淡煉乳、全脂淡煉乳、甜奶醬、馬蘇裡拉乳酪、兒童乳酪棒、稀奶油等。這已經不是熊貓乳品第一次IPO,2018年時其曾向A股發起衝刺,不過最終撤回了IPO申請,成為了成為2019年第一家主動撤回IPO申請的公司。
熊貓乳品此次衝擊創業板,擬發行不超過3100萬股,募集資金6.2億元,計劃用於發展濟陽二期年產2萬噸濃縮乳製品專案,營銷和應用中心專案及蒼南年產3萬噸濃縮乳製品生產專案,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
作為國內的“老字號”乳品企業,雲創財經注意到,2019年1月,熊貓乳業撤回了IPO申請,一年後,熊貓乳品再次遞交了招股書,不過這次熊貓乳品變更了會計師事務所,由致同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為容誠會計師事務所;而保薦人也發生了變更,由中信建投變更為中信證券,除了中介機構發生變動,熊貓乳品的財務資料也出現了“大反轉”。另外,熊貓乳品作為老牌食品企業,其重要的供應商恆天然被曝曾涉“毒奶粉”事件,在當時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財務資料“大反轉”
熊貓乳品曾於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據2020年3月5日新三板公告稱,熊貓乳品進行了大面積的會計差錯更正,包括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數十個財務指標,這不免讓投資者對其財務規範性產生了懷疑。
然而這並不是熊貓乳品第一次大面積會計差錯更正,2017年4月26日、2018年11月17日、2020年1月7日都進行過變更,在本次重新遞交IPO申請資料時則進行了系統性更正。
熊貓乳品本次的差錯更正中的一項資料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據招股書披露,熊貓乳品2018年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2.67億元,佔採購總額的65.25%;而據新三板2018年年報資料顯示,2018年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2.66億元,佔採購總額的50.18%。
採購資料更正前後,採購總額差異高達1.2億元,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熊貓乳品對前五大供應商採購比較依賴,不論資料更正前還是更正後,前五大供應商採購比例均佔採購總額5成以上。也就是因為前五大供應採購佔比高,此次更正前後引起的採購總額的差異才更加引人注意。雖然熊貓乳品解釋稱系因統計及計算口徑差異等原因造成上述差異,但這個1.2億元的差異這麼解釋未免有些牽強,至於真實的採購資料是什麼,這也有待公司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毒奶粉”風波
熊貓乳品的主要業務包括濃縮乳製品和乳品貿易。其中,乳品貿易業務為紐西蘭恆天然進口奶粉和乳清粉的採購和銷售。另外,熊貓乳品的濃縮乳製品原材料主要也來自於紐西蘭恆天然進口奶粉。熊貓乳品的貿易業務和加工業務的供應商幾乎都集中於恆天然。
然而就是熊貓乳品口中所謂“高品質”的恆天然,卻出現在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域性2020年7月15日公示的2020年6月全國未准入境食品化妝品資訊之中,據公告顯示,紐西蘭恆天然一批次全脂奶粉因感官檢驗不合格而未准入境,並且,海關總署還特意強調稱,恆天然奶粉已經連續三個月均有產品被海關拒絕入境。
不過,這並不是恆天然第一次因食品安全問題遭到曝光,2013年時,令人震驚的肉毒桿菌事件將恆天然推上了風口浪尖。2013年8月2日,恆天然釋出訊息稱,其生產的部分濃縮乳清蛋白粉被檢出受肉毒桿菌汙染,並緊急召回其在紐西蘭市場上銷售的3個批號的嬰幼兒配方乳粉。資料顯示,肉毒桿菌可分泌肉毒毒素,該種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劇毒物,只需要極少劑量就可致人死亡。
在“毒奶粉”事件爆發後,國家質檢總局要求進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汙染產品,並全面且無限期停止紐西蘭乳粉進口,然而,些含有劇毒物的乳粉已經有部分流入中國,可見該事件在當時影響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