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大宗商品價格指數顯示,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全部商品指數上漲了67%,其中能源指數漲172%、原油指數漲170%。
日前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強調,要加強原材料等市場調節,緩解企業成本壓力。此輪大宗商品上漲受哪些因素影響?如何看待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企業該如何應對?針對這些問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供需因素與流動性寬鬆疊加
此輪大宗商品上漲及全球通脹預期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於美國。過去10年,美國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刺激力度空前。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通脹效應不斷顯現。
一方面,美元“洪流”讓全世界擔憂通脹是否會成為全球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另一方面,全球防控疫情成果逐漸顯現,經濟加快復甦、需求恢復新增長。這些供需因素與流動性寬鬆疊加,引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我國作為工業大國,是大宗商品的最大進口國和消費國,很多基礎原材料和農產品的產量與消費量均居世界前列。因此,實體經濟對於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感受最為明顯,市場產生了一定的擔憂情緒。
但是,大宗商品近段時間價格反彈,並不意味著會長期持續上升。專家認為,中國需求沒有大規模擴張,目前內需偏弱,國內的物價上漲並沒有需求端支援。因此,今年我國經濟出現持續性高通脹的可能性很小。
“本輪商品價格的上漲,不完全是供需推動的結果,流動性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敦和資管首席經濟學家徐小慶表示,商品快速上漲將進入尾聲,價格走勢也會分化,有供需基本面支撐的品種還可能繼續漲,但是流動性因素主導的商品價格未必會繼續上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王一鳴認為,一方面,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同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既要避免信用收縮,也要避免通脹預期強化;另一方面,對美聯儲政策調整要加強觀察。
適應市場經濟變化規律
毋庸諱言,目前國際上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主要集中在歐美髮達國家。如何提升我國大宗商品話語權,一直是業內熱門話題。
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院長王震告訴記者,原油是“工業血液”,國際石油貿易量的擴充套件及其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深化了原油商品市場與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絡。美聯儲政策從不同維度深刻影響國際原油市場,溢位效應顯著。我國推出“國際平臺、淨價交易、人民幣計價、保稅交割”的原油期貨已有3年,其制度設計經受住了實踐檢驗。目前,中國原油期貨交易量已躍居全球第三。
“要從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認識大宗商品市場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和完善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原所長鬍俞越告訴記者,我國是加工製造業大國,大宗商品進行戰略性資源的國際化配置,一般是用貿易方式和投資方式。過去是貿易方式為主,投資方式為輔,現在出現並行趨勢,兩種手段靈活應用,“大宗商品的安全體系應該是‘資源可控制,價格可承受’,並不能也不必一味追求價格最低”。
“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具有周期性。”中國期貨業協會原副會長常清認為,在世界性的供求緊平衡下,要加大對大宗商品規律研究,強化逆週期調節研究,“如果每一次進入上漲期,企業都沒有應對手段,那就是沒有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動”。
用好期貨工具管控風險
當下,全球衍生品市場在經濟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實體企業加大對風險管理工具的認識和使用,藉助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積極應對風險挑戰,迫在眉睫。
記者採訪中的一些案例,具有一定的啟示性。
隨著銅、鋁等大宗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國內一些家電企業紛紛提高了銷售價格,但格力電器承諾空調目前堅持不漲價。格力的底氣來自何處?格力電器釋出報告稱,作為大宗材料消費商,格力根據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套期保值時機與恰當的保值數量比例。正是透過合理有效的套期保值,格力實現了經營的相對穩定。
在南京鋼鐵集團,南鋼期貨部利用衍生品工具構建中厚板銷售競爭力。南鋼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探索與造船廠組成聯合體去投標。中標後,提前透過期貨市場鎖定鐵礦石、焦炭等對雙方成本影響比較大的產品成本。這樣,造船廠和鋼廠都保住了利潤,雙方能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資料顯示,2020年,489家實體行業的A股上市公司共釋出了1100多條關於套期保值的公告,其中有123家公司為首次釋出套期保值公告。不過,相比A股市場4100多家上市公司,這個比例並不算高。而資料表明,在世界500強企業中,約有94%的企業積極運用期貨衍生品市場規避風險。由此看來,我國還應有更多的實體企業善用期貨市場,來應對大宗商品價格波動。