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發展可再生能源如何強“內功”

由 老巧雲 釋出於 財經

可再生能源產業呈現出“發展迅速、多元融合、優勢突出、開拓創新”的特徵,但仍面臨不少挑戰——

發電裝機容量增長迅速

位於淮南市的舜新家苑天然氣分散式能源站,是全省第一家透過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方式實現能源梯級利用的分散式能源站。

“這個分散式能源站以天然氣為燃料,充分利用電能、餘熱,實現能源梯級利用,形成了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能源供應體系。分散式能源可用發電後工質的餘熱來制熱、製冷,能源得以合理梯級利用,這一專案能源的利用效率達到80%以上,相比傳統能源利用方式提高30%以上。”淮礦清潔能源公司董事長黃仁祝說。

可再生能源在最佳化能源結構、減少環境汙染、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增長迅速。“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829萬千瓦,年均增長31%。截至2020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2469萬千瓦,是2015年的3.9倍,佔全省電力裝機容量的31.6%,比2015年提高19.2個百分點。

據瞭解,我省堅持把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可再生能源產業呈現出“發展迅速、多元融合、優勢突出、開拓創新”的特徵,取得了較好發展成績。我省堅持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分散式光伏發電並舉,在全國首創“光伏扶貧”和兩淮採煤沉陷區水面光伏發電模式,積極推進各種型別光伏發電建設,光伏發電實現爆發式增長。截至2020年底,累計併網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370萬千瓦,約為2015年的10.5倍,居全國第5位,成為全省第二大電源。

駛入上升通道仍需努力

近期,安徽績溪抽水蓄能電站最後一臺機組併網發電,這標誌著中國目前最大抽水蓄能電站6臺機組全部併網。自此,安徽績溪抽水蓄能電站已進入全面投產倒計時。

安徽績溪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180萬千瓦,設計年均發電量40.20億千瓦時,主要承擔華東電網系統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及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電站政企各方相互協調、通力配合,促進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有力保障了安徽電網乃至華東電網的安全穩定執行。

“十三五”期間,我省穩步推進績溪、金寨2座抽水蓄能電站建設,2020年績溪抽水蓄能電站1~5號機組投入商業執行,6號機組一次併網成功,創下了抽水蓄能電站一年“五投一併”行業新紀錄。核准開工桐城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128萬千瓦;寧國、嶽西、石臺、霍山等4座抽水蓄能電站納入國家2025水平年抽蓄電站選點規劃。截至2020年底,全省建成併網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318萬千瓦,是2015年的1.9倍。

儘管可再生能源從補充能源變為規模替代化石能源是大勢所趨,但駛入上升通道仍舊任重道遠。發展可再生能源仍面臨著政策依賴程度高、建設條件落實困難等挑戰。近年來,我省抓住契機,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力促可再生能源從過去單一能源發展進入品種多元化、地域廣泛化,與傳統能源協同發展的新發展格局。

以風電為例,“十三五”期間,全省加大集中式風電建設支援力度,積極探索分散式風電開發利用,重點在江淮分水嶺丘陵地區、皖北平原地區新增併網一批集中式風電場專案。截至2020年底,累計併網風電裝機容量412萬千瓦,是2015年的3倍。

營造良好政策環境促發展

在阜陽市臨泉縣的臨泉廬陽產業園,坐落著總投資億元以上的國能天然氣有限公司生物天然氣工程試點專案。六座大型厭氧發酵罐呈圓柱體狀,裡面置有高效臥式攪拌器,可充分破除浮渣。“這是年產720萬立方米生物天然氣工程,專案總投資10800萬元,佔地約51畝。”臨泉國能天然氣有限公司董事長杜波告訴記者,專案所需原料為牛糞、豬糞及玉米秸稈等有機廢棄物,生產出來的生物質天然氣供不應求。在天然氣工程建設中,爭取了國家補貼4000萬元。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農林生物質能發電、垃圾發電、生物質天然氣示範工程和生物質能供熱等多元化利用,截至2020年底,全省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為213萬千瓦,是2015年的2.5倍,其中農林生物質電廠裝機容量139萬千瓦,居全國第2位。但生物質收儲運體系不健全,環保投入大、運營費用高,發電成本居高不下,補貼電費不能及時到位等實際困難仍客觀存在。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產業發展研究部研究員竇克軍建議,因地制宜推廣、多能互補,將生物質固體燃料標準和激勵政策機制關聯,加快供熱熱價機制改革。

當前,我省煤炭佔能源生產、消費比重較高,生態環保剛性約束進一步趨緊,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成為當務之急,為我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創造了歷史性機遇。“十三五”期間,我省可再生能源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370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準煤約4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0400萬噸。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364億千瓦時,是2015年的3.2倍,佔全省發電量13.1%,比2015年提高7.6個百分點。

良好的政策環境保障,是發展可再生能源不可或缺的條件。“需要政府在包括完善政策、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大補助、加強科研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持續有力扶持。”相關專家建議,要落實國家支援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積極支援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進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稅收減免等激勵措施;引導金融機構、企業等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支援可再生能源發電及相關產業發展;鼓勵各地加大財政資金投入,重點支援可再生能源資源調查評價、創新技術研發、屋頂分散式光伏發電等;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可再生能源重大專案建設運營。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