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債務糾紛,力帆可能真的是懸了。
幾天之前,力帆股份發公告否認了第三方收購/注資傳聞,並表示,公司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非但沒有與第三方洽談收購或注資事宜,也未達成任何意向。
在持續虧損、負債較高、乘用車業務下降較大、大額債務逾期、控股股東流動性短缺等多方面經營風險的影響下,力帆股份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解決方案。公司資金鍊緊張,面臨嚴重流動性風險的同時,力帆股份也在相關公告中明確表示: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根據力帆股份的官網資訊,力帆曾是中國第一家上市A股的民營乘用車企業,也曾經連續多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昔日的乘用車“大佬”淪落到如今的尷尬處境也是不禁讓人唏噓。
根據相關報道,已有多家力帆汽車經銷商於近日聚集在力帆車輛研究院,向廠家索賠維權。據瞭解此次維權的經銷商大約在30家左右,主要矛盾焦點是力帆汽車在返利、押金、貸款等多方面拖欠經銷商債款。據一位在場經銷商表示,他在2019年5月向力帆提出退網,但15萬元保證金及4000多元車款餘額至今未能要回,鑑於廠家一直沒人出面和他溝通,只能透過維權索賠。
與此同時,力帆汽車也在6月18日釋出的公告中稱,公司累計涉及訴訟(仲裁)已達392件,涉及金額29.06億元。392起案件中,已判決(仲裁)案件221起,力帆全部為被告,共需賠償對方18.36億元。未開庭案件82起,涉及總金額5.8億元。此外,近12個月內未披露訴訟(仲裁)達到2.68億元。還有181起訴訟(仲裁),由於單個案件金額較小不予披露,總金額達到1.64億元。
業內分析認為,糾紛債務接近30億元,公司主體信用等級被評為“C”級(最低信用等級)的力帆股份已很難透過銀行貸款、發放債券等常規籌資手段緩解債務壓力、補充運營資金。在此背景下,力帆股份似乎只能透過第三方收購/注資解決如今的債務問題,減緩運營壓力。
現如今,第三方收購傳聞已被官方否認,力帆汽車只能獨自面對多重壓力。不過,同時面對銷量、業績大幅下滑,流動資產資不抵債等多重經營風險,力帆股份似乎已經無法獨自化解當前困局。
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力帆實現營收74億元,同比下滑32.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46.8億元,同比下降1950.83%;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收5.6億元,同比下降74.8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1.97億元,同比下降103.06%。
業績大幅下滑的同時,力帆股份的主營業務也是“毫無生機”。今年前5個月,力帆傳統乘用車銷量下滑95.5%至887輛,新能源車銷量下滑54.5%至460輛。對此,力帆股份曾在公告中表示,力帆汽車業務已面臨停滯,國內市場基本喪失,目前只有少量出口訂單,乘用車品牌存在被邊緣化風險。
2019年末,力帆股份的流動資產為66.64億元,流動負債為148.92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末,力帆股份的流動資產合計為55.1億元,流動負債為137.2億元。在流動負債明顯高於流動資產,銷量、業績又面臨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力帆股份似乎已無力獨自解決債務糾紛。鑑於力帆股份的流動負債高於流動資產由來已久,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在其《2019年年度報告的資訊披露監管問詢函》要求力帆汽車在流動負債遠高於流動資產的情況下,公佈公司償還未來一年內到期大額負債的具體安排,並充分提示相關流動性和債務風險。
成為多起訴訟案件被告的同時,力帆股份也因關聯公司之間的資產騰挪而遭受質疑。在力帆汽車的2019年報中,年審會計師因重慶盼達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申請向力帆股份仲裁賠償7.98億元事項事項出具了保留意見。有鑑於此,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其問詢函中要求力帆股份結合仲裁事項後續進展情況,說明對公司報告期內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具體影響,公司董監高是否採取有效措施維護上市公司利益,是否存在向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利益傾斜的情形。
本文為中新汽車原創,歡迎小夥伴分享,媒體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作者及出處,謝絕任何媒體、自媒體以此文任何內容製作為影片、音訊指令碼,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