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陳光明出手市場這就穩了?

由 圖門耘 釋出於 財經

  A股今日三大指數飄紅,但縮量三連陽的走勢表明市場仍處於存量博弈狀態,疊加國慶假期馬上到來,市場人氣不高。

  01

  陳光明出手

  值此關鍵時點,有一則訊息引發了關注。今日,陳光明旗下的睿遠基金釋出公告稱,旗下睿遠成長價值混合基金自9月16日起恢復申購及定投業務。

  睿遠成長價值混合基金公告稱,為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該基金自2020年9月16日起恢復申購及定投業務,同時將對大額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業務進行限制,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的累計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均應不高於1000元。

  有大V“興高采烈”的將之視作“強烈反轉訊號”!

  此前截至今年6月末的資料顯示,資管大佬傅鵬博管理的睿遠價值成長混合規模觸及155億元的高位。

  百億規模對於大多數基金經理都是道坎,有研究顯示,規模越大,優秀基金的長期表現就趨同於滬深300。換言之一個主動型基金只剩下β而不見α,所以控制規模非常必要的。

  今年7 月 27 日,睿遠成長價值關閉原有的1000元單日申購,此次也是關閉1個多月後再度開放基金申購。

  而如今開放申購,是不是就表明睿遠看好後市,很難說。

  02

  公募傾向減持

  從國金證券最新公佈的截至9月11日的公募持倉變化估算週報看,目前選擇加倉和選擇減倉的公募基金數量是對半開的。

  而規模前十大的基金公司旗下選擇減倉的基金數量也遠超選擇加倉的基金數量。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有賣方機構的基金分析師解釋稱,隨著三季度接近尾聲,部分公募基金經理需要考慮業績排名,在所持重倉股估值偏高、後市調整風險較大的背景下,提前獲利了結便成為他們主要的調倉思路。

  該分析師指出,歷史經驗表明,提早調倉的基金,其遭受的拋售股票衝擊成本相對較小。一旦基金重倉股下行趨勢形成,持倉量較大、拋售稍晚的基金就可能承受較大的衝擊成本,其淨值會受到顯著影響。

  03

  百億ETF爆買科技、券商

  雖然現在賣方都在吹低估值順週期藍籌,但也沒見金融、地產、鋼鐵、煤炭等有什麼表現,爆發了也往往是一日遊,持續性更是談不上。

  從9月以來的ETF資料看,晶片為代表的科技和券商股倒是獲得了大資金的逆勢淨買入。

  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9月以來排名靠前的2只晶片ETF,1只半導體ETF和1只電子ETF獲得了超百億的淨買入,明顯是有大資金在道ETF押注科技股。

  科技板塊的調整遠早於醫藥和消費,比如目前卓勝微兆易創新等龍頭股從最高位普遍調整幅度已經接近40%。

  北京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科技股經歷了這一波回撥,已跌至買點。而食品飲料行業中的部分標的估值依然很貴,且調整並不充分。從價效比角度來看,科技股更好,近一段時間他們逢低逐步買回了一些科技股。

  灃京資本也表示,已逢低佈局、積極介入經過前期調整後價效比回落至合理區間的成長性行業。儘管當前市場仍缺乏明確的主線,但相對較為確定的是,科技成長作為中長期方向,在持續調整和諸多事件衝擊之後,其吸引力將逐步顯現。

  04

  券商業績披露遇“視窗指導”

  而除了科技股,被視作“牛市旗手”的券商股也獲得了資金的青睞,淨買額排名前10的ETF總也出現了3只證券類ETF。

  訊息面上。今日據第一財經報道,按照慣例,證券公司在每月10號前會披露上一個月的經營資料簡報。但目前已進入9月中旬,全部上市券商的8月月報卻都遲遲未至。多家大中型券商處透露,券商於近期接到相關通知,要求暫緩披露8月經營資料。

  有市場人士猜測,莫非是券商月報業績太好,怕對券商股股價造成擾動?

  上市券商按月公佈經營資料的規定於2010年出臺,當年7月,上市券商首次公佈月度經營資料。

  當然具體是什麼原因不做猜測。但投顧機構百瑞贏表示,滬指縮量三連陽,各個熱點板塊都輪動了一遍,唯有金融等權重藍籌引而不發,大有蓄勢突破的可能。

  05

  後市展望

  中信證券指出,市場短期風險已充分釋放,資金行為將從紊亂逐漸重歸常態並重聚合力,帶動增量資金入場;國內宏觀經濟基本面修復預期將強化,A股將開啟一輪持續數月的中期慢漲。

  操作策略上,中信建投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認為,從當前的時間點到國慶節之後甚至10月底,都是相對以防守為主,選擇高股息,低估值的板塊作為防守。

  招商證券表示,A股有望重回上行通道。此前由於流動性變化,市場短期調整,流動性驅動的高估值板塊調整較明顯。但由於新增社融持續回升,企業盈利將會持續加速回升。從A股歷史上看,企業盈利加速也會帶來估值提升,因此A股大部分與經濟週期相關行業將會迎來“戴維斯雙擊”。

  中金公司表示,受科技股估值偏高、貨幣政策向正常化迴歸、短期資金利率較快上行等因素影響,科技板塊及新經濟板塊出現一定回撥。短期看,國慶長假臨近,市場風險偏好預計較難系統性提升,但估計市場下行空間較有限。中期來看,支援本輪科技股及新經濟板塊上行的長期因素並未發生變化。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