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市場待開發!固態鋰電池成投資風口,成本仍是關鍵問題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何明俊

在12月18日-20日舉行的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上,固態鋰電池相關創業專案備受關注。

固態鋰電池被視為是鋰電池行業下一個投資風口。固態鋰電池是指正極、負極、電解質全部採用固態材料的鋰二次電池,具有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迴圈效能強、適用溫度範圍大等優點。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350Wh/kg已接近液態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而固態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則能夠超越這一數值。

“固態鋰電池的技術路線並不是一步到位的,是從半固態到準固態再到全固態。”12月18日,常州創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常州創標”)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梅新藝接受時代週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常州創標是一家提供鋰電池應用領域一流解決方案和服務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主攻固態鋰電池相關技術研發,包括固態電解質材料、電極/固態電解質介面最佳化及固態電池技術。

梅新藝表示,公司擁有固態電解質、金屬鋰表面處理、SEI膜技術以及高電壓電池整合技術等多項創新性技術,開發的固態電池額定容量為8Ah,能量密度為300Wh/kg,實現了較高的容量和能量密度。

“公司專利覆蓋電芯製造、BMS、電池包Pack等三大核心領域,已授權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23項、軟體著作5項,待授權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6項。”梅新藝對時代週報記者稱。

近年來,固態鋰電池作為鋰電池終極技術路線之一,已被不少上市公司關注並加速佈局。

12月7日,A股上市公司當升科技(300073.SZ)和衛藍新能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當升科技在公告中表示,衛藍新能源是國內固態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雙方決定在固態鋰電材料產品供貨、技術開發、產能佈局等方面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12月17日,金龍羽(002882.SZ)在投資者關係平臺上回復投資者稱,固態電池研發框架協議已經在執行中。華安證券資料顯示,在國內固態電池專利數量方面,比亞迪以76項專利居首位。排在第二至第六位的分別是靖陶能源(63項)、蜂巢能源(55項)、衛藍新能源(25項)、寧德時代(21項)、億緯鋰能(9項)。

千億市場待開發!固態鋰電池成投資風口,成本仍是關鍵問題

(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開幕式現場。圖片來源/活動主辦方)

全球範圍內,固態鋰電池領域並不缺乏資金雄厚的“頭號玩家”。有券商指出,包括豐田、三星SDI、Bollore、Solid Power、QuantumScape等在內的國際企業已在研發固態電池,且量產時間節點大多在2025年至2030年間。

“根據《中國製造2025》規劃,到2025年、2030年,我國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分別需達到400wh/kg、500wh/kg。要達到這個目標的話,必然要走固態鋰電池這條路線。”梅新藝對時代週報記者說,根據行業整體趨勢,像寧德時代(300750.SZ)、贛鋒鋰業(002460.SZ)這些龍頭企業都在往這個技術路線方向走,特別是今年新能源浪潮以來,資本熱錢持續湧入,更是加速了行業的發展。

梅新藝指出,目前固態鋰電池技術較為成熟的是美國,日韓廠商緊隨其後。“其實今年這一波(指新能源浪潮)之前,國內還不敢說領先性,但現在國內至少可以說進度更快一些,在幾年時間內能追平。”他說。

由於快充效能差、介面阻抗及成本較高,目前固態鋰電池在行業內並不具備競爭優勢。據興業證券研報,以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和鋰空電池為代表的電池儲能與氫能是未來儲能主體。而固態鋰電池最終會發展到什麼程度,除了技術外,還需要考量市場接受度以及產業化製造成本。

“未來是上萬億規模的市場潛力。”梅新藝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固態鋰電池當下的製造成本太高,技術還不夠成熟,商業化程序還有待市場考驗。

導致固態鋰電池成本高昂的,除了不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外,還有材料問題。“要生產出好的電解質,很多材料可能都是全新的。”梅新藝對時代週報記者說,在實驗室科研階段,我們為了探尋理想的實驗結果,有時可以相對不計成本的投入。但到了工業化量產階段,所有環節都需要進行重塑,必須嚴格控制各環節成本。

據申萬宏源研報,2022年可能是固態電池加速滲透的元年,2030年全球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500億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77 字。

轉載請註明: 千億市場待開發!固態鋰電池成投資風口,成本仍是關鍵問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