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央視報道,北京拉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拉索生物)日前完成中國首套高密度基因晶片研發,打破國外企業在這一領域長期壟斷市場的局面。
在基因檢測產業鏈中,處於上游的檢測裝置及基因晶片佔據大頭成本。近年來,包括華大智造、拉索生物等在內的企業相繼在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基因晶片等基因檢測產業鏈上游實現突破。業內人士認為,對於仍處於發展期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來說,降低成本將成為開啟市場的第一步。
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仍處於發展期
基因檢測通常分為醫療級和消費級(DTC)兩部分。所謂消費級基因檢測,即區別於院內渠道,指透過廣告、電商、線下店等可被消費者認知且直接購買的基因檢測產品,國內主要集中在健康領域。
中國基因檢測行業在2020年進入“爆發期”。億歐智庫釋出的《中國基因檢測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基因檢測企業在一級市場中所獲融資額為193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153%。繼貝瑞基因與華大基因後,泛生子、燃石也相繼登陸納斯達克。《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在全球範圍,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是亞洲市場,而中國市場是最大的增長引擎。
與整個行業的“爆發”相對應,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仍處於發展期。艾瑞諮詢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消費級基因累計使用者規模達220.7萬。其中,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滲透率約為1.1%,預計2022年,消費級基因檢測累計使用者規模將達到2070萬。另據Credence Research的資料,消費基因檢測市場在2016年至2022年會達到25.1%的年複合增長率。相較於美國使用者8.1%(2019年)的滲透率還有很大差距。
除大眾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外,價格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拉索生物創始人、執行長李智認為,行業中還存在檢測成本高、價格戰效應明顯的情況,基因晶片的成本平均在數百元,無法支撐起國內消費級市場的規模化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這與我國在該領域長期依賴進口導致的成本偏高關係密切。基因晶片處於基因檢測產業鏈的上游,在基因檢測產業鏈中,與基因晶片一同處於上游地位的,還有檢測裝置(測序儀)。有資料顯示,全球範圍內90%以上的測序資料為知名企業Illumina儀器產生。國內市場同樣高度依賴進口,以上週剛剛登陸科創板的諾禾致源為例,其對Illumina測序儀的採購數量為39臺,這一數字排在採購相關裝置的首位,安諾優達、燃石醫學等該領域國內頭部企業也均為Illumina客戶。
降低成本或將成為開啟市場第一步
幾近壟斷的局面是造就基因檢測領域上游成本佔比略高的重要因素,李智算過這樣一筆賬:“基因檢測的成本在美國是五六十美元,主要是支付給上游檢測裝置及基因晶片耗材的部分,產品賣100美元就可以掙四五十美元。國內的成本差不多也是這樣,可能物流、人工會便宜一點,因為核心的東西是進口的,主要成本還在國外。”這也導致企業及終端產品的利潤仍處於較低水平。
近年來,國內企業開始在產業鏈上游有所突破。拉索生物近日完成中國首套高密度基因晶片的研發,這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高密度基因晶片的生產及全部的供應鏈環節均在國內完成,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公開資料顯示,上市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萬孚生物均為拉索生物合作伙伴;作為華大集團旗下測序裝置業務板塊,華大智造已成為全球三家能自主研發並量產臨床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的企業之一;齊碳科技去年推出我國首臺奈米孔基因測序儀產品,預計在今年7月實現量產。
一位在基因檢測領域從業近十年的業內人士表示,經歷相對無序的發展後,國內基因檢測市場正在走向規模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基因檢測作為一種有效的篩查和預防方法得到大規模應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們對基因檢測的認知,“價格降低則有望成為市場崛起的關鍵因素。”
對於消費級基因檢測,資本和學術界也一直存在其是否缺乏嚴肅臨床價值及被過度解讀的討論。一位公立醫院醫生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資料庫是決定檢測是否靠譜的關鍵因素之一,部分專案的檢測結果有一定的指導性,但也只是借鑑意義。李智認為,消費級基因檢測可以在院內院外之間起到連線作用,個人基因檢測結果未來可以有多個場景,包括遠端診斷、基層醫療、個性化用藥等,與院內場景的結合也可以是消費級基因檢測長期的發展方向。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